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奕
DAED大亦设计主理人
荣获40 UNDER 40当代设计杰出青年,Andrew Martin国际室内设计大奖,入选设计师荷兰FRAME构架设计奖年度新锐设计师;洛杉矶BLT建筑设计奖·评委美国Muse Design Awards缪斯设计奖·评委,瑞士SIT Furniture Design Award家具设计奖·评委,GFD Global Future Design Awards全球未来设计奖·评委,French Design Awards法国设计奖·评委。
凭借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本土设计语言探索人与空间的关系她希望以现代视角来解读和延续这里独特的传统文化 , 同时通过丰富的视觉语言来吸引新一代年轻人。
大亦设计专注于建筑及室内设计,并注重打造每个项目的独特视觉艺术效果。团队成员均具有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学习精神。坚持以在地文化为出发点,尊重传统的同时,大亦设计以开放和探索的态度审视未来可能性,希望通过设计提升人与环境的互动体验。凭借自由创意和系统管理能力,公司已成功实施多个具代表性的案例项目。
▲ 平面图
项目名称:CAD COFFEE
项目地址:江苏省江阴市
项目面积:1000m2
设计单位:DAED大亦设计
主案设计师:周奕 常景亮
辅助设计师:常颢译 杨师哲
主要材料:木饰面 玻璃 钢结构
项目摄影:丛林
江阴运河公园的河畔,工业风与文艺范儿碰撞出了CAD COFFEE,成为江阴咖啡的独特存在。老水泥厂怀旧的造型,咖啡馆精致的都市风。新旧交织,绽放出新的活力。这是旧厂房改造的新模式,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的需求串联起来。精心的规划与巧妙的设计,让咖啡空间不再只是一个提供饮品的场所,而成为城市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展示窗口。
承古拓今 重塑“咖啡时光”
改造并非重塑,而是赋予新生。此改造项目对原建筑以修缮为主,极大程度维持建筑原有的结构风貌,在用材上尽可能就地取材,践行长期主义的同时,保留使用“痕迹”和“岁月肌理”。
利用城市公园的环境优势,保留其开放性;维持水泥厂独特造型和年代感,打造陌生化体验;与此同时,满足迥异的消费需求,成为大亦的设计走向。通过洞察当代咖啡消费群体的内在需求,将咖啡时光打造成一场唾手可得且切实可行的日常抽离。
时空互联 自然与人生动感知
室内采取开放式的布局,大面积玻璃和法式落地窗格与室外景观交互联动,将一侧沙发客座区抬高,暗示区域过渡的同时增加空间的错落层次,此外,以咖啡操作台为中心,分散延伸出商务、聚会、阅读以及个人闲暇等功能区域,满足多元、乃至多重的消费需求,整体格局流动且舒缓。
整个咖啡空间摒弃惯用的射灯,以自然灯光作补充照明,弱化商业气息,还原日升日落的光影流转,树影扶疏间建立人与自然的生动感知。空间用材以肌理感木材、粗粝的纺织品为核心,天然有机的元素平衡现代简洁硬朗的线条,饰以生机绿植和艺术品,使氛围丰盈灵动。
活化空间 畅写“咖啡手记”
室外区域打造为轻松怡然的欧式花园,模糊与公园环境的界限感。客座松散分布,留出社交距离和空间上的呼吸感,使来客往来进出、互动独处皆自在无拘束,在花香树影中畅写一段漫游式的咖啡手记。
本设计体察当下年轻人的渴望与无奈,为单一的日常生活轨迹开辟细小的岔口,在一杯咖啡的“边角料”时间中短暂抽离、放大自由,为“轨道”与“旷野”的夹缝栽下鲜活的小花。CAD COFFEE,存续文脉赋新生,砖瓦重译蕴风华,绘就了江阴城市更新的“新图景”。于城市而言,文脉恰似一条隐匿却坚韧的纽带,悄无声息却无比牢固地串联起往昔岁月与当下时光,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情感与灵魂。
大亦设计师周奕对此有着深刻且独到的见解。在她看来,设计绝非只是对传统符号的机械照搬与简单复刻,而是一场对文化内核抽丝剥茧般的深入探寻,是一份矢志不渝的延续与传承。
对话
《中装》:您深爱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作品也都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您在设计作品时,是如何平衡“新旧融合”的,有哪些核心原则?
周奕:在平衡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设计实践中,首要原则是深入理解文化内核而非简单复制传统符号,通过对空间比例、材料机理与建造逻辑的传承延续文化记忆。设计始终以现代功能需求为导向,将传统建筑形制转化为符合当代生活尺度的空间形态,通过引入“天光云影”的时序变化、绿植与水体对空间的渗透,以有机形态柔化新旧时代元素的冲突感。空间叙事则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线实现,以起承转合的节奏引导使用者逐步感知文化意蕴,在移步易景中完成传统精神与现代审美的诗意共鸣,最终形成具有文化延续性的当代空间表达。
《中装》:您以往的设计作品中很多是关于咖啡馆的,请分享一个具体的案例,来介绍设计过程中如何将更新改造理念融入其中,激活建筑活力的?
