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6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英国开启访英之旅,这是他自7月到访苏格兰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达成欧美贸易协定以来,再次到访英伦三岛,也是其两届任期里对英国的第二次国事访问。特朗普在此访中可谓受到英国方面的顶格礼遇,英国王室为其安排了盛大仪式。英国首相斯塔默也充分发挥首脑外交作用,今年以来与特朗普的双多边互动之频密,在英美关系历史上也十分罕见。在全球地缘政治动荡持续加剧、跨大西洋联盟动摇程度前所未有的背景下,英美两国不约而同重视双边互动,不仅出于英美传统盟友或文化血缘联系的再续,更多在于彼此对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盘算。
对于英美双方而言,在当前节点上的高层访问不仅具有政治上的象征意义,更是对各自国内矛盾和压力的巧妙对冲。从英国来看,工党政府当前不仅要面临兑现经济承诺,应对巴以、俄乌等地缘危机,还要应对国内对移民问题的抗议活动,以及英国改革党等极右势力崛起等挑战。英国此次高调接待特朗普到访,将有助于英国在国内外舆论中凸显其国际地位,以及同特朗普的对话者角色。而对于特朗普而言,反移民政策引发反弹、国防部更名战争部招致争议等,亦在消耗其政治资本并加剧国内分裂,使其在外交上,特别在经贸领域寻求“大交易”及“合作样板”的愿望变得更加迫切。
美英双方在争取外交曝光度以外,更将关注焦点集中在经贸合作上。此次访问中,英国似乎得到了较欧盟、日本、韩国等其他盟友更高的“优待”:英国不仅未被要求对美大幅产业投资,更是通过《科技繁荣协议》,获得了美对英310亿英镑的人工智能投资承诺。表面看,英国似乎用外交手段换来了经贸方面的“大有斩获”。但实际上,相关合作意向涉及产业链安全、技术主导权、宏观经贸格局的整体性博弈,宾主尽欢的背后是围绕具体利益的各自盘算。
从工党政府当前的经济规划愿景来看,其在重塑英国经济方面提出了“安全经济学”愿景,今年又公布了《现代产业战略》以及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具体提振措施,试图抓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来解决英长期的“生产率困境”,并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兼顾社会的福利和保障优化。然而,英国实现相关愿景仍然需要企业投资和项目落地来支撑,但凭借自身财政能力和经济体量,无力为新兴产业提供优厚补贴来吸引企业投资,英国经济官员曾在与笔者的多次交流中提及“英国不靠补贴”。而且,英国发展清洁能源、核能等产业饱受资金匮乏、成本高企之苦。因此,如何吸引企业和项目仍然是英国推进产业战略规划落地,并证明其营商投资环境得以优化的重点方向。在此背景下,美国承诺对英国人工智能行业和核能产业强化投入,特别是微软、英伟达等数字巨头宣告进场,有望通过标杆式项目助推人工智能等产业区域规划的落地,并借此带动基础设施、产业链下游等跟进,进而将英国教育科研资源丰富、市场开放程度高等软性资产盘活。
但对于斯塔默政府而言,美英间签署的合作框架可能并不是“免费的午餐”,而是美方围绕其战略规划布局来“暗中标好价码”。从科技与产供链同盟维度看,《科技繁荣协议》等涉及相关行业建立和强化相关监管标准、许可流程以及技术安全审查等合作机制,意味着英国在获得项目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同美国的技术标准与科技安全体系进行绑定,而英国作为西方科技和经济的重要高地之一,进一步向美国科技阵营靠拢无疑将强化美国在人工智能、关键基础设施等领域的规则影响力和市场优势。从美推动借关税威胁重构经贸关系的进程看,英国政府积极谈判的态度及美国借英国打造“样板工程”的谋划,最终推动英国成为与美率先达成双边贸易意向性协议的国家。而美国亦有意借助关税承诺差异来调动和撬动各国向美让利的意愿,如英国在汽车上获得10%的关税上限明显低于欧盟、日本和韩国(均为15%)。可见,特朗普政府不仅给上述对美高额贸易顺差的经济体制造压力,迫使其在未来与美具体谈判落地时接受美更多施压,同时也可能在西方阵营乃至主要经济体间形成“争相讨好美国”的趋势,消解各国对抗贸易单边霸凌的意愿和共识。
对于英国而言,英美高调首脑外交带来的并非“给了面子、赢了里子”的简单结果,而是其很可能要付出相关代价,如因相关合作牺牲自身在关键战略产业对外合作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在美国日益走向不可靠、不可信且更为蛮横利己的趋势下,如何平衡相关地缘经济利益是对工党政府政治智慧的一个巨大考验。(作者是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副研究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