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赵家驹三十而立:进击的巨人与三场背靠背比赛

0
分享至


作者丨沈天浩

编辑丨TR100

图片丨受访者、赛事官方

赵家驹的名字和Beyond没有直接联系,但“放荡不羁爱自由”,确实是对他最恰如其分的形容。

15岁的家驹喜欢侠客传奇。他幻想自己也能当个游侠,看似有些“不合时宜”地将李小龙视为偶像,终极梦想是当个格斗冠军。他离家,去武当山,试图拜师学艺,却吃到闭门羹。他在中国各地流浪,唯一清楚的是自己不想要什么:那种一眼看到头的生活。

19岁的家驹在重庆一家电子厂上班,并在厂里夏季运动会的5公里跑拿了第二名。这是他第一次在比赛中拿了名次,可彼时的他依然攀爬在梦想和现实的落差中,不知道未来在何处。

22岁的家驹决定辞职,并在斯巴达勇士赛拿到了亚军。次年,他又在这项赛事中将排名提升了一位。那一刻,他的英雄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实现:曾经向往功夫明星的自己,靠着相对瘦小的身材,也能硬撼高大的外国选手。

26岁的家驹以自己的方式,经历了中国越野跑史上最残酷的片段。与此同时,他开始在UTMB的海外分站赛拿冠军、破纪录,并被加以“亚洲第一人”这样的头衔。次年,他在勃朗峰脚下顺利开局,却“任性”退赛。又过了一年,他出版了一本书:《往前跑》。

2025年,爱自由的家驹30岁了。他选择在欧洲度过这个夏天,参加了三项不同的比赛,而这段故事的主题是试探、荣耀与遗憾。不服输、敢冒险的家驹把所有能量释放在这些赛道上,带着一点混不吝的精神、几分破釜沉舟的莽劲。不是所有人都会认同家驹的世界观和比赛方式,但你无法否认他依然是中国越野跑世界里最具标识性的名字、最具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

巨人之旅的比赛前后,家驹两次接受越野100采访,聊到的除了这三次参赛的体验,还有过往30年的人生故事。倔强与不羁,如何将他引向今天的路?执念和激情,又让他拥有怎样的当下和未来?

↓ 以下内容为赵家驹自述,记者进行文字整理


把身体打造成一个整体,

才能一场场背靠背参赛

这个夏天我在欧洲待的时间很长,连续三场比赛排在一起——斯巴达勇士赛、UTMB、巨人之旅,是完全不同的体验,让我经历了很多。


国内的精英跑者很少有玩斯巴达的,但我和这项赛事的缘分要追溯到很早。2017 年,我第一次在一场商业赛事里站上领奖台,拿了亚军,就是在青岛的一场斯巴达勇士赛。冠军是个身材高大、特别强壮的外国选手,那几年他几乎横扫国内的斯巴达赛。那次比赛让我印象极深,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自己也能在商业赛事里拿名次,这在当时对我来说意义很大。

那时候,我的身份已经变成了全职运动员。决定是在2017年做出的:我在酒店前台当收银,但已经开始频繁请假去比赛。后来干脆辞了职。从2017到2019,我在国内的各个分站赛、以及东南亚的斯巴达赛场上都留下了足迹。那几年,国内斯巴达的冠军基本上都是我,后来也有其他中国选手在短距离上能和我拼一拼,但在长距离上,我的优势更明显。这项赛事中,50公里是我最舒服的距离。

不过2021年以后,我一年只跑一两场,参赛频率明显少了,训练重心也有所调整,尤其是上半身力量。之前我几乎不怎么练,导致一些需要手指和手臂力量的障碍过得比较吃力。今年夏天,为了准备斯巴达世锦赛,我特意花了一个半月练习上肢和负重。效果很明显,障碍通过得顺畅多了,身体恢复速度也比以前快。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我打算在院子里自己搭一些障碍设施,平时多练,把训练融入生活里。毕竟想在斯巴达这种赛场和老外抗衡,光靠跑还不够。他们的优势往往在负重和力量上,我就要针对性地加强。以前我的强项是耐力和长距离,现在我希望在力量上也能缩小差距。

