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顾潇)9月19日,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水文局宿舍自主更新项目正式启动。这是扬州市首个危旧房屋自主更新项目,6户居民共同出资200万元,在住建部门和属地的全程帮办下,探索出“居民出资、政府搭台、市场参与”的危旧房改造新模式。
9月19日上午,在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水文局宿舍楼下,举办了一场简短的开工仪式,6户居民悉数到场参加了仪式。“这座房子已经有将近60年历史了,现在终于可以在原址进行翻建,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会有巨大的改善。”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水文局宿舍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主体为两层砖混结构,历经50多年的风雨,现在建筑风貌已经很差,并且当时也没有配套建设厨卫等设施,上下楼的楼梯也在室外,安全等问题比较突出。最让居民担忧的是,每到恶劣天气,房屋风雨飘摇,大家总是担惊受怕。近年来,经专业机构检测,该房屋被认定为C级危房。
为了排除安全隐患、改善居住环境,6户居民一致决定共同出资,自主更新改造家园。据汶河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两办”提出“分类分批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倡导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可持续模式。扬州也开始探索“居民出资、政府搭台、市场参与”的危旧房自主更新工作。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居民提出申请后,所有手续均由住建部门和汶河街道全程帮办。
“我们6家一共筹集了200万元用于更新重建。”据张先生介绍,该楼原来的建筑面积为430平方米,更新后将达560平方米。建筑采用青砖黛瓦仿古风格,檐口高度6.5米,层高3.2米,分两层,既保留古城风貌,又改善居住条件。“原来搭建的厨房也拆掉了,不仅有了小院子,而且还设计了电动车充电棚,以后充电再也不用飞线了。”
据广陵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政府引导、公众自主参与”的运作模式,是扬州近年来在古城保护与利用中探索的新路径。记者了解到,作为扬州的中心城区,20世纪80、90年代,诸多厂区集聚于广陵,这也是形成成片老宿舍小区的主要原因。数据显示,广陵厂宿舍房改变住宅共有82个。
作为扬州危旧房自主更新“第一个吃螃蟹”的项目,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安全隐患,更为扬州在古城保护与危旧房改造方面探索出新路径。不同于各地动辄牵涉上百户的更新模式,这里将形成“小地块、微更新”的工作样本,为后续古城乃至扬州小规模、多点式自主更新提供有益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