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巴以冲突已成为 1948 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伤亡最惨重的冲突之一。尽管联合国安理会曾多次提出停火决议草案,但均因美国否决或以色列拒绝执行而失效。以色列采取 “停火 - 蓄能 - 再进攻” 的循环策略,据以色列国防部曾在 2024 年 9 月披露,其在每次停火期间平均补充 8 万发 155mm 炮弹、2000 枚精确制导导弹及 150 架无人机,为后续进攻奠定物资基础。如今,随着加沙地带哈马斯控制区缩减至战前的 20%左右,以色列认为发起总攻的时机已成熟。
以色列此次集结的 5 个作战单位并非传统满编师,而是由 3 个装甲旅:第 7 装甲旅、第 401 装甲旅、第 188 装甲旅;1 个机械化步兵旅:第 252 步兵旅; 1 个特战旅:含 “Shayetet 13” 海军突击队、“Duvdevan” 反恐部队组成。总兵力约 3.2 万人,配备 320 辆 “梅卡瓦” MK IV 主战坦克、450 辆 “纳美尔” 重型装甲车及 90 架 “苍鹭 TP” 长航时无人机。
进攻战术采用 “空地协同 - 分区清扫 - 地道清缴” 的三段式打法:
1、空中打击阶段:9 月 10 日 - 9 月 15 日:以色列空军每日出动 80-100 架次战机,重点打击加沙北部贾巴利亚难民营、中部努塞赖特难民营及南部拉法口岸周边区域,使用 GBU-39 小直径炸弹(可穿透 4 米混凝土)摧毁哈马斯地下设施。据加沙卫生部门(由巴勒斯坦卫生部管理)统计,此阶段空袭已造成 1240 名平民伤亡,其中 38% 为儿童。
2、地面推进阶段:9 月 16 日起:以军从北部埃雷兹口岸、东部拜特哈农两个方向突入(南部拉法口岸由埃及军警管控,以军未直接进入),采用 “推土机开路 + 坦克掩护 + 步兵清剿” 模式,对加沙城进行网格化分割。截至当地时间 9 月 19 日,以军已控制加沙北部的贾巴利亚、拜特哈农及中部的代尔拜拉赫部分区域,推进距离最深达 6 公里。
3、地道清缴阶段:针对哈马斯已探明的约 300 公里 “地下通道”,部分通道深度达 30 米,配备基础通风、通讯系统,以军动用 “海绵炸弹”可瞬间膨胀封堵通道和 “温压弹”燃烧耗尽通道内氧气,并投入 120 名经过专门训练的 “地道作战士兵”。
当前哈马斯面临多重危机:兵力方面,核心作战人员从冲突初期的 1.5 万人缩减至 3000-3500 人,且多为接受过基础训练的战斗人员;物资方面,弹药储备仅能维持 10-15 天常规作战,饮用水和药品缺口达 60%;后勤通道方面,埃及拉法口岸的人道主义援助仅能满足加沙平民需求的 25%,且因口岸基础设施受损多次短暂中断。
尽管如此,哈马斯仍采取 “分散游击 - 民生设施关联 - 外部联动” 的应对策略:
分散作战:将剩余兵力拆分为 15-20 人的小型战斗单元,利用加沙城的密集建筑和地下通道开展伏击战,9 月 17 日曾在加沙城西部伏击以军装甲分队,摧毁 2 辆坦克和 1 辆装甲车。
民生设施关联:在民生设施周边活动,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报告显示,哈马斯未在医院、学校内部部署武器,但存在利用周边区域机动的情况,借助国际社会对平民安全的关注牵制以军行动。
外部联动:通过黎巴嫩真主党在北部边境牵制以军兵力,9 月以来真主党已向以色列北部发射 280 枚火箭弹,同时与也门胡塞武装保持沟通,但胡塞武装未明确承诺加大对红海商船的袭击。胡塞武装此前袭击目标主要为与以色列有贸易往来的商船,非以色列籍商船。
加沙地带当前有 50-55 万平民被困,其中 28 万人集中在南部拉法口岸周边 15 平方公里区域,形成 “人道聚集区”。尽管以色列开放萨拉赫丁公路作为 “安全撤离通道”,但该公路宽 10 米,每天允许双向通行 8 小时,按此效率需 30 天才能完成全部撤离。需澄清的是,9 月 18 日萨拉赫丁公路上的平民伤亡事件,经联合国调查初步认定为哈马斯火箭弹误击,火箭弹偏离目标落在撤离车队附近,造成 23 人死亡,并非以军空袭所致。
国际社会对此反应呈现明显分化:
欧盟 27 国中 19 国于 9 月 19 日发表联合声明,对以色列 “可能违反国际人道法的行为” 表达关切,并宣布暂停对以色列的 3.2 亿欧元军事合作项目(非全部欧盟国家达成一致);西班牙召回驻以色列大使;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启动 “加沙人权状况评估”,未直接指控 “战争罪”。
美国否决联合国安理会最新停火决议后,宣布向以色列提供价值 15 亿美元的武器援助,包括 800 枚 “标枪” 反坦克导弹和 30 架 “死神” 无人机;英国、加拿大表示 “认可以色列的自卫权利”,但未明确反对国际社会对以军行动的监督。
从长远来看,此次总攻将加剧三大矛盾:一是巴以民间对立加深,加沙平民伤亡率已达 5.8%,二战时期欧洲平民伤亡率约 1.8%,可能引发更多民间反抗;二是美欧盟友关系出现分歧,欧盟部分国家暂停军售对以色列军工产业有一定影响,但未动摇美以核心合作;三是中东区域安全架构承压,伊朗可能通过非对称手段支持巴勒斯坦武装组织,但 “反以联盟” 尚未形成实质规模。
如今,以军已将哈马斯主要力量压缩至加沙城西南部 2.5 平方公里的区域,预计未来 15-20 天将发起重点清缴。但这场军事行动难以彻底解决巴以核心分歧,若缺乏政治解决方案,冲突可能陷入 “失控阶段”,给中东地区局势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