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橱窗里的铁道宣纸此前出版的“上美大宣pro”,实物很大红底烫红AI场景:大宣pro和大精外盒的颜值对比内盒是金黄色,软包优于此前的大盒子赠品彩绘《打票车》早期的年画缩样本次的赠品《打票车》实拍效果图对比32开本,这个大32开是非常大的书边有灰绿色色条宣纸和大精对比,模糊的视频流,看了个寂寞铁道宣纸版权页
上美直播间很久没这么热闹了。
9月18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上美社新发布了一款产品《铁道游击队》宣纸,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也纪念铁道连环画面世70周年,非常应景。小歪全程观看了直播宣发,信息量很大,现整理出来供各位读者参详。
这套新书,依然新瓶装旧酒,继承了“口服液”系列的规格,我习惯将之称作“上美大宣pro”,pro意思是比古早的蓝函大宣纸要更大更重。连环画产品能与时俱进,尾随智能手机一起升级进化。
那么这个铁道宣纸有什么门道,有什么卖点呢?
1.外盒: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康老师当初说要息影,不知何故,今天复出直播间,不遗余力为这套新书吆喝,尤其是外盒,足足夸了10多分钟。本次盒子依然是上美的老乙方XXL工作室操刀设计的。
外盒很大,尺寸为大16开或者小8开,如果放在家里肯定是不小的空间负担。
盒面采用了压凹与贴片相结合的手法。画纸贴在压的凹槽里面,与盒面基本持平,不像蓝函盒子上的贴纸那么容易滑动。侧面还有烫凹印,背面也有凹印,获奖信息和微山湖畔的红色记忆等文字,红底色再烫红,营造一种隐隐约约的感觉。
“不要那种很强烈的ZZ口号,就是要很温柔的,润物细无声的进入读者心田。”
(这段说得有点肉麻)
相比起2017年出的大精版外盒,这次红盒设计更接地气,成本很高,造价不菲。
设计理念顾及三个因素:力量感、主题性、画面感好看,缺一不可。
“盒面紧扣主题,有动感,色彩用很正的中国红,外面一圈是红色了,再用彩色就很闹腾,所以主体部分减了色,想要当时的那种气氛,历史感,所以不是纯粹地做成了黑白效果,做一点朦胧,减了点颜色。黑白照片年代,我们想在照相馆里面上点色,变成彩色的,但是那种东西太俗气,它不像那种。它是介乎于把它底色、彩色、四色剪掉一点,成老照片的感觉,就是要这个氛围感。”
选盒子封面也是有过思考的,要体现铁道场景,对于连坛之外的客户要有可识别性,这才选了飞车夺枪这幅。
盒内色彩,也是一种跟红相近的金黄色。软包做得很好,还拿了此前的32开平装大盒子对比。
关于外盒,不管说得如何舌灿莲花,我仍然感觉平平无奇,类似一只放大的花火盒,相比大精外盒是好些,可是纤细的黑体字还是过于现代,做成了文艺海报,和封面画面不搭,要打个分的话,给6分吧,大精的外盒只能给2分。
2.彩绘赠书:《打票车》
本期亮点是这个赠品《打票车》。早期西游记大盒曾经也附了一本彩色三打白骨精,这次老康故技重施,但三打那个是仿宣,《打票车》是宣纸。盒内的10本正册都是手工宣,那本赠品是机宣,都是真宣。
《打票车》的故事选用第三册《夜袭临城》的前半段情节,贺友直绘画的《火车上的战斗》也是说这个故事。1955年《夜袭临城》出版之后,就做了这个彩色分格年画,共28图,康老师在整理时发现这沓画稿,原稿尺寸很小,本次制作基本保持了原寸。
直播视频想看清是不可能的,从官方公号发布的照片看,色彩表现还可以的,这套稿子极有可能就是丁斌曾、韩和平两位原作者自己上色的,创作时期也是在50年代中期,那种水彩色虽然不可能比得上工笔重彩年画那么精致,也是值得欣赏的。
