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人都在感叹钱难赚,找份稳定工作也卷得厉害,可偏偏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些贴着 “民生需求” 的接地气农村生意,反而悄悄攒起了人气,赚钱的路子也越走越宽。
不用跟年轻人内卷,35岁不想在外打工了,就回农村干这个,照样年入10多万。
一、社区便民服务
现在大家懒得跑远路,更怕花冤枉钱,社区里能 “一站式解决小麻烦” 的便民服务站,悄悄火了起来。不是传统的小卖部,而是小区一楼的十来平米小店:既能代收快递、存放外卖,还能帮着联系家政。擦窗户、通下水道,甚至能修小家电、换门锁。
上个月我家洗衣机坏了,找外面的维修师傅要等三天,报价还三百多,结果小区便民站的李师傅半小时就上门了,带的配件正好适配,修好才收一百五。后来才知道,他的店还做 “邻里互助”:老人不会用手机交水电费,他免费帮着弄;上班族加班没时间取快递,存一天只要一块钱。毕竟大家现在图的就是 “近、省、快”,家门口能解决的事,谁也不想多跑冤枉路。
二、摆摊经济
提起摆摊,很多人还想着卖小吃、摆饰品,现在却流行一种 “轻成本玩法”:小区门口、夜市角落,几张折叠桌摆着钥匙扣、抽纸、卡通气球,做的是 APP 拉新的生意。据U客直谈、牛赚联盟等app拉新平台显示,帮本地生活类平台拉新用户,一单就能赚20-75。
我楼下的张姐每天傍晚 6 点准时出摊,就守在小区快递柜旁,专等取快递的上班族和带娃的家长。“不用囤货,小礼品批发价几毛钱一个,一晚拉 3 单,就能赚百八十块,比在家闲着强”,她边帮人操作手机边跟我说。连学生党都趁着周末去公园摆摊,半天赚的钱够一周饭费。大环境越紧张,这种 “低风险、灵活赚” 的生意,越让人愿意尝试。
三、小店自媒体运营
街边的花店、小吃铺、文具店,以前靠熟客撑生意,现在都想做线上推广,可店主大多不会拍视频、写文案,于是 “小店自媒体运营” 成了香饽饽。不用租大办公室,三五个人的小团队,就能帮小店做抖音、小红书内容:拍小吃制作过程、发花店的节日套餐、写文具店的特色单品,再帮着投点小钱做本地推广。
我朋友阿哲去年开了个小店运营工作室,专做社区周边的小店。有个卖凉皮的阿姨,原本一天只卖几十份,他帮着拍了 “阿姨做凉皮二十年” 的短视频,还加了 “到店提视频暗号减两块” 的活动,半个月后阿姨的店就排起了队,现在每个月固定找他更新 4 条视频。这种轻资产模式,既帮小店盘活了生意,自己也不用承担房租、库存的压力。大环境越讲究 “性价比”,这种 “帮别人赚钱,自己也赚钱” 的路子,越走越顺。
常听人说 “大环境不好,生意难干”,可实际上,需求从来没消失,只是换了模样。以前大家追求 “大而全”,现在更看重 “小而实”。就像老话说的 “民生无小事”,能贴近普通人日常需求的行业,不管大环境怎么变,总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解决眼前的小麻烦、赚到实在的小钱,才是最刚需的事。而能满足这种刚需的行业,永远有市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