9月19日上午,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主论坛在广东科学馆举行,并在广州、深圳、东莞、江门同步设置7个平行论坛,院士专家围绕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话题开展学术报告和研讨。
受访者供图
开展近60场学术活动
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由广东省科协主办,也是论坛全新改版后的首次活动。论坛围绕“科技赋能 向新自强”主题,设置1个主论坛和7个平行论坛,近60场学术活动、400多个高水平学术报告(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报告16场),涵盖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医疗器械、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
省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成洪波在致辞中表示,2025年岭南科技创新论坛是省科协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促进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主要目标是发挥论坛学术平台枢纽作用,以高质量的学术活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成洪波表示,接下来,省科协重点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培育托举、产业科技创新牵线搭桥、“百千万工程”科普赋能惠民、科技社团治理能力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强基固本“五项行动”,真正把科协建成“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有效组织、服务和引领,让广东科技工作者在服务广东高质量发展中大显身手、大展其能,作出更大贡献。
受访者供图
院士现场分享“金点子”
在主论坛主旨报告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4位院士围绕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题作了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勇作题为《AI与能源融合》的主旨报告。陈勇在报告中提到,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虽然我国GDP世界排名第二,但单位产值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能耗高,节约能源的空间就大。随着AI的发展,未来的耗能大户很可能就是算力中心。因此,能源的发展,首先是节能。”陈勇认为,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是工业、生活等各方面节能的方向。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腐蚀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韩恩厚介绍,基站、储罐等露天工业装备要通过接地来避雷,而传统材料接地线埋在地下没几年就会腐蚀失效,这个问题长期困扰工业界。该院实现颠覆性创新,找到一种能降低腐蚀、导电性能又优秀的高分子材料。“我们在南方电网做了示范工程,业界对此非常感兴趣。”韩恩厚说,这项实实在在的“金点子”,有望为我国接地产业节约数百亿元的更新换代成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南方学院校长汤涛,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钱德沛,分别围绕人工智能和未来计算作主旨报告,展示了未来产业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广东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与智能制造等方面持续发力,7家企业入围2024年度全球PCT专利申请50强,其中华为连续七年全球第一;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22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连续五年全国第一。“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五年排名第二后,首次跃升全球第一,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南方+记者 钟哲
通讯员 科记协
【作者】 钟哲
广东科技头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