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巩悦悦 实习生 郑宇飞 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山东教育者手记”,为山东大中小学(幼儿园)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那些触动到你的瞬间。(征稿及教育线索提供邮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泽市曹县第二初级中学教师 孙青梅
天空被厚重的雾霭笼罩,灰蒙蒙、阴沉沉,像一块浸了水的灰布,沉沉地压在心头。我的心情,就如雨后泥浆里浑浊的污水,苦不堪言,那股懊恼与自责,在胸腔里反复翻涌。
昨天下午的课间,本是孩子们撒欢儿的时光,却因白茹心的一跤,变得格外凝重。她摔倒在地,小小的身子蜷缩着,脸上挂着泪珠。那一刻,我第一时间不是去安抚她的情绪,不是去查看她的伤情,而是被一种莫名的“责任感”裹挟——我要给她一个交代,要找出那个“肇事者”。
事发与猜忌:一场意外引发的“缉凶”开端
这种念头一旦生根,便疯狂滋长。我认定她的摔倒绝非意外,一定是有人绊了她,或是有人疯跑时撞倒了她。我固执地相信,班级里一定藏着一个做了错事却不愿、不敢、不好意思承担的“凶手”。这种对学生的不信任,像一层滤镜,让我看不清事实,只执着于自己的猜测。
于是,一场耗时四十多分钟,甚至占用了本该处理其他班级事务的时间的“调查”开始了。我和权老师轮番上阵,先是让大家写情况说明,又让大家互相猜测,甚至想出了“秘密暗号”的法子,试图在保全所谓“凶手尊严”的同时,将其揪出。我还荒唐地结合语文课本,提出:“我们来学习词句段三个句子,如果你不是‘凶手’,就写出“排比句”;要是‘凶手’,就把‘排比句’颠倒写成‘比排’发给我。”我沉浸在自己的“智慧”里,妄图用这种看似委婉的方式,让“肇事者”主动现身,甚至天真地以为这样能感化他,让他带着愧疚乖乖承认,还暗自决定,绝不在公共场合揭露他,给他留足“颜面”。
可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没有预期的“比排句”出现,也没有学生主动站出来。我的耐心耗尽,怒火升腾,对着全班放出了狠话:“要是监控调出来,发现是谁干的,那就别在教室里待了,回家反省去!你这个敢做不敢当的孬种!”我在心里一遍遍地呐喊:“你快承认啊!”可台下的孩子们,有的低头抠着手指,有的互相交换着眼神,更多的是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后来我才明白,他们或许在想:“老师这是怎么了?不过是同学摔了一跤,怎么就变成抓凶手了?”“要是我,我也不敢承认啊,老师好凶。”“老师,快别查了,我们还想下课玩呢。”“老师,我想赶紧回去做题……”在那片看似安静的教室里,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掀起了波澜,只是那时的我,被自己的执念蒙蔽,丝毫未曾察觉。
真相与震撼:监控揭开乌龙后的反思
直到监控视频被拷贝出来,画面清晰地播放着:白茹心是自己不小心绊倒了台阶,周围没有任何同学靠近,没有推搡,没有碰撞,就是一场单纯的意外。直到监控视频被拷贝出来,画面清晰地播放着:白茹心是自己不小心绊倒了台阶,周围没有任何同学靠近,没有推搡,没有碰撞,就是一场单纯的意外。那一刻,我如遭雷击,愣在原地。原来,从头到尾都是我的恶意揣测,是我对学生的不信任,把一件简单的意外,变成了一场荒唐的“缉凶”闹剧。
觉醒与坚守:以信任重塑教育底色
我开始深深反省:我口口声声说爱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可一旦出了“事”,我却第一时间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用最恶意的揣测去定义他们的行为。我以为的“负责”,实则是将他们推向被怀疑的深渊;我以为的“保护尊严”,实则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
这件事如同一记重锤,敲醒了我。教育的路上,信任才是底色。从此,我要把“相信”二字真正烙印在心里,学会用信任去解读学生的行为,用尊重去呵护他们的成长。每一个孩子都是纯净的天使,而教育者的信任,就是让他们自由飞翔的风。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