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杰编辑 | 魏晓
有一个品牌平时在商场不多见,但一到机场、高铁站准能看见,品牌名称像一堆乱码。
进店看了一眼价钱,直接被吓退出来,看着平平无奇,但一件T恤动辄一两千。
不禁让人发出灵魂疑问,这种看起来名不经传、又带点土气的贵衣服真的有人买吗?
实际上,不仅有人买,他还卖成了“衣中茅台”,2024年,全年销售额高达40.04亿元,实现盈利7.81亿元。
更厉害的是,其毛利率高达77%,让爱马仕、LV等一众奢侈品都羡慕不来。
他就是叔圈天菜——比音勒芬。
不过,最近比音勒芬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2024年,其营收同比增长13.24%、净利润同比下滑14.28%。
到了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下滑速度不仅未收窄,还进一步扩大了。
2025年一季度,其营收增速仅1.41%,净利润降幅8.47%,至二季度,营收增速虽然上浮至22.33%,但净利润却大幅下滑29.30%。
那么,这个曾经闷声发大财的“隐形冠军”,究竟怎么了?
比音勒芬,中年男人的赛博权杖
比音勒芬这名字乍一听颇有“国际范儿”,不少人以为是国外奢侈品牌,实际上它是纯正国货,2003年创立于温州。
创始人谢秉政早年曾代理过华伦天奴、圣罗兰等国外品牌,对“洋味”包装之道了然于心。
这套玩法并非首创。早期国内品牌借“洋名”走高价路线屡见不鲜:女装欧时力(Ochirly)发迹广州;卡迪乐鳄鱼、美特斯邦威、甚至“华伦天奴vizia”都打过“国际音译”擦边球。
二十年前,品牌沾点洋味,就能往高端靠,比音勒芬正是这一逻辑的典型代表。
在品牌打造上,其logo是拿着高尔夫球杆打球的中年男人,又沾上了高尔夫这项“贵族运动”,高端感瞬间拉满。
渠道上,截至2025年6月末,比音勒芬共有1328家门店,其中直营店672家、加盟店656家,近70家直营店几乎覆盖国内所有大型机场。
能把店铺开进机场的绝非等闲之辈,早期都是些国际奢侈大牌,比音勒芬借势奢侈品牌邻居,不费力地蹭到了形象。
更妙的是,它精准拦截了一个特殊消费场景:很多中年男士平时不逛街,只有出差等飞机、坐高铁时才“打发时间”逛商场。比音勒芬正好出现在他们视线里,一举拿下。
这一套操作下来,比音勒芬把兜里有点实力,想穿个高尔夫POLO衫,以彰显社会地位和格调的老大哥算是拿捏住了。
比音勒芬还广受事业单位、国企领导青睐。
一位朋友蕾蕾对AI蓝媒汇表示:“我爸在事业单位工作,经常买比音勒芬。之前不穿,后来看到单位老领导总穿,就喜欢上了。我一直嫌丑还这么贵,劝不动,他就是认准了。”
在体制内,穿国际大牌太招摇;比音勒芬是国产小众品牌,低调却有内涵,恰好平衡了身份需求。
国企领导们在中年男士圈内的带货能力,就像杨幂在机场秀对年轻人的影响——一旦被种草,大家纷纷跟进,穿上领导同款,地位“肉眼可见”上升。
做工程项目的李涛则说:“我本来不知道这牌子,出去谈生意看到当地几个老板都穿,为了拉近距离好促成生意,后来也换上了,效果确实不错,不久就和老板们打成一片。”
比音勒芬受众画像很清晰:三四线城市有钱的中年男性,要么体制内小领导,要么地方企业主。
至于穿上“土不土”,那是主观审美——就像年轻人不懂茅台,这些老大哥本身就是酒桌上喝茅台、身穿比音勒芬的那批人。
在设计上,比音勒芬非常“懂”目标人群,俗话说,膀大腰圆脖子粗,不是大款就是伙夫,而比音勒芬就是专为这群大款做设计的。
其专做小领T,把领高从6-7厘米降到5厘米,拉长颈部视觉;版型能“妥帖”包裹中年男士的“领导肚”;尺码从S到4XL一应俱全。
网友调侃道,“穿上这个就立马感觉像40岁左右成功男士似的,一看就有钱。”
况且,中年男士大多把精力放在事业上,没多少闲心研究穿搭,认准一个牌子就反复购买。不少消费者一买就是十几万。
据数据显示,比音勒芬线下渠道复购率高达43%,远超行业平均。
如此精准的用户心智占领和复购表现,也让它成为了本土品牌中一个难以复制的商业样本。
品牌高端味儿被戳破
那么,既然有如此稳固的“老大哥”用户群,为什么会业绩掉头?
