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北京香山论坛的会场成了一个新的契机,俄罗斯、乌克兰和北约代表,在北京碰面。要知道,这样的场景,在联合国安理会、在G7峰会,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
去年,香山论坛就安排了俄罗斯战略家、乌克兰前副外长和北约官员同台讨论欧洲安全走向。今年不仅继续让俄乌北约代表同场,还把正在冲突中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代表请到了北京,换句话说,世界上最难凑齐的对立组合,在香山论坛却一次次实现。
对比一下就更清楚了,在联合国安理会,俄乌问题的停火提案一年内被否决多次,会议常常变成互相指责。在G7峰会,更像是“批判会”,压根没有给俄罗斯发声的机会,乌克兰也只能单方面求援。
再看香山论坛,不预设议程,不替任何一方发言。茶歇时,代表们还能面对面聊几句,哪怕争论激烈,也比冷冰冰的否决来得有意义,这就是外界说的“一轨半机制”:既有官方身份,也有学者身份,发言既能代表立场,又能保持灵活。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能办到?原因其实有三个层面。
第一,中国不选边站。西方国家开会往往带预设,要么先定调子,要么逼别人表态。比如G7,永远把俄罗斯放在被告席。香山论坛恰恰相反,中方不提前设限,既给俄罗斯说话的机会,也给乌克兰表达的时间。这种平等对待,本身就难得。
第二,中国懂得营造氛围。别小看茶歇环节,它背后有外交智慧,在正式场合争论激烈,休息时的几句闲聊,往往能拉近距离,香山论坛就是在这种轻松和紧张之间切换,让人不至于撕破脸。
第三,中国兼顾大小国家。这点特别关键,香山论坛的议程设计,从大国博弈,到中小国的安全诉求,都能排上日程。
比如在“大国关系走向”之后,紧接着安排“拉美地区安全”,这让那些平时在西方话语体系里被忽视的国家,能得到重视。也正因为如此,100多个国家、1800多位嘉宾愿意来。规模大,声音多,舞台自然有分量。
换句话说,中国做的不是替谁说话,而是让大家都有说话的机会。这在当今国际环境里,几乎是稀缺资源。
香山论坛展示了中国外交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恰恰是世界所缺乏的。和平不是靠喊口号实现的,而是靠沟通。联合国卡在否决权,G7卡在立场偏向,结果就是没法对话。香山论坛的最大意义,就是让原本根本不可能坐在一起的人,能同桌讲话,这种可能性就是迈向和平的第一步。
西方经常说中国中立是假中立,但他们一边质疑,一边又派代表参会,说明他们其实很清楚,这个平台有价值,中国不是冷眼旁观,而是创造条件,让大家能冷静表达,这和简单的袖手旁观完全不同。
过去的国际平台,不是被西方大国垄断,就是效率低下。香山论坛的出现,给世界展示了一种新可能,那就是大国可以说,小国也能说,冲突方能碰面,旁观者能发声,这种多元共存的秩序,可能就是未来世界避免陷入极端对抗的出路。
说到底,和平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中国搭台,各方登场,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价值。
再大的分歧,不沟通就永远是敌对,再深的矛盾,坐下来聊,才有转机。香山论坛做到了别人做不到的事,让俄乌北约的人同场开会,还让以巴代表同时出现。这种画面,本身就是对和平最大的诠释。
和平不是所有人都同意的结果,而是所有人都愿意坐下来谈的开始。
参考资料: 英国嘉宾点赞:没有一个论坛可以像这样安排北约俄乌一块开会——2025-09-18 21:52·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