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FT食品乳业网发布过一篇《14家饮品上市公司2025年半年报盘点,康师傅、农夫山泉、东鹏饮料……谁更赚钱?》的文章中提到,今年的植物蛋白饮料头部企业普遍承压,养元饮品、维维股份和承德露露均出现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的局面。
然而,在这样情况下,大窑饮品却正式推出了“宜养说”植物蛋白系列新品,意在依托餐饮渠道优势,结合健康养生趋势,打造全场景覆盖的战略升级,推动品牌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
令人疑惑的是,在当前植物蛋白饮料消费市场略显低迷的当下,大窑饮品为何还要加速入场呢?
01
植物蛋白饮料巨头承压
先来剖析上述三家企业业绩承压的主要原因。养元饮品在报告中明确表示,核桃乳产品销量下滑直接导致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
作为公司的核心大单品,承德露露的杏仁露系列上半年实现营收13.04亿元,同比大幅下滑17.67%,严重拖累整体业绩。从产销数据来看,该产品销售量同比减少19.44%。
![]()
维维股份则未在财报中直接说明具体原因,但从去年的财报中,也能窥见一些核心产品卖不动的痕迹。财报显示,其动植物蛋白饮料业务板块,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8,733.07万元,同比减少11.39%。
![]()
显然,公司的大单品销量下滑成为业绩承压的主要原因。而其背后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消费者对核桃乳、杏仁露、豆奶等传统口味的兴趣减弱,这类产品的新鲜感正在逐渐消退。
面对这一现状,三家企业均已意识到产品结构单一所带来的风险,开始积极推出新产品,试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例如,养元饮品完善“无糖+”产品系列,满足中老年和控糖人群需求,同时创新研发红枣、燕麦核桃乳及养元早餐豆奶等产品。承德露露陆续推出露露植本养生水、LOLO汽心引力气泡水、玻璃瓶杏仁露等多款新品。维维股份则推出“维维养生水”,且上半年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84%,显示出其发力新品类的决心。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更加疑惑,在多家头部企业纷纷寻求转型的背景下,为何大窑仍选择布局植物蛋白饮料市场?
02
大窑为何布局植物蛋白饮料赛道?
前文中有提及植物蛋白头部企业的业绩下滑其实是因为产品创新不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但这并不意味着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失去增长动力。
一方面,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保持稳健增长。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规模已达1428亿元,预计到2025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
另一方面,乳业巨头积极布局也侧面印证了该赛道的潜力。比如,今年4月,蒙牛推出了每日纤维燕麦奶,进一步丰富其植物基产品。
![]()
此外,Oatly燕麦奶从瑞士进入中国后快速发展,在国内掀起了一股植物奶的风潮,也反映出国内消费者对健康、时尚饮品的追求正在不断升级。
对于大窑饮品而言,推出“宜养说”植物蛋白系列新品并非仅看中这一赛道的潜力,还有着更深刻的战略考量——通过扩张产品矩阵,降低品牌风险。
具体来说,其核心产品大窑汽水作为碳酸饮料消费旺季通常在夏季,秋冬季节销量往往大幅下滑。而植物蛋白饮料具备冷热皆宜的消费特性,恰好能弥补其碳酸饮品在秋冬市场的不足。这种全年全时段的销售能力,有助于大窑平滑业绩波动,增强品牌的抗周期能力。
除了突破季节限制,“宜养说”系列还能帮助大窑拓展更丰富的用餐场景。传统碳酸饮料凭借气泡感和爽口特点,主要搭配火锅、烧烤等重油重辣的餐饮场景。“宜养说”植物蛋白系列则凭借其温润醇厚的风味,有望覆盖早餐、午餐、晚餐乃至夜宵等多时段消费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年初,大窑饮品就宣布将基于“1+2+N”产品战略,以“碳酸饮料”为核心,向“果汁&植物蛋白”领域延伸,并通过“N”的多元品类布局满足市场细分需求。目前,已陆续推出了益生元果汁汽水、白桦树汁汽水以及查元香无糖茶等产品。
03
大窑布局植物蛋白饮料赛道,胜算几何?
我国植物蛋白饮料市场总体集中率较高,CR5达60.8%。且各细分赛道都已产生相应的龙头企业,分别为养元饮品(核桃乳)、承德露露(杏仁露)、椰树集团(椰汁)、维他奶国际(豆奶),前三者在对应细分赛道占有率均超过80%,已经成功塑造了显著的品牌影响力,竞争壁垒稳固。
在此背景下,大窑饮品想要冲出重围并非易事。不过,大窑能从碳酸饮料赛道中跑出来,也证明其在品牌运营上有着自己的优势,而这或许就是突破口。
![]()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大窑营收突破32亿元,体量已达陕西冰峰的10倍、北冰洋的3倍,碾压区域同行。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碳酸饮料市场排名第一的是可口可乐,占比为60.28%;百事可乐以29.37%的占比排名第二,大窑以2.42%的市场占比排名第三。
大窑能够取得这一成绩,核心优势在于对餐饮渠道的深耕。据悉,大窑超过8成的营收都来自餐饮渠道,通过深度绑定餐饮场景,找到了增长的蓝海。更关键的是,大窑设计了一套很有吸引力的利润分配机制:出厂价仅占终端零售价的35%,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给予了渠道高达65%的利润空间。
![]()
如此一来,大窑靠着6元520ml的高性价比、给渠道商高利润分成的激励策略以及吴京代言所塑造“实在”“硬汉”品牌形象,攻占了全国众多烧烤摊与大排档的冰柜,成为了碳酸饮料赛道的“黑马”。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显示,在《2025年6月30日-2025年7月6日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列表》中,KKR公司收购远景国际有限公司股权案在列,后者通过其关联公司在中国境内主要从事饮料业务,与大窑相吻合,该案审结时间为2025年7月4日。这意味着,国际私募巨头将实现对这家国民汽水品牌的实际控制。
KKR成立于1976年,总部位于纽约,素有“华尔街之狼”之称,与黑石、凯雷和德州太平洋并称“全球四大PE巨头”。获得KKR的资本加持后,大窑饮品有望在供应链、渠道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实现进一步提升,这也为其进军植物蛋白饮料赛道提供了重要支持。
总之,大窑能否凭借其餐饮渠道优势与资本加持的双轮驱动,在植物蛋白市场杀出重围,仍是未知数。
图源:官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