斯巴达的核心还是跑,但和越野不同,它更强调全身的综合能力。我的速度在越野训练里已经够用了,但要顺利过障碍,就得练核心和上肢力量,让肌肉在拉攀、翻越时不抽筋、不受伤。那几年我经常专门练这些东西。比如练习攀爬、负重,还有一些灵敏性训练,让身体习惯不同角度下的发力。

今年的斯巴达世锦赛就在法国,离霞慕尼不远。不过,我在负重环节丢了很多时间,被不少人超越,最后成绩排在第11,比预期差一些。这也是为什么我回来之后,特意在训练里加强负重,打算明年在美国复仇。比赛直播里,有人说我“太瘦、肌肉太小,不可能跑好”。这些话激起了我的斗志。我偏要证明给他们看,瘦小的身材一样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我很清楚自己和专职障碍赛选手的差距,他们很多人不怎么跑越野,专门训练障碍。我则是越野出身,所以必须在力量和障碍上不断补课。

不过问题是,我一旦参加完长距离越野赛,比如百英里这种,身体消耗特别大,肌肉量都会迅速下降,体重能掉七八斤。等恢复过来再练力量,至少要半个月。所以我常常陷入循环:比赛消耗大,力量掉下去,又要重新补回来。

这当然很辛苦,但我相信全身的开发才是能支撑我走得更远的关键。一些听上去不像传统越野跑训练的项目,却能让身体适应各种角度下的用力,提升协调性和平衡感。这和交叉训练的原理一样,只是我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式。我的目标就是把身体打造成一个整体:无论哪个部位受伤,都能很快恢复;无论什么样的关卡,都能迅速应对。我觉得,这也是这些年来我能一场又一场地背靠背参赛,而身体没有受到太大损害的原因之一。


那几年,我在外漂泊,

白天干活晚上练功,

满脑子想成为格斗冠

我会在训练里加一些看起来“奇怪”的内容,比如练武、踢腿、拉筋、练手指力量。这其实和我少年时的经历有关:十五六岁时,我已经决定不再念书,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成为格斗冠军。那几年,我在外漂泊,白天干活挣钱,晚上练功。踢树、踢墙,练手指力量、练铁头功……从2010年到2014年,我一直沉浸在这种生活里。虽然最后没能成为格斗冠军,但这些体能储备却在后来帮了我大忙,让我成了斯巴达和越野冠军。

那段时间的生活状态,说实话挺艰难。那时候我没车没房,也没什么积蓄,一个月挣两千块钱,花完就没了,经常换工作:在工厂里待一段时间受不了,就去餐馆打工,包吃包住,攒下几百块又跑到别的地方。那几年我带着格斗梦,像个流浪汉一样在全国各地漂泊。现实很残酷,梦想迟迟看不到结果,我也常常自卑,喜欢的女孩不敢表白,总觉得自己没底气。内心的矛盾特别强烈:一方面渴望有一天能功成名就,能娶自己喜欢的人;另一方面又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会来。那时候我以为二十五六岁就能结婚,可一晃熬到29才真正安定下来。

其实我第一次离家,就是因为一个喜欢的女孩。那时我15岁,跟着父亲在工厂里做模具,每天早出晚归,生活一眼望到头:出生、干活、成家、养老。我觉得那样的日子不是我想要的,于是就离开家,去了武当山。本想拜师学艺,结果没人收我,只能一边打工一边自己练。离家出走的时候,父母当然担心,甚至报警找过我。后来他们打听到消息,知道我还算安稳,没有走上歪路,就渐渐接受了我的选择。印象很深的是 2011 年,我在北京冻得不行,手上都长了冻疮,最后还是给家里打电话借了两百块钱买件衣服。父母只叮嘱我一件事:别干坏事,别和坏人混在一起。

