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ST广道(839680)发布公告称,因被证监会认定多年系统性财务造假,公司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触及北交所“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自9月15日起停牌,成为“北交所首家造假拟退市股”。同时,五矿证券作为其在2021年上市时的保荐与主承销机构,已公开表示将牵头设立约2.2亿元先行赔付专项基金。
六年持续造假
公开资料显示,*ST广道于2021年11月15日在北交所上市,发行价12.25元/股,保荐与主承销机构为五矿证券,当时的保荐代表人为徐峰、颜昌军。2024年12月3日,北交所对公司下发问询函,提到媒体报道公司存在询证函造假、应收账款持续上涨、经营活动现金流波动较大的问题,要求公司及保荐机构、年审会计师作出书面说明。2025年6月13日,公司收到深圳证监局《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披露2018年到2024年上半年间通过虚构合同、回单等方式虚增收入成本,其中2022年虚增高达99.39%;公司6月17日复牌后“一字跌停”。
2025年9月12日证监会下达《行政处罚决定书》(〔2025〕9号),公司被“责令改正、警告并罚款1000万元”,多名责任人被罚并对金文明、赵璐实施终身禁入;北交所按重大违法强制退市规则,9月15日起公司停牌进入退市程序。监管结果显示,*ST广道在多个年度几乎“全额造收”,属于系统性、持续性造假,性质恶劣。
五矿证券:尽调与持续督导的缺口
早在5月14日,*ST广道公告收到五矿证券发来的《声明》,表示五矿证券拟采取包括先行赔付在内的一切可能措施,最大限度维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证券市场稳定运行;经初步测算,五矿证券拟牵头联合相关方出资设立规模约2.2亿元的先行赔付专项资金,用于先行赔付投资者损失。
从责任划分来看,保荐机构在发行阶段负有“实质性、穿透式”的核查义务,在持续督导阶段更是应当对重大异常及时“预警—核查—披露—更正”。然而,面对应收账款占比与集中度畸高、现金流与利润背离以及询证函流程不清晰等高风险信号,作为保荐机构的五矿证券理应通过第三方回访、独立函证、资金流水穿透等手段进行交叉验证,但实际情况表明,这些关键核查环节均出现重大失效,连续六年持续财务造假,更说明了持续督导的有效性和灵敏度不足。
投行业务多次遭罚
实际上,这也并非五矿证券近年首次因“看门人失守”而遭到处罚。
2024年2月6日,江苏证监局对五矿证券出具警示函,原因在于其债券受托管理/募资使用监督等投行相关职责不到位;2024年12月23日,五矿证券再收新疆证监局的警示函,其中载明:五矿证券作为中泰化学(002092)“23新化K1”公司债主承销商,对非经营性往来占款、贸易收入、前次募资使用情况等核查不到位,个别财报科目分析不充分,尽职调查底稿不规范。
到2025年,五矿证券仍有多起违规:2025年3月28日,由于内部制衡独立性不足、对外报送材料流程审批管理不到位、部分项目收费不规范等,中国证监会对五矿证券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对总经理郑宇、合规总监马明涛出具警示函;2025年5月16日,又因为在山西凝固力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IPO项目中,对发出商品、收入确认、研发及采购/生产入库等内控核查不到位,销售服务商核查不到位等问题,被深交所出具监管函,两名保荐代表人王文磊、颜昌军被给予通报批评/书面警示等自律监管措施。
交易所信息显示,从2024年到2025年上半年,五矿证券连续撤回5单IPO项目,撤否率高达100%,投行业务承压明显,内控整改和执业质量被频繁点名,对于原本就不景气的投行业务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对五矿证券而言,此次2.2亿元的先行赔付虽是应对之举,但真正重建市场信任,更需要从源头到持续督导的改进:用更硬的证据、更严的程序与更实的问责,为投行业务的恢复保驾护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