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598
“对大多数家庭而言,残疾证都应‘应办尽办’。”
近年来,残疾证的“含金量”不断提升,但对许多自闭症家庭来说,是否给孩子办证仍是一个充满纠结的选择——办,怕贴上“标签”,影响未来;不办,又怕错失应有的福利和保障。
围绕这一难题,前阵子,我们邀请了资深媒体人、河南省残联副主席、20岁自闭症孩子的父亲陈俊杰,以及资深媒体人、刚刚办完残疾证的自闭症孩子家长皮皮爸,展开深度对话,从家长和心理层面厘清伴办残疾证的利与弊,回应家长最现实的顾虑。
整理 | Kido
编辑 | Zoey
图 | pexels
好处是实实在在的,坏处主要是“心里的坎”
大米和小米:很多家长都在纠结要不要给孩子办残疾证。先请两位分析一下,办证的好处和坏处分别是什么?大家最顾虑的又是什么?
陈俊杰:家长们的顾虑确实很多,那我们不如先说“坏处”。最主要的障碍,其实是家长自己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很多人会觉得办了证,就等于给孩子贴上了标签,怕这个“帽子”摘不掉了。另外有些家长担心,特别是精神证,信息纳入管理系统后,会不会带来麻烦?
但以我儿子为例,他今年20岁,5岁时办了精神类二级重度残疾证。到目前为止,我们不仅没有受到过不公平的待遇或歧视,反而享受了不少优待和政策福利。即便不办证,别人也能看出他是一个自闭症孩子。
至于好处,首先是实实在在的现金补贴。如果评定为一、二,三级精神或智力残疾,通常可以享受到“两项补贴”,即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在郑州,市区还会有特殊生活补贴,加上精神类肇事肇祸(指因精神障碍可能导致突发事件或危险行为)的以奖代补补贴,一年各类补贴加起来差不多有一万多块钱。没有证,这些福利是无法享受的。
此外还有出行便利,比如免费坐公交车。逢年过节社区可能会有慰问品。
大米和小米:除了眼前的福利,从长远看,残疾证对孩子上学和就业有帮助吗?
陈俊杰:这方面其实更重要。孩子将来就业,有残疾证可以带来优惠政策。现在普通人就业都很难,让我们的孩子去竞争常规岗位更是难上加难。
但有证情况就不同了。国家实行按比例就业政策,比如百人单位,法律规定需要安排差不多1.5个残疾人就业。如果单位不招,就要缴纳一笔不菲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金”)。
因此很多企业更愿意招聘持证残疾人,既履行社会责任,又节省开支。企业支付最低工资并缴纳社保,就能省下数万甚至十几万的残保金。如果持一、二级重度残疾证,甚至可折算成两个名额,企业节省更多,孩子的就业竞争力也更强。
至于上学,残疾证也能帮助学校申请特殊教育经费补助。幼儿园或小学每接收一名持证的特殊需要学生,每年可获得几千至万元补贴。如果没有证,学校可能既面临同样的支持压力,又缺乏资源和动力去提供帮助。
皮皮爸:陈老师说得非常对。家长的顾虑我特别理解,我自己也曾犹豫。但我们必须清醒:绝大多数有明确诊断的自闭症孩子,未来很难像普通人那样参与职场竞争。他们更需要通过残保金政策实现就业。
有些家长担心求职时企业看到残疾证会另眼相看。但正常招聘中,没有企业会专门询问“有没有残疾证”。问题的根源,还是我们家长自己心里的障碍,总感觉这个证会成为孩子人生的绊脚石。
反过来看,持证并没有明显的坏处,却可能带来诸多潜在好处。并且随着社会福利体系的完善,这些支持还会持续增加。所以,办还是不办,答案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精神”类还是“智力”类?
大米和小米:很多家长还担心,办了精神类残疾证后,孩子坐飞机、考驾照或买保险会不会受限。实际情况如何?