和觉得“吃饱饭、有份稳定工作”就是幸福的父母不同,我这一代人从小在电视里看到外面的世界,总觉得人生应该有更多可能。那时候我常常幻想:长大了要做大侠,要行侠仗义、游历四海,或者像道士一样隐居山林,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可理想终究要面对现实,渐渐长大后,我意识到喜欢的人需要你给她稳定的生活,很多美好的东西都要靠钱换来。于是我开始追求更现实的东西:挣钱、成家,同时又不愿意放弃内心的热爱。于是,我必须找到一条道路,既能带来经济回报,又是我喜欢的事情——跑步就是这样的选择。

这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高欲望、敢想、敢追求。2017年下半年辞职时,我其实早已捱过最难熬的那段时间,但做职业选手的压力也很大,那时候我手里没什么钱,借了10万块的正规网贷来撑着。好在2018年以后,国内比赛逐渐多起来,我拿到的奖金也多了起来,那一年的收入正好还清网贷。也正是那一刻,我觉得这条路终于走通了。


去年年底,我还因为参赛奖金的问题发过声。其实早就解决了,发视频不久后问题就得到回应,连一些我没参赛的比赛也给其他选手补发了奖金。那件事让我意识到,作为有影响力的运动员,有时候必须站出来。很多时候,选手们的声音很容易被忽视,如果大家都沉默,问题就得不到解决。能推动一点点改变,让环境更公平,我觉得很有意义。


我还有至少十年的时间,

一步步把站台的位置挪到中间

今年的斯巴达总决赛结束后,我回到国内跑了崇礼168,之后马上回到法国,备战UTMB。那段时间,我每天的生活几乎只有训练:每周三天是长时间的山地耐力训练,三天是低强度慢跑恢复,还有一天专门练速度。比如周三我会花40多分钟,冲上将近一千米爬升的山坡,再慢跑下来;周四和周五会拉到4-5小时的山路,爬升1700-2000米不等……这样周而复始,身体逐渐适应勃朗峰脚下的节奏。

其实我很清楚,只有提前到欧洲,才可能真正适应这里的环境。2022年我也提前来过,当时状态不错,甚至有机会跑进22小时,但那一年在后半程心态崩了,满心想着守住第十,但在意识到自己注定会被身后的两名选手追上之后,马上心灰意冷,轻易选择了放弃。今年提前来得更久,我觉得适应明显更好。老婆在七月底来到霞慕尼,一直陪我到现在,她帮我做饭、用对讲机聊天、赛后给我按摩。虽然欧洲的饮食对我们来说总觉得不够合胃口,天天不是披萨就是牛排,但有她在身边,漫长的备赛期也没那么孤独。


经历了前几年的退赛和低迷,再次站在UTMB的起点,我心里其实很平静。跑的过程中,整体感觉比往年都要好,只是在几个关键节点出了差池:前80公里因为天气太冷,我吃的东西没跟上,头晕发飘,下坡时脚下发虚,慢了三四分钟;到150公里时开始拉肚子,头还是晕的,像是被冷风吹了一夜,有点发烧的迹象,那一段比计划慢了十分钟。如果没有这些问题,我原本设想的21小时目标,应该可以实现。

最后我跑了21小时19分,还是进了前十,虽然比目标差了一点,但已经是我在UTMB的最好成绩。和第9名美国选手的较量很有意思:我全程都在追他,上坡他比我快,我只能眼睁睁看着差距拉开到三分钟多,可到最后的下坡,我一路狂追把差距缩小到一分钟,虽然没能超越,但这种咬紧牙关的过程让我很享受。


站上领奖台的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像破了一个魔咒。以前跑不好的时候,我不会去颁奖现场的,宁愿在酒店休息;这一次,即便是站在领奖台的边角,我还是很开心——终于第一次在UTMB的舞台上,真正留下了自己的印迹。这只是开始,我知道未来还有很多机会,我还有至少十年的时间,一步步把站台的位置从边缘挪到中间。歪打正着地站在同为第10的“大姐大”身边,说实话没太多想法:除了李小龙这样的形象,我在越野跑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偶像——我尊重所有对手,但不会崇拜他们,我始终相信自己才是我的偶像。