3.大宣纸pro《铁道》的制作、价格等因素
我觉得一套书的核心价值应该在于书本身,而不是什么盒子、赠品,我们来看看书的情况。
首先说尺寸,号称大32开,主播卡卡有拿实物对比,比大精要大一大圈,比辽美大32更大。如果严格依照此前“口服液”系列尺寸21.7*15.8(cm) ,那么就比一般大精大了44%,约换算成28开。只要清晰度不变,更大的画幅看起来理论上会更过瘾,这是一个优势。
重量。我看主播拿书很不顺手,无论是外盒还是图书本身,都显得笨重,要从大盒里捞起一本,需要上乘的臂力和腕力。
工艺:裸脊手工线装,筒子页,大家留意过前代“口服液”系列的就知道没啥差别,大宣Pro就这个标准。
封面设计:色条灰绿色,和每一幅封面画很配,不突兀。
封面选图:大精用了双封面,可是外封大都是修图,所以效果不佳。这次的宣纸没有采取双封面。一版一印的封面大部分没有原稿的,印在宣纸上效果就更不好了。最终选用了N印的,比如说有第三印的,或者第五印的等这种封面,这些封面画法比较一致。只有一幅《苗庄血战》不是原稿,做了精修,精度比大精时提升不少,宣纸总归要高一档,封面是绢的肌理,体验和铜版纸不同。
(这里有个疑问,看宣纸封面就是直接用了1978版的。铁道封面有点复杂,有的分册甚至有四种不同的封面,这是经历了不断丢失,不断重绘?)
封面书名:统一做四个字。(这里老康解释了好一会用四字书名的合理性,不明白,这不就是直接搬用了78版封面书名吗,有啥好解释的?)
内页品质:印刷得稍微重了一点,宣纸它比较吸墨,墨色会有点深,头发或者细节上会稍微有点饼(意思是糊在一起,平面而没有层次),但是稍微深一点线条可以很精神,有立体感,如果印得力度弱了软绵绵的也不好。
新找到20幅原稿!可以仔细对比大精的修图稿,线条会更流畅、更滑,没有那么多断线的地方,老康感慨,有些大精修复的地方很滑稽做作,发丝修得根根粗壮分明,实际原稿的墨色有轻重浓淡。(把大精又踩了一遍),新找到的原稿分别是:第6册第14幅,第7册第65、82、104、126幅,第8册第2、8、21、26、54幅,第10册第91—100幅。
(我有一套铁道大精,感觉里面线条有很多轻微断线,不连贯流畅,疑似要么是没有拿原稿制作,要么是电子文件处理过于粗暴,所以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铁道有多少是原稿制作,很难分辨了,下次再出还可以说又找到几十幅原稿,这种对我是没吸引力了。)
印量:1800套。这样昂贵的东西,数量说少也不少。码洋一下要动用千元以上,也是在试探和挑战连友们的消费力。没想到在直播的一小时内200套都卖光了,有钱人还是多啊。
老康辩解说整套《铁道》1480元并不贵,平均才148元一本。对比前代大宣pro《英雄小八路》才118页就要168元,《铁道》平均下来单本有120多页,不贵,还多送一本彩色的呢。
(这里我就不吐槽了,万分感谢上美良心大大滴定价吧)
4.后续的出版计划
李自成大精系列:9月下旬,出4本(估计是《辽海崩溃》《横扫宛叶》《再攻开封》《洪承畴降清》),搭配3本动画,有大家期待的《金猴降妖》。(李自成系列后面越来越草率,别说金猴,就是钻石猴也拉不动)
10月,李自成争取再出4本,方瑶民画的三本因为特殊原因集中在最后出,但是它的序号肯定不会变。等大精出齐后,要出蓝函普及版。
三国大精系列:10月10日,出第九批三国,5本一批,不捆绑搭售。而后每月都有三国,持续到明年一月。至于是否启动三国宣纸,等大精出完再说吧。
反正今年计划把三国、李自成收官,三国指的是正本63册。
明年上半年,出一些三国合订本,如《犯长安》《千里走单骑》《火烧连营》,这些是否增加印量再议,还有些重画的比如《空城计》,还有绣像加一些零散图,以上这些都作为63本正册之外的附加册。
