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以为湖南工商大学只是一所“文科商科强校”,那就真的out了。
就在前不久的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机器人及人工智能领域专业赛事——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这所高校一口气拿下全国一等奖6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7项,总获奖数跻身全国前列。更亮眼的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百度无人驾驶赛项中,他们从1700多支队伍中杀出重围,斩获全国第四!这可不是单靠运气就能做到的。
成绩背后,是一套清晰而扎实的新工科培养体系在做支撑。面对大热的学科调整,湖工商没有盲目跟风,而是在院士领衔、湘江实验室赋能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数智+(人工智能+)”“绿色+”“文化+科技”展开学科交叉,把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这些前沿方向真正融进教学主线。
该校不仅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多个硕士点,还推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同时,其“工程学”学科稳定保持在ESI全球前1%,管理科学与工程更是入选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资源厚度可见一斑。
但真正让它脱颖而出的,是其极具特色的培养机制。湖工商开设“湘江书院·鸿班”“院士卓越班”,推行“主专业 + 微专业”复合模式,把真实科研项目和大赛内容融入教学。从校赛、省赛再到全国赛,学生不是在“备赛”,就是在“赛中学”,这种“以赛促教、课赛融合”的做法,让学习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
据悉,为备战这次大赛,该校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学院联合多个单位,组织150多名学生,在湘江实验室人形机器人等重大项目支持下,跨学院组成教师指导团队。师生利用周末、晚休和整个暑假持续攻坚,不断优化算法、调整参数,最终在12个赛项中“全面开花”。
近年来,湖工商的学生活跃在各大赛场,将全国“挑战杯”大赛特等奖、“累进创新金奖”、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全国冠军、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集成电路创新大赛一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大奖收入囊中,获奖数跻身全国人文社科类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榜(2019—2023年)前十,超越一众92名校,让人刮目相看。
当然,这套培养模式的成效,不仅体现在一座座金灿灿的奖杯上。近五年,该校新工科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稳定在90%以上,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大批学子进入北大、清华、国防科大等顶尖学府读研深造,或加盟腾讯、华为、京东、字节跳动等头部企业,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拔尖突出,广受好评。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只搞技术教育,湖工商在学生培养中特别强调“科技+人文”的多元融合,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捐献骨髓的“长沙好人”雷小东、列车救人的“平凡英雄”陈彦博等典型事例——可以看出,该校在输出技术能力的同时,并未放松对学生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的塑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湖南工商大学正在不断打破人们对行业高校的刻板印象。它不声张却有力地把新工科做成了品牌,把竞赛打成了名片,更把一批批学生送进了更好的未来。如果说当下的“以赛促学、产教融合”已成为很多高校的口号,那么湖工商,至少在这条路上,是真的走出了自己的“节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