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李华刚 摄影报道
9月19日,四川省增材制造产业供需对接活动暨2025川渝增材制造产业协同发展大会在泸州举行。这个以“万物可形、增材无界”为主题的行业大会,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华明等业内专家、金融机构、科研院校以及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代表等,通过企业巡展、供需发布、会议研讨等方式,正在推动增材制造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也搭建起了一个开放共享、务实高效的合作平台。
企业展示。
封面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4年,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延续向好向优发展态势,已形成“消费级装备引领规模、工业级装备驱动升级”的双轮驱动格局,在全球增材制造产业格局中的关键核心地位依旧稳固。据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测算,2024年行业营收达530亿元,同比增长32.5%,近五年复合增长率26%,较全球年均复合增长率18%,高出8个百分点。 产业规模连续五年稳居全球第二,其中,消费级装备产量已跃居全球第一。
据了解,作为本次会议的举办地,泸州已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增材制造产业链的主要承载地。近年来,泸州推动增材制造产业集聚发展,建成产业创新平台 22 个,成功下线全省首台金属增材工业母机,“增材制造+航空航天”、“+医疗健康”、“+个性消费”等多样化应用场景不断呈现,初步形成“上游粉末生产——中游装备制造——下游应用服务”的金属增材制造全产业链条,建成了全省唯一的增材制造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现场签约。
作为全省增材制造产业核心功能区,泸州长开区已建成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金属领域已建成全产业链生态圈,上游有宁波众远金属粉末西南最大基地,中游有增材工业母机,下游有金属增材制造全流程生产线,设备规模和工艺完整性实现全国领先。金属增材制造已深度赋能园区航空航天产业,目前已在航空发动机、无人机、高超音速导弹等关键领域有广泛深度应用,正面向液体火箭、卫星整机制造、航天火工装置等细分领域拓展。非金属领域已具有高温尼龙等原材料,眼镜、鞋、床垫等日用消费品,口腔义齿、智能放疗导板等医疗器械的制造能力,正在向汽车零部件、砂型模具、陶瓷、文创产品等应用领域拓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