红楼大精系列:10月还有红楼,这个肯定能出,报今年选题就报了这三本。红楼版本比较简单,内页没啥新变化惊喜了,亮点还是封面,前期研讨就要求加凤凰,加了就可以增加500-1000销量。(这个预判可验证?不过凤凰确实口碑很好,感谢某大触)
粉丝问到刘旦宅的《史湘云》授权是否拿到,答复四个字“事在人为”(翻译翻译:希望渺茫)。
顾炳鑫精连环画精选集:这个集子用了大量原稿,虽然中青社限制了《红岩》出版,但原稿图片是可以用的,顾炳鑫画的红岩原稿能用得上。
红东周大宣纸:龙头的四本还在筹备中,因脚本用了繁体字,画面中的吐白还用简体不合适,在找人写繁体吐白,所以磨叽,年内尽力出来。是否大精还在考虑,可能明年有个结果。
绿东周:要慢一点,有很多问题,原稿问题、版权问题,都很麻烦的。(翻译翻译:别指望了)
《中国典故故事》:本来也打算出,涉及到人员问题。(翻译翻译:也别指望了)
《西汉演义》大精:有人说听到明年可能出,我没听到
谈到史湘云时,老康唠叨几句他的观念,认为临绘之风不可长。他表示:
“那些民国时期过来的一些老先生,跟着私塾师傅学画画,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他的画风或者技法肯定都不行,现在找人修一下,或者模仿一下,然后超过他,这样做没有意义。我们收藏原稿,欣赏老连环画,要的是追寻过去的气息,氛围感。如果有人真的画得好,用古风要老的传统技法,来画个新的题材不好吗?”
我对以上观点不敢苟同。
首先,临摹重绘连环画是对原稿丢失遗憾的弥补,连友渴望原稿制作大精,而大量名作因故没能保留下稿件。在这个前提下,能有优秀的画师来复刻临摹,就好比修复文物,我认为很有意义,这和借鉴传统技法去原创新作品是并不矛盾,两者可以齐头并进。大家回想下近年上美搞的原创,也不见得多吸引人呢。原创是要搞,也要包容临摹重绘。
其次,后浪一定胜前浪吗?现在美院那么多正规军毕业出来,有多少精品创作?我也参观了不少全国美展、省级美术馆、连环画架上展等画展,深感这个时代审美降级严重,丑画、照片画、西式抽象盛行,放眼整个厅堂,造型、构图很少有比得上那些画连环画的老前辈的,因为土壤变了,生活工作的节奏变了,美术不再专注为广大人民服务,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怎么能因为那些老画家他们没有受过科班训练学院教育,就否定他们的长期价值呢?
最后,过于强调连环画的情怀属性。气息氛围感是重要,但只是一个角度,连环画中还有大量中华民族特定时期艺术性、历史性价值,其中的精华部分是有长远研究和欣赏的意义。
小结
老康这次居然滔滔不绝介绍了一小时,这是上美直播史上新的里程碑。他每次出镜都引发连坛广泛关注,堪比苹果发布会,能让大家欢畅闲聊一阵子,你买或者不买,都有个仪式可寻,这是件好事。
关于铁道大宣纸,卖家秀肯定不如买家秀有说服力,如果觉得价格太高的朋友,可以观望一下,吃螃蟹的急先锋总有晒图的,毕竟大精线条是不太理想的,是不是真的比大精有了显著进步,有待观察。
本人不太喜欢宣纸,理由是宣纸适合画画,却不太适合印画,尤其是彩色,很容易翻车;筒子页翻阅不便,提在手里又软塌塌的,材质属性又不便于保存,古色古香和革命题材也不太契合。当然有读者就是对宣纸材质情有独钟,我也尊重这种偏爱,可以下手的。
好了,本期消息传递就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还请帮忙点赞和转发,谢谢。
《铁道游击队》(宣纸本)
原著:刘知侠
改编:董子畏
绘画:丁斌曾、韩和平
开本:32开
印数:1800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