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秋,中尼两国签订了《中尼边境条约》,条约明确规定,珠峰南面归属尼泊尔,北面归属中国。
条约签订之后,毛主席和尼泊尔首相握手道:“中尼两国的友好相处,是符合两国利益的,在我国看来,珠峰不仅仅是珠峰,更象征着两国的友谊。”
听完毛主席的话,尼泊尔首相露出钦佩的眼神,他紧紧得握住毛主席的手,在珠峰问题上,毛主席展现出来的外交智慧实在让人钦佩。
一、清朝地图上的珠峰
1717年,清朝政府派出了一支科考队,深入到珠峰进行勘探。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清朝科考队将珠峰位置,以及珠峰其他重要数据,都标注了出来。不久,这支科考队完成了记录着珠峰详细信息的了《皇舆全览图》。不过,因为那个时代普遍对科考,对山峰主权意识不强,因此,《皇舆全览图》发布出来后,并没有引起世界各国的注意和重视。
1852年,英国控制下的印度,“重新发现”了珠峰,他们将珠峰命名为“额菲尔士峰”,就这样,清朝最早命名的珠穆朗玛峰这个名字,反倒被人们遗忘,之后几十近百年,整个西方世界一直用“额菲尔士峰”这个名字命名珠峰。
1951年,王鞠侯教授在研究相关课题时,意外在故宫博物馆发现了清朝时期的《皇舆全览图》,经过仔细研究,王教授发现了清朝最早发现珠峰的证据。
之后,王教授在国际学术界发表了数篇论文佐证,并呼吁世界改回珠峰这个名字。
1952年5月8日,中国正式将它改为“珠穆朗玛峰”。
对于新中国这个举动,西方几个国家表示质疑,他们要求中国出动证据,中国拿出了清朝《皇舆全览图》,这下子英国等西方诸国哑口无言了。
之后几年,世界各国陆续改回了珠峰这个名字,连日本、印度,在铁的证据面前,也不得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改回珠峰这个名称。
二、毛主席在珠峰问题上的睿智提议
然而, 因为种种原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和尼泊尔关于珠峰主权问题,一直没能达到一致。
1953年,一个尼泊尔人和一个新西兰人,从尼泊尔境内的南面,登上了珠峰顶峰,借此机会,尼泊尔宣称珠峰是属于他们的。
此后几年,尼泊尔多次就珠峰归属问题,和我国外交部门展开谈判。
1960年春,毛主席正在浙江宁波视察,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就珠峰主权问题,来到杭州,要求和毛主席深入交谈一次。
会谈中,尼泊尔首相一直宣称珠峰在尼国境内,理应归属尼泊尔。
毛主席听后,没有动气,而是微笑着说道:“看来首相先生是想把珠峰全部归属贵国啊?”
柯伊拉腊想了想道:“那毛先生您的意思呢?”
毛主席笑着说道:“首相先生,我相信一座珠峰不应该影响中尼两国的友谊,你看这样行不行,南面归属贵国,北面归属中国如何?”
毛主席作出如此让步,柯伊拉腊却仍然没有答应下来。一段时间后,中尼两国就珠峰问题,重新开始了谈判,这一次,尼方换了一种策略,尼方强调,尼泊尔早在1953年就已经登顶珠峰,尼泊尔国旗都插在了封顶之上,而中国至今都没有登顶珠峰。
最后,尼方提出,只要中国能够将国旗插在珠峰峰顶,尼方就同意毛主席的建议。
中国答应了。
在苏联帮助下,珠峰登山队很快成立了,可是随着中苏关系全面恶化,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
中国登山队没有害怕,那个时候,新中国正处于经济极端困难时期,可是为了登顶珠峰,新中国还是拿出几十万美元,从欧洲购进一批先进装备。
1960年3月24日,一支几百人的中国登山队,正式开始了攀登珠峰的行动,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从尼泊尔境内登峰,从我国境内的北面登珠峰难度要大很多。
尽管如此,我国登山队,还是发扬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奋勇登山。
5月25日凌晨,王富洲等三名登山队队员,成功登上珠峰峰顶,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珠峰峰顶,中国成功了。
在中国这种壮举面前,尼泊尔不得不承认珠峰“一分为二”,次年,两国共同签署了边境友好条约,珠峰主权问题基本解决。
1975年,中国登山队又一次登顶,不仅如此,在珠峰最高处最险峻地方,中国还架设了一个“中国梯”,这是助力后来者的温馨动作。
2005年,中尼两国针对珠峰边界,正式划分清楚。
三、毛主席在中巴问题上的外交智慧
在处理中尼边境问题上,我们看到了毛主席无与伦比的外交智慧,事实上,在毛泽东时期,毛主席在国际外交事务上的处理方式,堪称教科书级的经典,在中尼问题上是这样,在中巴问题上也是如此。可以说,中巴两国有如今坚不可摧的友谊,毛主席功在千秋。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巴基斯坦和中国建交几年后,巴国加入了美国倡导的一些组织,应该来说,此时的巴基斯坦已经在事实上和美国结盟了。
面对这样的巴基斯坦,毛主席认为,新中国不能指责、排斥巴基斯坦,而是要将巴基斯坦和美国区别对待,要充分理解他们的特殊处境。
之后几年,毛主席和周总理,积极和巴方展开会谈。
毛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始终坚持不插手别国内政,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在我国努力下,中巴两国关系步入友好阶段。
1956年年底,周总理第一次访问巴基斯坦,受到了巴方热烈欢迎。
接下来的几年,在两国边境问题上,毛主席始终秉承着公正和平的原则。
1968年,为援建中巴公路,毛主席更是拍板拿出五亿支援巴方。
毛主席多次指出,中国对巴方的援助是没有附加条件的。
在印度侵略巴基斯坦时,中国是无条件站在巴方这一边的,毛主席强调,印度侵略他国,是必须受到国际社会谴责的。进入上世纪七十年代,巴基斯坦成为新中国“全天候战略伙伴”。
1976年9月,得知伟大的毛主席去世,巴基斯坦全国哀悼,降半旗,无数巴基斯坦人上街举行悼念活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