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横山区无定河畔4万余亩稻田蟹迎来丰收旺季,膏腴满壳的稻田蟹批量涌进市场,养殖户们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捕捞、分拣、打包……忙得不亦乐乎,河畔处处洋溢着热闹的丰收氛围。
在横山区林博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基地里,有着十多年螃蟹养殖经验的乔建兵正带领工人们抢抓丰收关键期,紧锣密鼓地作业。清洗、称重分级、装箱打包,每一道流程都井然有序。
“这段时间特别忙,每天基本上能卖出扣蟹六千斤、成蟹七百斤。”乔建兵笑着说,“销售最旺的时候,一天销售额能达到12万元,年收入超过160万元。我们无定河的螃蟹品质好,还远销新疆、黑龙江、青海、内蒙古等地。”
在横山,像这样的专业合作社并不少见。它们依托“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为周边农户统一供应优质蟹苗,全程共享科学投喂、水质管控等养殖技术,推动4万余亩稻田蟹实现标准化养殖。
优质的螃蟹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慕名前来。市民束晓一早便专程驱车来到基地采购,他告诉记者:“今天买了五箱螃蟹,准备自己吃也送朋友。无定河的稻田蟹是淡水养的,蟹黄饱满、香味浓,我每年都来买。”
标准化养殖为稻田蟹的稳产奠定坚实基础,生态循环模式则是品质提升的关键。作为横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响水镇驼燕沟村积极探索生态养殖路径,构建起“稻草养牛→牛粪培育蚯蚓或黑水虻→虫粪用作育稻秧肥料及还田有机肥”的高效生态绿色循环体系,让农业废弃物实现多层次资源化利用,既降低养殖成本,又为稻田蟹生长营造了优质生态环境。
横山区水产工作站站长王文章表示:“通过规范智能化养殖,科学投喂,特别是今年我们推广黑水虻高蛋白饵料的投入,螃蟹的品质得到很大提高。销售时段也从原先短暂性销售延长到两个多月,真正实现了绿色循环、高效多赢的农业新格局。”
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政策的坚实支撑。横山区委、区政府连续出台稻渔特色产业奖补办法,每年整合专项资金,对新增稻渔种养面积给予400元/亩补贴,续建面积给予200元/亩补贴,激发了农户参与热情。目前,无定河横山流域已培育超过27家养殖大户,在丰收季,全区每天销售成蟹约0.3万余斤、扣蟹1万余斤,日销售额突破30余万元,今年稻田蟹产业在产量与品质上实现“双提升”。
横山区水产工作站站长王文章表示:“今后,我们将持续提升横山区无定河稻渔综合种养的品牌影响力,以一年一度‘稻蟹捕捞节’为契机,拓宽营销渠道,全面打通线上线下销售链路;吸引各大媒体、网红达人参与,通过直播带货、现场展示等形式,进一步提升稻渔产业知名度;同时,全力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引领横山特色产业迈向新台阶。”
记者 慕荣 韩飞
编辑 叶蕊 校对 拓智慧 责编 李治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