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务部近日连发两份公告,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对美集成电路歧视措施进行反歧视调查。应该说,这是我们一记标准的“反关节技”:借力打力,反向折腕。
2018年,美国把华为列入实体清单的那一刻,像极了摔跤手锁住对手咽喉的得意瞬间。而七年后,同一座擂台上,世界听到了“咔嚓”一声,却不是中国芯片的脖子,而是美国科技霸权的手指。这些年来,在技术突围的赛道上,中国企业奋力奔跑,让 “备胎” 纷纷转正。华为昇腾910B的AI性能已媲美甚至超越A100,昇腾920发布在即,为中国 AI 计算力撑起一片天。长江存储232层NAND良率冲破70%,直接把美国美光公司的“价格屠刀”逼成“裁员快刀”,中国国产存储芯片扬眉吐气。中微5nm刻蚀机量产,ASML的“光刻机霸权”被撕开第一道裂缝。总之,可以说,当我们国内“备胎”全部转正,美国芯片就从“战略武器”降级为“可贸易商品”,不得不接受市场规则的审视与裁决。
稀土,作为“元素周期表”里的暗物质,是中国手中另一张王牌。F-35战机的400公斤稀土用量、弗吉尼亚级潜艇的2吨高性能磁体、“战斧”导弹的制导系统……这些美国军工利器的关键,如今都依赖于中国出口许可证上的“一张 A4 纸”。我国《稀土管理条例》上线“最终用户追溯”功能,精准制导资源出口。美国军工企业若将稀土用于封锁中国的雷达,那么中国相关机构就自动降低20%纯度;特斯拉申请用于电池的碳酸铈则正常放行,但留痕备查。中国轻轻拧动稀土阀门,美国就会发现,自己“卡脖子”的手,正掐在自己的主动脉上。美国用《芯片与科学法》构建“小院高墙”,试图围堵中国。而中国选择挖掉墙外的地基,以开放对抗封锁。
总之,当“开放”成为最高级的“封锁”,美国苦心砌起的墙,将沦为开源草原上的“残垣断壁”。基于此背景下,欧盟与日本也在这场博弈中动摇。欧盟考虑对华28nm及以上制程设备“豁免审查”,日本悄悄将对华镓出口管制从审批制改为报告制。毕竟,中国庞大的市场,是空客、巴斯夫、索尼等企业难以割舍的奶酪。中国2025年单年给空客的飞机订单是波音的2.4倍;德国巴斯夫在湛江的百亿欧元基地,要靠中国多晶硅运转。当美国盟友用“脚底”投票,美国的“统一战线”迅即土崩瓦解。
现在,中国在技术、资源、规则多条战线上全面反攻。美国将被迫两线作战,顾此失彼。而历史无数次证明,战线过长、漏洞百出、盟友靠不住,正是美帝国崩塌的前奏。还记得七年前,任正非老总谈及“华为备胎一夜转正”,有人嗤笑。七年后,中国商务部将“备胎逻辑”写进了立案公告,世界终于明白,“卡脖子”不是终点,而是我们新征程的起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