周奕:苏州留园亦不二咖啡改造项目以“悬停”理念贯穿始终,在历史建筑保护与商业空间活化之间建立创造性平衡。设计团队采用轻型介入策略,通过钢柱支撑与钢丝绳牵引,将圆形软膜天花悬置于原建筑屋顶下方,既形成层次分明的现代功能空间,又完整保留了古建屋架的历史肌理。此外,透明亚克力隔断辅以补充照明,巧妙构建氛围景框,使来客抬头得以观赏到园林特色的屋顶原貌。设计语言延续园林意境,将日轮状环形顶灯、满月形门洞与经典圆柱进行几何转译,通过简约线条重构传统园林的视觉韵律。空间布局中特别保留原始木门作为永久性开放隔断,既避免频繁使用造成的磨损,又将沿街区域转化为公共空间,为没有消费需求的往来游客、路人提供休憩场所,实现商业场所与城市街巷的柔性过渡。这种克制的改造手法既维持了古建的本真,又借由现代设计语汇彰显人文关怀。
《中装》:当您开始一个新的设计项目时,通常会从哪些途径寻找灵感?能否分享一个典型的设计工作流程,比如您的设计的CAD COFFEE项目或江阴53°麓威士忌咖啡馆项目?
周奕:我对设计灵感的获取往往始于对场地时空特质的深度解读,以CAD COFFEE为例,公园、废弃的水泥工厂,新旧时代的更迭、空间与时间的交叉,这样天然的客观条件,就能触发我们想象:来客们走出家门抑或办公室格子间,来这获得咖啡的同时还想获得什么?
利用城市公园的环境优势,保留其开放性;维持水泥厂独特造型和年代感,打造陌生化体验;同时,满足迥异的消费需求成为我们的设计走向。此改造项目对原建筑以修缮为主,极大程度地维持建筑原有的结构风貌,在用材上尽可能就地取材,践行长期主义的同时保留使用痕迹和岁月肌理。室内采取开放式的布局,大面积玻璃和法式落地窗格与室外景观交互联动,将一侧沙发客座区抬高,暗示区域过渡的同时增加空间的错落层次。整个咖啡空间摒弃惯用的射灯,以自然灯光作补充照明,弱化商业气息,还原日升日落的光影流转。空间用材以肌理感木材、粗粝纺织品为核心,通过天然有机元素平衡现代简洁硬朗的线条。室外区域打造为轻松怡然的欧式花园,模糊与公园环境的界限感。客座松散分布,留出社交距离和空间上的呼吸感。
《中装》:您获得过诸多成就和荣誉,在未来您有哪些新的设计目标或愿景,特别是从您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本土设计语言探索人与空间的关系?
周奕:我未来将聚焦于通过设计构建“有温度的时间容器”,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感知重新定义空间与情感的互动关系。愿景是让空间成为“文化的翻译器”,既不抛弃传统的精神内核,也不迎合刻板印象。如南京红大龙虾项目中红色云梯既解决了功能问题,又隐喻秦淮河的流动诗意,这种“解决问题的浪漫”,是我想持续探索的方向。
《中装》:您说过:希望以现代视角来解读和延续设计作品独特的传统文化,并通过丰富的视觉语言来吸引新一代年轻人,在设计中体现传统文化是否会比较困难?
周奕:我认为在对传统文化当代化转译的实践中,核心挑战在于如何避免符号化的搬运,以及在古建活化项目中找到保护与功能性之间的平衡。而破局的关键在于实现文化基因的创造性转化,如南京红大龙虾项目通过“护城龙”艺术装置构建叙事线索,在秦淮河畔搭建其历史与未来的桥梁。这种设计思维不再停留于形式层面的创新,而是通过构建时空对话的介质,使传统建筑元素在满足现代商业需求的同时,持续传递文化记忆的生命力。
《中装》:在您的设计生涯中,是否有哪位设计师或哪个作品对您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您自己设计的项目中是否复刻过类似的风格元素,向自己喜爱的大师致敬?
周奕:建筑师贝聿铭先生的设计哲学对我具有深远影响,他在几何切割中注入东方诗意的能力,让我意识到冲突本身可以成为最高级的和谐。在南京红大龙虾项目中,这种影响具象为对结构戏剧性的探索——红色钢构楼梯以30度斜角贯穿四进院落空间,既复现了卢浮宫金字塔般刚劲的现代构造逻辑,又暗合中国传统园林“折廊”的曲径美学,最终形成跨越时空的设计对话。
【来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扫小程序
购买杂志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权威 · 引导 · 影响力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微信公众号:cbdazazhi
优质设计案例投稿邮箱:
zazhishe2013@sina.cn
杂志订阅服务:010-885465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