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学,有的家长忙活着通过各种渠道帮孩子进入实验班,有的家长后悔没有早点下手将孩子塞进去。
朋友最近就在自责当中,后悔没让儿子进入实验班,因为普通班的孩子成绩差、素质也差。她家儿子今年升高中,在一所重高的普通班,班里排名中等偏上。开学一个周来,老听儿子说班里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女生乐于聊八卦,男生乐于飚脏话。
我觉得,在孩子升学这件事上,“量力而行”远比“盲目追逐”更重要。
家长不能只听孩子怎么说,也不要看一时的情况,而是要全面衡量孩子的学习成绩、适应能力,才能决定到底要不到底帮助孩子进入实验班,不要在焦虑中走了弯路。
如果孩子本身足够争气,能在全市激烈的竞争中稳稳占据前10%的排名,那根本不用家长四处求人、托关系。这时的孩子就是各个公立学校眼中的“香饽饽”——招生老师会主动打电话,详细介绍学校的重点班配置、师资力量,甚至会抛出奖学金、优先选宿舍等福利,客气地劝家长“多考虑我们学校,孩子来这儿肯定能得到最好的培养”。
这种被学校主动争抢的底气,完全是靠孩子自己的成绩挣来的,后续学习中,孩子也能在与同水平同学的良性竞争里保持动力,几乎不用家长过多操心。
反过来,有些孩子成绩本就处于中下游,平时在普通班级里,跟着老师的节奏还能勉强跟上,偶尔还能在擅长的科目里找到点自信。但家长总觉得“好”班好,进了好班就能被带动,不惜托人找关系、甚至额外花钱,硬把孩子塞进远超其能力的实验班。
结果呢?实验班的课堂进度快、知识难度高,其他同学轻松跟上的内容,孩子要花双倍时间才能勉强理解,作业更是经常做到深夜还完不成。
课堂上,老师要照顾大多数同学的进度,自然没法频繁停下来等一个跟不上的孩子;小组讨论时,孩子插不上话,只能默默坐在旁边;考试排名一次次在班级里面垫底,连老师课后答疑时,都难免会优先分给那些“有潜力冲刺更高名次”的学生; 选班干部、入团都轮不到孩子。
孩子的感受能好吗?学习信心能有吗?
怕的就是家长花了钱、费了劲,没让孩子变好,反而先击垮了孩子的学习信心。
曾经还愿意主动问老师问题的孩子,慢慢变得不敢举手;看到成绩单上的排名,眼神里的光一点点消失,甚至回家后会躲在房间里哭。
这时家长又开始慌了,想着“课外辅导班能补回来”,急急忙忙找了所谓的“名师辅导班”,却没仔细考察课程是否适配孩子的水平。很多辅导班只是打着“提分快”的幌子,课程内容要么和学校实验班的难度脱节,要么就是照本宣科,根本没针对孩子的薄弱点教学。结果就是,自家孩子学了半天还是没跟上,钱打了水漂不说,孩子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反而更重了。
这样的例子,现实当中有很多:有的家长为了让中下游的孩子进实验班,把多年积蓄都花在了“关系费”上;有的孩子因为在实验班长期被忽视,从开朗变得自卑,甚至产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
还有的家庭,光是三年辅导班的费用就花了几十万,最后孩子成绩没提上去,反而对“补课”这件事充满了厌恶。
明明每年都有这样的教训摆在眼前,可每到升学季,还是会有家长重蹈覆辙——几乎每个实验班的角落,都能看到一两个跟不上节奏、眼神迷茫的孩子。
每个年级里,都有几个家庭在为“错选实验班”后的补救措施焦头烂额。一年又一年,同样的故事反复上演,家长的焦虑没停过,孩子的委屈没少受,最后只留下一堆追不回的时间和花出去的冤枉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