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盲人夫妻爬泰山,导盲犬却湿透、被敲打,这一幕刷屏网络,引发全国热议。不是惊他们勇气,而是震惊他们的漠视。芬迪,本该是他们的眼睛,却成了被忽略的工具。
9月17日,北京一对盲人夫妻挑战泰山南天门最险陡台阶,带着导盲犬芬迪。视频显示,夫妻二人裹着雨衣自顾补水,芬迪全身湿透、奋力带路,甚至挡在台阶前保护主人,却被盲杖敲打。9月18日上午,大连导盲犬基地出面:芬迪暂停使用,专人专车接回基地。大连市残联证实介入此事。
一方面,这对夫妻的勇气值得尊重——盲人挑战五岳之首,需要意志力和决心;另一方面,对芬迪的漠视让人心凉。导盲犬是经过长期训练、极为稀缺的资源,全国仅400余只训练有素的导盲犬,却被视作“随身工具”。问题不在于想爬山,而在于缺乏对伙伴的关心与尊重。
影响和利害不可忽视。公众质疑的不是盲人能否爬山,而是对特殊工作犬的保护意识。网络上一片争论,点赞支持勇气的同时,也有愤怒评论:多少视障人士等着导盲犬?你们却玩命消耗它。事件凸显了社会对特殊群体与资源管理的认知鸿沟,也提醒我们:勇气不等于权利,责任必须对等。
关键变量很清楚:第一,导盲犬的身体承受力与训练特性不容忽视,石阶和雨水对犬只关节是实打实的伤害;第二,盲人个体的自由意志与公共资源的使用边界如何平衡;第三,社会舆论和媒体传播放大效应,让一件个人行为变成全社会讨论的道德话题。这三者交错,形成了这场舆论风暴。
从根本上看,这件事提醒我们:勇气不是漠视,独立不是自私。导盲犬是视障人士的延伸,保护它、尊重它,同样是勇气的一部分。挑战泰山的心意值得肯定,但不能让勇气变成漠视的借口。善意的争议,本质是在提醒每一个人——伴侣、动物、社会资源,都需要责任和尊重,不然,所谓的“挑战自我”,终究是自我膨胀的表演。
这场事件的余波告诉我们:在生活的每一段旅程中,勇气必须与责任同在,独立必须与尊重并行。盲人夫妻爬泰山的勇气,不应掩盖他们对伴侣的忽视;芬迪被收回,也不是简单的惩罚,而是提醒——每一个选择,都带着重量,责任与善意,缺一不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