陈俊杰:我儿子持有精神二级残疾证已经15年,我们出行乘坐飞机、高铁从未因残疾证受过阻碍。
事实上,即使没有办证,如果孩子在安检时出现情绪行为等问题,同样可能引起额外关注,该做的检查一样都不会少。安检并不会仅因刷出精神残疾信息就拒绝其通行,个别极端案例被媒体报道,但属于极小概率事件。
关于保险,办证后某些商业保险的确可能受限,但目前也有专门面向残障群体的保险产品可供选择。更重要的是,办理残疾证后,孩子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往往可享免费或半价优惠。若被评为重度残疾并申请低保,住院医保报销比例会更高,还可能享受二次报销,最终自付部分很少。
实际上,持证反而能带来诸多便利。比如很多景区对残障人士免票,且一名陪同者也免费;在申请廉租房、享受低保等方面也有相应优惠。更重要的是,这个证件相当于孩子未来的“护身符”,当我们父母老去无力照顾时,它将成为他获取政策保障的重要依据。
皮皮爸:关于考驾照,只要申请人身体条件符合要求(即肢体健全不影响操作),具备相应的学习和考试能力,残疾证并不构成障碍。
在整个驾考流程中,并没有环节会核查申请人是否持有精神或智力类残疾证。事实上已有自闭症人士成功考取驾照的先例,比如大米和小米员工包涵。()
大米和小米:很多家长还纠结于该选智力类还是精神类残疾证。比如,智力正常但社交障碍明显的阿斯伯格孩子,只能办精神类,这该怎么办?
陈俊杰:如果孩子确诊自闭症但智力正常,是办不了智力类残疾证的,只能选择精神类。如果同时符合两类标准,那么建议选择评级更高的类别。一般来说,同级比较下,精神类所能享受的福利待遇通常不低于智力类。
皮皮爸:家长对“精神类”的顾虑,很多时候是担心孩子被纳入特殊人群管理系统,从而受到更多关注甚至歧视。需要说明的是,在大多数地区,没有攻击性或暴力倾向的孩子在系统内通常被归为“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群体,并非重点管控对象。
当然,各地管理方式和隐私保护水平确有差异。如果家长实在担心,建议主动去了解本地实际管理情况——可以咨询本地的老家长,了解他们成年后的孩子有没有因持证遇到困扰,或者通过相关渠道打听内部的管理分类和政策细节。掌握的信息越充分,做决定时心里就越有底。
怎么办何时办?
大米和小米:很多家长关心,如果决定办证,具体流程是什么?什么时候办最合适?
陈俊杰:办证没有年龄限制,但我强烈建议越早办越好。孩子在幼时未经系统干预,表现往往更明显,更容易被评为一级或二级重度。随着孩子能力提升,未来可能只能办理级别较低(如四级)的证件,甚至无法办理,而不同级别对应的补贴和支持力度差异很大。
皮皮爸:我以郑州为例分享一下最新流程:
1. 携带户口本和诊断证明,前往户籍所在区行政服务大厅的残联窗口填表申请,通过初审后,工作人员会当场帮你预约指定医院进行残疾鉴定;
2. 按预约时间带孩子赴约,医生通常通过约十分钟的沟通完成评估;
3. 将鉴定结果送回残联窗口,后续等待领证即可。
整个过程有绿色通道,不需排队,工作人员也会清晰指引。各地流程大同小异,基本是“申请—鉴定—领证”三步。可以直接去残联窗口咨询,无需经过社区或村委会盖章。
大米和小米:有些社区要求“公示”,家长很介意,怎么办?残疾证是终身有效的吗?
陈俊杰:社区公示是为防止冒领福利,但为保护隐私,家长可明确向社区提出“不同意公示”,这一要求通常会被接受。残疾证并非终身有效,按规定需每十年重新鉴定。若孩子状况变化明显,如程度减轻或加重,满一年后也可主动申请重新评定。
大米和小米:如果孩子能力较好、不认同自己有障碍,家长应如何沟通办证?
皮皮爸:我孩子办证时没有抵触。如果孩子不愿意,可以从实际益处切入沟通,比如介绍办证后可享的补贴,并表示“只是去试试,最终由医生判断”。但具体如何沟通,需家长根据孩子情况谨慎把握。
陈俊杰:这个问题需格外慎重。高功能或阿斯孩子自我认知不同,不当沟通可能带来心理冲击。建议家长根据平时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及孩子的自我接纳程度,审慎决定是否办证以及如何沟通。
大米和小米:请给还在犹豫的家长一些最终建议。
陈俊杰:我有四点建议。
第一,多数家长可能对孩子未来过于乐观,“摘帽”仅是极少数,核心障碍大多伴随一生;
第二,建议尽早办证,尽量办理一、二级重度;
第三,同等级别下,精神类待遇不低于智力类,如孩子智力正常,就办理精神类;
第四,多与孩子超过15岁的老家长交流,他们的经验最真实。
皮皮爸:我完全赞同。我孩子确诊十年后才办证,现在看来应该更早办理。对大多数家庭而言,残疾证都应“应办尽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文章版权归「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本号长期征集线索/稿件,一经采用,稿费从优。提供线索/投稿请联系:contents@dmhxm.com。
点击拨打大小米服务热线
有任何问题点击“阅读原文”咨询“AI顾问”——你的专属个性化AI督导,专业又懂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