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代藏书界的传奇人物,不惜重金为古籍“续命”;他独创的“黄装”技艺让残破古书重获新生;他更与苏州城共同书写了“姑苏藏家冠江南”的辉煌篇章——他就是黄丕烈。
2025年是黄丕烈逝世二百周年,澎湃新闻获悉,9月19日,“郁郁荛圃——黄丕烈逝世二百周年文献展”在苏州图书馆对外展出,展览从家世生平、藏书刻书、题跋装帧、交游雅集、后世影响诸方面,全面展示以黄丕烈为首的苏州藏书家群体对中国文化的非凡贡献。
展览前二十天,国家图书馆珍藏的宋刻《图画见闻志》和南京图书馆珍藏的元刻《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原件同时展出,这两部珍贵古籍均经多位名家收藏,由黄丕烈亲自重装并题跋,堪称镇展之宝。
珍本荟萃:黄丕烈旧藏宋元古籍亮相苏州
走进苏州图书馆展厅,空气中弥漫着古籍特有的文韵与幽远。展厅中央的展柜前,不少观众在驻足凝视着来自国家图书馆的珍藏瑰宝——黄丕烈旧藏宋刻《图画见闻志》。这部打开在第六卷的宋代刻本,正向世人讲述着一个千年前的画坛奇谈。
现场展开的黄丕烈旧藏宋刻《图画见闻志》卷第六
“国初有道士陆希真者,每画花一枝,张于壁间,则游蜂立至。”一行行古朴遒劲的宋体字,记载了北宋道士陆希真画艺逼真,能引蜂而来的奇事。然而作者郭若虚随后提出诘问:“向使边、黄、徐、赵辈措笔,定无来蜂之验。此抑非眩惑取功、沽名乱艺者乎?”这表明了中国古代艺术评论中重视“气韵”胜过“形似”的审美理念。
“《图画见闻志》是北宋郭若虚撰写的重要绘画史著作,此次展开的卷第六是全书中极具特色的一卷,内容转向对绘画轶事、艺坛掌故和画学思想的记述与探讨。”苏州图书馆古籍馆副主任沈黎向澎湃新闻介绍。值得一提的是,此书前三卷元抄本为黄丕烈珍藏,后三卷宋刻为周锡瓒所赠,因长短不齐,黄丕烈不惜重金重整装池,花费四五千钱予以重装。“当时一个普通工匠一个月的工资大概是一两银子左右,四五千钱就是四五两银子,相当于一个工匠四五个月的工资。”沈黎补充说。
现场展出的南京图书馆藏元刻《乐府新编阳春白雪》
与《图画见闻志》同时展出的还有南京图书馆藏元刻《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此书曾是钱谦益绛云楼烬余之物,有钱谦益、柳如是钤印,后经钱曾、何元锡递藏,再归黄丕烈。卷中墨笔校勘经黄丕烈考订,定为柳如是手迹。此书两册仅五十一叶,黄丕烈在跋中记载“相易之价,亦合五十一番”,命工重装后恢复蝴蝶装样式,现为南京图书馆十大珍品古籍之一。
藏书巨擘:黄丕烈的学术精神与装帧艺术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清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毕生致力于古籍收藏与研究,尤精于宋元善本的鉴别与校勘,曾构建"百宋一廛"等藏书楼,收藏大量珍贵古籍。其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善,在藏书、刻书、校书等方面均作出了突出贡献。
黄丕烈小像
黄丕烈在古籍校跋方面用功甚勤,他严格遵守前人死校成法,只校异同,不定是非,以保存古书本来面目,经常采用多种版本相互校勘,至于数次,故其校本质量最为可靠。其题跋除了对版本的精准考证外,还常叙往事、述见闻,堪称书林掌故之渊薮,现代书话之滥觞。“黄跋本”也成为藏书家追捧的对象,享有极高声誉。其题跋现存达上千篇之多,成为极富价值的文献学参考。
在古籍装帧方面,黄丕烈遵循清初钱曾“装潢古雅”的传统,长期雇佣钱瑞正等装潢名工,以“触手若新”和保持原貌为原则,指导工匠实践,讲究用纸,不惜工费,大胆使用裱托、衬接、改装等技法,形成独特装潢风格,世称“黄装”。正如沈黎副主任所说:“黄丕烈对书籍的修复装潢不吝银钱,常花费几倍于书价的费用对书籍进行修补。”
