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家长说句话就被拘了。前有质疑校服被拘,现有发朋友圈评论局长免职被拘。那下次又会是哪个家长为了什么事被拘呢?
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云南元江县的家长高光华觉得学校要求每天两次手机安全打卡太过于形式主义,就向几个部门反映了一下这个事儿,当时还被媒体曝光了,当地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和县教体局长为了此事还专门找他谈过心。
到了9月1号,高光华听说教体局的李局长被免职了,就在朋友圈里面发了一句话,大概的意思就是,李局长被免职的原因是因为打卡的事儿闹出了舆情:“李局长被免职了,我不是故意的,但希望分管教育和文旅的那位杨副县长也被免职了。”
就因这一句话,那位李局长当晚就报了警。
警方认定高光华捏造事实属于诽谤,直接把人给拘了四天。
咱们来捋一捋这个事。
首先,高光华发的朋友圈内容有没有问题?当地部门回应说了,李局长免职是正常的人事调动,跟举报没有任何关系。而高光华自己也承认,他确实把两件事儿联系的有点绝对了。说白了就是他的朋友圈内容确实是个人猜测,而且还猜错了。
但问题是猜错了就要被拘留?高光华在接到通知以后,马上就把朋友圈给删了,而那条内容一共才十多个点赞。就这么一条已经删除且没有什么影响力的朋友圈信息,真的值得把人给抓起来关四天吗?
高光华的律师明确指出,朋友圈是半封闭社交空间,主要是限于亲友熟人之间,不具备公开平台属性。
律师强调,政府官员任免信息属于公共事务,公众对其职务变动进行讨论,即使内容与事实有偏差,也应属于公民正常的社会监督,而非以诽谤为目的的恶意行为。此外,高光华在接到通知后即删除朋友圈,且公职人员对公民对其职务变动的评价应有更高的容忍义务。
而警方说是多人点赞评论损害了名誉权,可到底哪条法律说了十几个人点赞就可以拘留呢?
再说了,哪怕家长真的是说错了,造谣了,那么李局长是不是应该先走民事途径解决?被诽谤了可以去法院起诉,该赔偿的赔偿,该道歉的道歉,让警方直接介入拘留,难免会让人觉得有点滥用公权力的那个味道。
之前就有家长因为质疑校服质量被拘留,现在又因为朋友圈的一句话被拘留,那明天呢?家长群里发言是不是也可能被拘?质疑学校收费,甚至是私下吐槽几句,是不是分分钟也得进局子?
那咱们家长为啥要发声呢?说到底不就是为了孩子。安全打卡折腾人,校服质量不过关,反映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没事找事儿。
但是,如果说一句真话,就被扣上诽谤、扰乱秩序的帽子,甚至直接带走拘留,那以后谁还敢说话,谁还敢监督?咱老百姓要的不是特权,而是公平,该批评的批评,该起诉的起诉,但是别动不动就拿拘留来堵嘴。
我们支持依法办事,但是反对权力任性。公权力是老百姓给的,不是用来吓唬老百姓的。
此事的最新进展是,高光华拒绝在行政处罚决定书签字并已经申请了行政复议,要求确认警方的处罚违法,索赔1902.08元,还有1块钱的精神抚慰金。
“若是合理的批评教育罚款,我都心甘情愿承担。可这四天的拘留,实在超出了我的接受范围,不仅打乱了我的工作节奏,更让我的生活陷入混乱。”高光华说,他甚至可能会提起行政诉讼。
说真的,这一块钱打的又是谁的脸呢?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够重视此事,给高光华家长一个公正的处理结果,也给公众一个令人信服的交代。毕竟拘留一个家长容易,但是寒了老百姓的心,再想暖回来可就难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