我把对手和自己都拉爆了,

策略上确实有问题

带着UTMB的好状态,我在巨人之旅赛前设定了很高的目标:拿冠军,或者破纪录。我瞄着66小时开启征程,起跑时速度确实比之前的冠军成绩还快,每个计时点都领先。很多选手明知道这个配速太快,但还是选择跟在我后面——他们怕真的被我拉开20-30分钟,就会完全陷入被动。40多公里时,我停下来吃了三大碗东西,他们趁机超过,但我心里清楚,那样的速度他们迟早要爆。果然,有人到一百多公里时状态崩塌,有人跑到160公里就完全顶不住。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但我自己也没能幸免。前40公里的状态让我觉得一切都在预期内,但很快体能消耗光了,身体开始难受。冲下坡并不是赛前制定的周密计划,而是我在开赛后观察对手,发现他们上坡很快,但下坡一般,这才想考下坡提速追回一些差距。但下坡速度快了,身体就更累,脚底板的冲击越来越大。到150公里后,脚底板的疼痛开始无法忽视,头晕、流鼻血、能量不足……这些问题一起袭来,让我越来越难受。到190公里,上坡彻底跑不动,下坡也支撑不住了。

我坚持走了一段,最终在203公里处选择退赛:尽管是首次来参赛巨人之旅,完赛本身并不是我的目的,我或许也可以硬撑着完赛,但代价可能是三个月的恢复期,而且获得的成绩也不会具备实质性意义,我觉得不值得。

截至退赛,我在巨人之旅的赛道上连续跑了39个小时,一分钟都没睡。这确实是我人生中最长一次没有睡觉的经历:过去在八百流沙或其他超长赛事中,我通常会在28-30个小时左右睡一会儿,这次硬撑到39个小时,身体完全被掏空。那种感觉很难形容,每走一步都像是被冷风吹得透心凉,头发晕,身体无力,脚底板像被针扎一样。

赛后反思,我承认自己策略上有问题。我选择了用速度来拉爆对手,如果能控制节奏慢一点,上坡下坡都平均一些,七八十个小时完赛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我不想那样,我想和对手硬碰硬,想用速度压制他们,想挑战极限,结果就是把自己也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巨人之旅和UTMB不一样:UTMB在很大程度上竞争的依然是速度,是顶尖选手拼半马、全马速度积累出来的节奏;巨人之旅则是耐力和策略。我的优势在于速度,在百公里或百英里的比赛里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在330公里的超长距离中,如果不能科学分配体力,就会陷入困境。半个月内连续参赛,身体储备本来就不足,我却还选择激进的方式,最后只能付出代价。


明年回到库马约尔,

我的目标不会变:

夺冠,或破纪录

巨人之旅的退赛,当然让我心里很不甘。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目前想要在UTMB夺冠,难度非同小可,但在巨人之旅确实是有机会的。赛后我仔细总结了问题。首先是装备和补给,今年背得太多,起跑时甚至带上了冰爪,结果根本用不上。补给也准备过量,很多东西最后都没吃完,白白增加负担。明年我要做到装备精简化,把保暖和基本能量补充做好就够了。除此以外,睡眠必须合理安排,困到极限时还是要休息,不然身体和精神都会崩溃,看东西都是重影的。

我承认自己有执念。别人或许满足于慢慢跑完,但我想要两场比赛都站上领奖台。这种疯狂的想法,别人不一定会去做,但我觉得自己可以挑战。我速度上或许不是世界最强,但在耐力和意志上,我有信心能扛下来,所以我才想破纪录,甚至想在短时间内接连拿下两个顶级赛事的成绩。

可现实证明,身体没完全恢复时,再强的意志也扛不住:巨人之旅的海拔比UTMB要高,每座山几乎都在2500米以上,最长的爬升能达到1500米。对我来说,这样的高度意味着头晕、双腿无力,哪怕大口呼吸也感觉吸不进氧气。相比之下,云南的训练环境虽然海拔更高,但身体感受完全不一样。在国内,我可能缺氧却不头晕;在阿尔卑斯,我会头晕、发冷、腿软。也许是纬度和气候的差异,让我必须花更长时间去适应。


