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与国家补贴措施为消费增长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然而,在这股消费热潮中,大件家居用品的更新换代却因旧物处理难题而遭遇“卡脖子”。从沙发到冰箱,从床垫到洗衣机、从马桶到浴缸……这些“庞然大物”面临处置困境——“没人要、没法扔、扔不起”,成为抑制家居消费热情的壁垒。唯有破解大件旧物处理困局,才能更好释放消费潜力,推动家居业可持续发展。
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许多家庭在换新大件家居用品时,常因旧物处置陷入两难:二手市场无人问津,请人清运费用高昂,自行拆解又缺乏能力与空间,最后只能凑合用。这种“换新成本高于购买成本”的情况直接削弱了家居消费欲望。
大件旧物沦为“烫手山芋”,是城市资源回收体系的短板显现。以前,二手市场是回收大件物品的重要路径。但如今生产力提升,人们经济条件也好了,消费理念有所改变,大家更愿意买新的,二手市场几乎销声匿迹。此外,大件物品运输成本高、翻新利润薄,导致正规回收渠道萎缩。
如何有效解决大件旧物处理难题?不少地区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处理大件垃圾,其中不乏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比如,有的地方推出“无废管家”,居民只需线上预约,“无废管家”便会主动联系确认投放信息及费用标准,随后上门搬运;有的地方加大回收中转站建设,对大件垃圾进行暂存;有的地方合理布局专业的大件垃圾处置中心,探索大件垃圾资源化处理多种路径。
更直接的突破口还在于政策创新。原来的以旧换新政策多聚焦于3C产品与家电,大件家具、卫浴等品类覆盖不足。将更多家居产品纳入补贴名录,同时通过税收减免、绿色信贷等手段,激励企业参与回收网络建设,能有效解决大件家居旧物处理难题。
大件旧物处理不是单一环节的突破,而是需要各方形成合力,多方联动。对消费者而言,需树立绿色消费观,主动选择提供回收服务的企业;对商家来说,应将旧物处置纳入售后服务体系,打造“购买—使用—回收”全生命周期管理;对政府而言,需完善法规标准,比如明确大件垃圾定义、规范清运收费、建立区域性处置设施。
当“断舍离”成为现代生活的新方式,大件旧物处理成为打开家居消费的“最后一公里”,只有以创新性思维破解处置难题,才能让“旧物出得去、新品进得来”,更好激活家居消费的“一池春水”。
双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