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18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召开的“2025基础教育创新大会”上,“百项区域与集团化办学创新案例”权威发布。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凭借其在县中振兴领域的系统实践与显著成效,成功入选“集团化办学创新案例”,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荣誉的高校教育集团,彰显了山东师范大学在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推进教育均衡方面的先行地位。
本次案例推选活动由中国教育报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覆盖全国28个省份、300多个区县及300多所集团校,经多轮专家严格评审,最终仅遴选出50个区域教育创新案例和50个集团化办学创新案例,代表当前全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专业水平,含金量十足。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柯春晖、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范绪锋等领导出席并致辞。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综合处处长陈文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韩平、窦桂梅等领导和专家分别发表讲话,围绕基础教育改革背景、基层创新机制及经验推广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宝贵建议。会议设置了主旨报告、案例发布、平行论坛等丰富环节,围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集团化办学内涵发展的深度探索”三大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下午的“集团化办学内涵发展”主题环节,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总校长苗禾鸣作题为《县中振兴的十年答卷》的主题分享,系统阐述集团十年来深耕县域高中教育振兴的“山师范式”,引发强烈反响。
苗禾鸣在报告中介绍,自2015年起,集团率先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教育均衡战略,将优质教育资源持续注入教育薄弱地区,服务范围从山东本省延伸至云南、新疆、海南、甘肃等多地边疆县中,覆盖学生超8万人。通过“治理赋能”“教学赋能”“资源赋能”三大系统策略,成功探索出“托管+合作”双轮驱动的县中振兴实践体系,显著提升合作校办学质量与社会声誉。
未来,集团将重点推进“数字化转型”“教育评价改革”和“教育家队伍建设”三大攻坚行动,持续为教育强国战略注入“齐鲁智慧”、贡献“山东力量”。
与会专家表示,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创新实践为破解县域高中“生源流失、师资薄弱、办学滞后”三大难题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修二部主任舒刚评价道:“这种将优质教育资源精准输送到教育薄弱地区的模式,真正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核心价值。”
山东师大基础教育集团的创新实践和成功经验和苗禾鸣校长的精彩分享,不仅展示了山东省在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显著成果,也为全国集团化办学和县中振兴提供了关键的地方经验和实施路径,将对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