今年我在霞慕尼训练时,其实状态比往年已经好很多:以前如果只提前十天来,在UTMB跑到30公里就会头晕得跑不动;这次提前一个半月,起码能撑到山顶才开始发晕。但要真正融入这条赛道,还需要更久的适应。这次退赛后,必然是要卷土重来的:明年我不打算再跑百英里的UTMB了,只跑50K的OCC,我计划七月底到法国,先跑OCC热身,再留在意大利这边训练,直接备战巨人之旅。那时我也会更冷静,大概不会再尝试在前50公里疯狂拉快节奏,而是跟在别人后面,保存体力。到150公里时,我会停下来睡一个半小时,把身体调节过来,再去争取后半程的突破。

无论如何,明年回到库马约尔,我的目标不会变:夺冠,或破纪录。今年的纪录被刷新了,意味着我要直接瞄准Sub 66,这当然不轻松,但我会全力以赴。每年我都给自己设定一个主要目标,今年的UTMB算是打破了魔咒,第一次站上了欧洲的领奖台,明年的大目标就是巨人之旅。只要我储备得更充分,节奏把握得更合理,我相信自己能扛下来,破纪录也是绝对有机会的。


为什么每次都是别人?

为什么不可能是你?

现在,我的身体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累。脚底板被磨得疼痛,每天只想多睡觉,睡醒了就吃,吃完又睡,靠喝水和休息让身体慢慢恢复。这次在赛道上受寒,真的很难受:鼻涕流到嗓子里,一直在流鼻血,眼睛半闭不闭,我在想自己是不是要快死了,想了想死了好像也好,这样就不用继续努力活着了,可是又发现眼睛还能睁开,那就勉强再睁开一下,继续走走看吧。眼睛能睁开就睁开,如果睁不开,大不了就躺下也无所谓。那时候,我已经抱着一切都无所谓的态度了,

我的童年虽然贫穷,但得到曾祖父辈的很多疼爱,那段时光很治愈。后来我离家追逐梦想,过程虽然艰难,但我享受其中。最终,我真的成了冠军,虽然不是格斗冠军,但靠越野跑走遍世界,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想爱的人,这些足够让我满足。所以即便有一天真的倒在赛道上,我也不会害怕。有时候比完赛疼得不行,闭上眼睛想着如果就这么过去了……好像也都没啥。人生至此,我想要的东西大多都得到了,我真的很满足。


在那本名叫《往前跑》的自传里,我其实早就写下了类似遗言的话语。很多人害怕谈论死亡,但我觉得看开就好。死亡不一定是终结,或许是另一种存在,或许能投个好胎,或者以灵魂的形态守护在喜欢的人身边。甚至说不定还能像修仙一样,换一种方式继续存在。这样想的话,反而让我更不惧怕死亡。

我也和梁晶讨论过这个问题。以前在越野赛道上也有失温的情况,只不过数量很少,我们聊到如果真有一天出现这种情况,就要坦然面对:为什么每次都是别人?为什么不可能是你?我们要做好这种准备,没有必要畏惧,如果真的发生,只要活着的时候没有遗憾,对得起对自己重要的人,那就足够了。当然,这不代表我要拿生命开玩笑。我不会刻意去找死,但该拼的时候,我一定会拼。只是从心态上,我能坦然面对一切结果。


他们很聪明,

知道当神仙是很痛苦的,

神仙的限制太多了,

还不如当凡人好

我确实有很感性的一面。欧洲的这几个赛事当然都很重要,但如果让我为此在这边长期生活,整个节奏都会被打乱,生活被绑死在比赛上,我特别不喜欢这种感觉。反而在国内的比赛,我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因为那些赛道陪伴我从一个无名小子一路成长,让我每次回到那里都能唤起很多美好的回忆。比如崇礼,每年我都想跑。