其实,比音勒芬能够圈地自萌,本身就吃到了时代红利。
创立之初,消费者对品牌来源认知有限,品牌靠“信息差”成功塑造高端形象,圈住了一批粉丝。
加之四五十岁男士平时很少上网,线上购物更少,门店导购一句“大牌身份”、一句“高尔夫精英专属”,老大哥们被说得云里雾里,心甘情愿就掏了腰包。
但真正的高尔夫圈内很少人穿比音勒芬,大家穿的是Titleist、Honma、Callaway等专业品牌。
随着国内外顶级男装奢侈品品牌发力、社交媒体普及,信息差也就逐渐消弭。
更关键的是,穿搭的风向也转变了,当下中产圈最火的是户外风。
不少体制内都偷偷换上了鸟。王爽告诉AI蓝媒汇,“这次回家他发现,在东北县城的体制内都开始流行穿始祖鸟了。”
有网友总结,始祖鸟已经成了领导的制服,并分化出科级蓝、处级灰、厅级黑三大派系。
社交媒体上更是盛传,“体制内标配:一鸟二树三条路”。(即始祖鸟、可隆、迪桑特)
这些品牌既兼顾高端特质,又在年轻潮流圈有一席之地,比音勒芬的“登味”则显得格外突出。
近几年,比音勒芬为了扩大营收,门店越开越多,市场愈发下沉,656家加盟商成为下沉主力。三四线城市门店占比持续提升,截至2025年上半年三线及以下城市渗透率达37%。
问题也来了,其高端定位随之模糊:本来奔着小众、高逼格去的客群,难免觉得“花几千块还没装到,图啥呢”。
同时,《2024胡润至尚优品—中国高净值人群品牌倾向报告》核心发现: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消费心态正趋于理性化和专业化。
换言之,钱包收紧、选择增多,中年男性消费更趋于谨慎,比音勒芬也不再是首选。
对于比音勒芬业绩出现颓势,时尚产业独立分析师、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表示,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国内宏观消费而言趋于放缓,高价消费被平替;其次,比音勒芬主打高尔夫球细分运动赛道,竞争品牌和类似品类蜂拥而至;而且,其用户偏老龄化,年轻用户更加喜欢新户外场景;还有近期其投资上的大动作,在总部大楼投入和收购国际高端品牌等前期投入过大,影响了其运营投入和流量广告投入;此外,其偏小众化场景穿着配搭,在机场、高铁、购物中心等实体渠道投入过大,消费降级带来消费萎缩会进一步影响店效和复购率。”
陷入两头失守的困局
业绩疲软之际,比音勒芬的股价也开始走下坡路,较上年高点32.8元/股,已经腰斩,这意味着其创始人资产大幅缩水。
情急之下,比音勒芬迅速换帅,由90后二代谢禹丞接棒,力图“吃上年轻人这碗饭”。
品牌也迅速调整调性,选择流量明星丁禹兮代言,小红书话题度迅速升温,不少年轻女性因丁禹兮认识比音勒芬、打卡门店要求买同款。
问题在于,丁禹兮同款定价1500-2500元不菲,销量却不理想,AI蓝媒汇在比音勒芬官方旗舰店发现,销量最高的一款月销也仅50件。
此外,比音勒芬还与哈佛联名推出学院风、伦敦涂鸦艺术系列,瞄准Z世代与高知青年,打造“智感运动”标签。
不过,程伟雄提醒道,“比音勒芬能在高尔夫细分赛道上脱颖而出实属不易,需要继续强化聚焦高尔夫球品类的同时,在高尔夫球全品类、全场景、全年龄、全渠道等垂直深度做挖掘,切忌在跨界、多元化分散企业关注度。”
就在比音勒芬曝光度提升的同时,其销售费用也大增:2024年销售费用16.13亿元,同比增长22.96%,其中广告宣传费用大增108%,2025年上半年,增幅仍高达15.51%,利润被大幅蚕食。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比音勒芬想要真正破局,关键在“年轻女性”,她们早已不只是买单者,更是社交平台上的内容发动机和品牌口碑的定义者。
对比同行,拉夫劳伦的「女孩感」话题在小红书狂卷2.4亿浏览,女装业务增速直接甩开男装;安踏借始祖鸟撬动都市户外女性,把硬核装备穿成潮流符号;迪桑特稳步推进女装占比40%,稳稳拿住性别平衡之道。
反观比音勒芬,虽也请来李兰迪等艺人站台,却似乎还没摸透社交媒体时代的沟通语法。女装线声量微弱,小红书内容堆砌硬广,难以触发用户共鸣和自发传播。
此外,其品牌形象年轻化的同时也更模糊:既没有稳固吸引到年轻人,也可能留不住老客户。
未来要想重塑“衣中茅台”神话,不仅是靠代言人和联名,更是产品、设计、价格、渠道全链条的更新。
如果定位模糊、两头失守,这个曾经“机场里最亮的那盏灯”的品牌,可能真的要熄火了。
Lanmeih/今日话题
你觉得比音勒芬这个品牌怎么样?
咱们评论区聊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