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舞台上,荒唐的提议时有发生,但最近这位美国议员的奇怪想法,真是让人怀疑他是不是活在另一个平行时空。
按理说,中美之间的合作领域众多,航空和贸易往来更是互利互惠的典型,可偏偏有人脑子一转,就想把飞机的起降权和稀土供应捆在一起,变成一种施压的手段。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稀土资源和航班安排是一对孪生兄弟。
更搞笑的是,这位美国政客还一本正经地说,要用这个方式给中国一个“明确信号”。
那他到底是怎么说的?背后打的又是什么算盘呢?
事情是这样。
今年9月18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员约翰·穆勒纳尔,信心满满地向特朗普政府进言,提出三项“针对性措施”,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在航空领域给中国一点颜色看看。
他的核心逻辑很简单:中国要是不给美国供应稀土,那美国就让中国的飞机没地方降落。
第一步,直接来硬的——限制甚至暂停中国航空公司在美国及其盟国的着陆权。
意思就是,你中方的客机、货机不许在我们国家落地。
第二步,修改出口管制,把卖给中国的商用飞机、零部件和维修服务都摆到货架最顶端,让你够不着。
而第三步,美国还要拉上盟友一起来,合力限制中国在国际上的航空投资。
穆勒纳尔好像特别享受这种威胁姿态,觉得这就是所谓的“明确信号”。
他说,你要是卡我们稀土,我们就卡你的航空,让你自己关键部门受影响,还能逼你低头。
这种说法乍一听,好像真的是硬碰硬,但仔细想想,就像在跟邻居吵架时喊着要拆掉自家大门,结果大家都成了笑话。
而且这套思路不是一次性的。
过去几年,美国一些政客在对华政策上频频上演这种“要挟—施压—威胁”的三步曲,不管问题多么复杂,都喜欢简单粗暴套用制裁逻辑,这次不过是换了个目标领域。
那么,穆勒纳尔为什么会盯上稀土呢?原因很现实——美国对中国稀土依赖太深。
今年4月,美国在科技、经贸领域对中国挥动关税大棒,中国自然做出了反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几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包括钐、钆、铽等关键材料。
稀土听名字普通,但地位一点都不普通。
它们是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的关键原料,广泛应用在电子元器件、雷达、导弹制导系统、激光器、电动汽车和风力发电机里。
在现代军工里,稀土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石油在能源领域的地位——你可以想象,没有这些材料,美国的F-35战机、核潜艇甚至是部分智能武器的生产都会受阻。
更重要的是,中国不仅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稀土资源,还建立了近乎完整的产业链。
到2023年,中国在全球稀土加工环节的控制力超过九成。
换句话说,全球稀土产品有九成是“中国制造”或者说“中国加工”的。
这种水平,不是靠几个投资就能立刻追赶的。
美国的焦虑正来自于此。一旦中国收紧稀土出口,美国很多产业链的卡脖子问题就会立刻暴露。
而穆勒纳尔的想法,是干脆用另一个领域的制衡来“交换”,但这无异于用家里的冰箱威胁超市:你不卖给我牛奶,我就不让你进我家客厅。
逻辑上的硬伤显而易见,却依旧被当成可以写进信里的建议送到总统案头。
不过我们要看到的是,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美国政客普遍存在的一种态度:把互依互利的合作关系看成是可以无限压榨的依赖,把正常的竞争当成单方面施压的理由。
这种想法,不仅没能解决供应链的焦虑,反而会让双方关系更紧张。
如果再看看现实的中美航空现状,你就会发现穆勒纳尔的提议更像是空中楼阁。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中美之间的航班数量本就大幅削减,加上地缘政治摩擦,至今没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2023年5月,美国交通部批准中国的航空公司每周中美往返班次从8个增加到12个,与美国航空公司持平。
到了现在,美国的三大航空巨头——联合航空、美国航空和达美航空,每周总共有48次飞往中国的航班,与中国航司获批的规模基本对等。
但是这个数字依然远低于2019年的密集程度。也就是说,即便不做额外限制,航空往来也早已处于紧缩状态。
如果真的按穆勒纳尔所说,去限制甚至禁止中国航班,那直接受伤的首先是美国自己的航空公司。
航空业不是单向的交易,航班是双边的,你不让中国航司落地,中国自然不会让你的航司飞进来。
这样一来,除了机票销售的直接损失,还有美国机场、酒店、餐饮、旅游零售等相关产业链的阵痛。
尤其是洛杉矶、纽约、旧金山这些主要国际门户城市,将会首当其冲,丢失大量商务与旅游收入。
更关键的是,美国航空公司这些年一直在游说政府放宽飞往中国的航班限制,因为这直接关乎他们的盈利。
而若穆勒纳尔的建议落地,就是在硬生生砍掉他们刚恢复的市场份额。
他口中的“战略筹码”,换来的可能是航空业的联合反对,以及对中国更快速、对等且精准的反制。
从更广的范围看,美国此举还会在国际航空组织、双边协议和全球民航合作中引发不信任效应。
因为按照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原则,航空运输的权利和义务要基于互惠互利,而不是单方面的政治威胁。
这种用航线做筹码的行为,很容易引来其他国家的警惕与反感。
长远看,这对美国的国际形象和经贸合作也无益。
从稀土到航空,不论你怎么换领域,本质上都是在破坏规则、挑战互信。
历史一次次证明,胁迫和威胁无法赢得真正的合作,只会让双方陷入一轮又一轮的报复与对抗。
尤其是在中美这种体量的经济关系中,这样的损耗谁都承担不起。
现实的经济逻辑告诉我们,合作是唯一可持续的选择,而不是用飞机降落权去换稀土供应这种看似新鲜的“妙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