和欧洲这些比赛相比,国内的赛道承载着我的青春和经历,是情感的寄托;来欧洲,我更多的是带着明确的目标:要么拿冠军,要么刷新纪录,让世界知道中国跑者的耐力和意志力一点也不比别人差。某种意义上,在这里参赛更“功利”。

今年巨人之旅的开局,我带着面罩出发,有人说像悍匪,其实我只是因为天气冷顺手戴上,但也确实挺符合我的性格——就是要冲,要跟人拼。我从小就喜欢出头,喜欢当“英雄”,在班里总是最调皮的那个,被老师打得最多。这种性格延续到今天,我选择了一条能让我不断证明自己的路。


这也是我爱跑比赛的原因。对我来说,比赛不只是竞争,更是让我感觉“活着”的方式。以前在工厂上班的时候,每天浑浑噩噩,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站在赛道上的那一刻,我是真正鲜活的。别人可能会选择少赛、精赛,专心备战一两场重要赛事。但我还是愿意多跑一些。国内有些比赛对我意义非凡,我不会放弃;国外的比赛,选两三场最难的挑战,每一场比赛都是和自己的较劲。

关于“严肃跑者”,如果你对它的定义是把竞技表现放在绝对优先的位置上、有条不紊、极度自律地追求成绩,觉得跑步非常神圣,自己一定要尽全力做好,那我肯定不是这种“严肃跑者”。我更看重人生的体验。很多人劝我请教练,减少参赛频率,专注准备大赛,把成绩提升得更快。但我不喜欢那种被管束的感觉。读书时老师都没把我教好,我更不可能让一个教练来指挥我的生活。跑步对我来说,就是因为够自由,所以我才选了这条路;如果为了成绩,把自由牺牲掉,那就没意义了。别误会:成绩当然重要,只是我相信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结果自然会慢慢变好。

我也不执着于一定要在人生的某个时刻登上顶峰。高峰来得早不一定是好事。假如我年年都是UTMB、巨人之旅的冠军,那未来我还能追求什么?可能会被迫寻找一些更虚无、更极端的目标,反而带来痛苦。慢慢来更好:一步步继续挑战,哪怕四五十岁才拿到冠军,我也能接受。有时候就像那些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有的人境界已经很高,却不想当神仙。他们很聪明,知道当神仙是很痛苦的,神仙的限制太多了,还不如当凡人好。■


投稿、应聘兼职作者,请联系

trailrunner@126.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叶山小百合绝对是潜力股!她的独特风格让人挪不开眼!

叶山小百合绝对是潜力股!她的独特风格让人挪不开眼!

素然追光
2025-09-20 04:35:03
大S遗产出现神反转!具俊晔一纸签字,S妈梦想破碎

大S遗产出现神反转!具俊晔一纸签字,S妈梦想破碎

草莓解说体育
2025-09-20 01:44:36
丢人丢到国外!日本球迷评上海海港:弱到令人发指,这表现不正常

丢人丢到国外!日本球迷评上海海港:弱到令人发指,这表现不正常

国足风云
2025-09-19 08:00:19
巴基斯坦又发生坠机事故,大量购歼10CP和歼35AE计划被推上日程

巴基斯坦又发生坠机事故,大量购歼10CP和歼35AE计划被推上日程

张斌说
2025-09-19 17:24:41
就在今天!9月20日凌晨,田径传来费姆克-波尔、朱亚明消息!

就在今天!9月20日凌晨,田径传来费姆克-波尔、朱亚明消息!

林子说事
2025-09-20 04:48:21
地道战的残酷真相:胜利背后的血泪,远非电影所能描绘!

地道战的残酷真相:胜利背后的血泪,远非电影所能描绘!