交游网络:乾嘉时期苏州藏书家群体的文化贡献
嘉道时期,苏州文化发达,藏书之风甚盛。黄丕烈以书结缘,广泛交游。他与顾之逵、周锡瓒、袁廷梼四人在藏书事业上互通有无、同声相应,并称“藏书四友”,和鲍廷博、吴骞、陈鳣、张金吾、钱大昕、王芑孙等藏书大家和著名学者也交往密切。
骆宾王文集十卷 (唐)骆宾王撰 清嘉庆十二年(1807)黄氏士礼居影宋抄本 黄丕烈跋并录顾广圻跋 金锡爵跋 南京图书馆藏
骆宾王文集十卷 (唐)骆宾王撰 清嘉庆十二年(1807)黄氏士礼居影宋抄本 黄丕烈跋并录顾广圻跋 金锡爵跋 南京图书馆藏
此次展出的众多珍本中,不乏这些藏书家之间的交流见证。南京图书馆藏《骆宾王文集十卷》为清嘉庆十二年黄氏士礼居影宋抄本,有黄丕烈跋并录顾广圻跋、金锡爵跋。顾广圻(1766—1835)作为清代校雠第一人,早年与黄丕烈交谊弥笃,互为知己,曾在黄宅校书多年,后世将黄丕烈的题跋与顾广圻的批校并称为“黄跋顾校”。
庾子山集十六卷年谱一卷总释一卷 (北周)庾信撰 (清)倪璠注释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崇岫堂刻本 吴骞批校 钤印:拜经/楼吴氏/藏书、兰/雪斋、吴氏/藏书 苏州图书馆藏
宝祐重修琴川志十五卷 (宋)孙应时纂修 (宋)鲍廉、钟秀实续修 (元)卢镇增修 清曹炎抄本 黄丕烈跋 常熟市文化博览中心藏
荀子二十卷(唐)杨倞注 (清)谢墉辑补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 谢氏安雅堂刻本 顾广圻校并跋 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藏
苏州图书馆藏《庾子山集》上有吴骞批校。吴骞(1733-1813)与黄丕烈互相抄补、交换各自所需之书极多,一时传为书林佳话。此外还有常熟市文化博览中心藏《宝祐重修琴川志》,此为苏州地区公藏单位现存唯一的黄跋本;苏州市吴江区图书馆藏顾广圻校并跋《荀子》;苏州图书馆藏潘奕隽稿本《三松堂书目》、陈鳣旧藏《正杨》、石韫玉《独学庐初稿五种》等,全面展示了以黄丕烈为核心的苏州藏书家群体的丰硕成果。
正杨四卷 (明)陈耀文撰 明隆庆三年(1569)刻本 钤印:海宁陈鳣观、海宁陈/氏向山/阁图书 苏州图书馆藏
黄丕烈的一生,是与古籍为伴、以校勘为业的一生。他以毕生心血构筑起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的高峰,其学术精神至今仍在古籍保护领域闪耀光芒。
“一书雠校几番来,岁晚无聊卷又开。风雨打窗人独坐,暗惊寒暑迭相催。”黄丕烈在为《西溪丛语》作跋时所写的这首诗,描绘了他在风雨敲窗的岁末孤独校书时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文献传承的执着和坚守,至今读来仍让人感怀不已。
展览现场
据悉,此次展览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南京图书馆(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指导,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苏州图书馆(苏州市古籍保护中心)承办,苏州博物馆、常熟市文化博览中心、吴江区图书馆、万有引力(南京)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展览将持续至12月18日。期间,苏州图书馆还将举办名家讲座以及相关体验活动,让更多观众了解和传承黄丕烈的古籍保护精神和学术成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