简阳江妹儿
2025-09-18 20:42:24
骗了几代人!外蒙古压根就不是蒙古国,惊人差距超想象

骗了几代人!外蒙古压根就不是蒙古国,惊人差距超想象

牛牛叨史
2025-09-19 16:02:43
明查|柯克枪击案嫌疑人父亲拒绝115万美元悬赏?没有证据

明查|柯克枪击案嫌疑人父亲拒绝115万美元悬赏?没有证据

澎湃新闻
2025-09-19 07:20:30
天赋异禀!詹姆斯晒布莱斯增肌照:靠 我儿子现在体格变这么壮了

天赋异禀!詹姆斯晒布莱斯增肌照:靠 我儿子现在体格变这么壮了

直播吧
2025-09-19 11:26:06
郎平再次回国!戴帽子显年轻,身形消瘦状态好,行李箱是亮点

郎平再次回国!戴帽子显年轻,身形消瘦状态好,行李箱是亮点

跑者排球视角
2025-09-19 18:15:39
你觉得高德地图好用吗?网友:和谷歌地图一比高德地图简直是神器

你觉得高德地图好用吗?网友:和谷歌地图一比高德地图简直是神器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8 00:10:12
小仙女被剩下,集帅们有错吗?网友:这是把高富帅当大傻子了吧

小仙女被剩下,集帅们有错吗?网友:这是把高富帅当大傻子了吧

荷兰豆爱健康
2025-09-19 11:57:34
【特稿】知情人士:阿联酋警告了以色列

【特稿】知情人士:阿联酋警告了以色列

新华社
2025-09-18 22:34:05
东京田径世锦赛最新奖牌榜:美国单日3金2银,中国20日冲2金

东京田径世锦赛最新奖牌榜:美国单日3金2银,中国20日冲2金

墨史轩
2025-09-20 00:30:38
卢伟冰展示小米17和iPhone17对比,回应“改名原因”:没有蹭苹果热度,这次升级巨大,7是小米的幸运数字

卢伟冰展示小米17和iPhone17对比,回应“改名原因”:没有蹭苹果热度,这次升级巨大,7是小米的幸运数字

极目新闻
2025-09-19 20:02:03
确定六人参选!国民党主席选举登记截止,明起审核资格

确定六人参选!国民党主席选举登记截止,明起审核资格

海峡导报社
2025-09-19 17:33:03
苹果客服回应iPhone17系列新机凹陷:边框材质为铝金属,相较于钛金属偏轻软,碰一下可能会出现凹陷

苹果客服回应iPhone17系列新机凹陷:边框材质为铝金属,相较于钛金属偏轻软,碰一下可能会出现凹陷

台州交通广播
2025-09-19 14:46:21
国乒世界第一组合被拆!4连冠无缘中国大满贯,全靠孙颖莎王楚钦

国乒世界第一组合被拆!4连冠无缘中国大满贯,全靠孙颖莎王楚钦

嘴炮体坛
2025-09-19 10:40:32
《731》官微沦陷,片中出现搞怪情节,网友直言历史不该被调侃

《731》官微沦陷,片中出现搞怪情节,网友直言历史不该被调侃

萌神木木
2025-09-18 17:29:23
有钱人的消费有多任性?网友:去哪旅游玩好了,就在哪买一套房子

有钱人的消费有多任性?网友:去哪旅游玩好了,就在哪买一套房子

解读热点事件
2025-09-18 00:10:09
2025-09-20 07:44:49
越野100 incentive-icons
越野100
你永远不会独行
153文章数 1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体育要闻

从轮椅到铜牌 他熬了7年:下个目标唱国歌!

头条要闻

韩国前第一夫人穿拘留所病号服坐轮椅就医 戴电子脚镣

头条要闻

韩国前第一夫人穿拘留所病号服坐轮椅就医 戴电子脚镣

娱乐要闻

全智贤被全面抵制!相关代言评论区沦陷

财经要闻

习近平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

科技要闻

直击iPhone 17开售:消费者偏爱银色橙色

汽车要闻

对话周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者的“蜕变”

态度原创

亲子
教育
本地
房产
时尚

亲子要闻

80后父母,被集体困在这3个育儿难题里

教育要闻

211大学一研究生的立法修改建议被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采纳

本地新闻

大学生军训哪家强,广西申请“出战”!

房产要闻

全民撑广州,不止于赛场!与“有态度”者共筑城市骄傲

卡其裤+蓝衬衫,简单高级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