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物理课”将科学精神与工业制造完美融合。搜狐创始人、物理学博士张朝阳走进赛力斯超级工厂,以“问界首席物理体验官”的身份,与问界工程师们展开了一场深度跨界对话,将晦涩的物理定律化为守护生命的铠甲。这堂物理课为我们揭示了新能源电池安全的底层逻辑,现在让我们跟随四位主编的专业视角,来共同体验赛力斯“安全是最大的豪华”理念和问界品牌持续进阶的产品力。
夏东
“踢车帮”主持人、出品人
热失控的本质与演进三阶段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汽车产业发展与技术演进的媒体人,在我看来,任何一项技术的突破,都必须回归到其最根本的物理法则。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其“生命中枢”——动力电池的安全,绝非概率游戏,而是对物理定律的精确实践。张朝阳博士将电池热失控的复杂问题,简化为可理解的物理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
电池的工作原理,本质上是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过程。在磷酸铁锂电池中,锂离子如同辛勤的“搬运工”,在正负极之间穿梭,而电子则作为“能量载体”,在外电路形成电流。这中间的隔膜是关键,它只允许锂离子通过,强制电子从外部电路走,从而实现正常的充放电循环。一旦这个精密的平衡被打破,电池的物理安全防线就面临崩溃的风险。
而导致电池热失控的根本原因,正是这个关键的隔膜失效,使得电子能够直接从负极流向正极,形成内部短路。这种内部短路会瞬间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引发一系列不可逆的物理连锁反应,导致热失控。而引发隔膜失效的,主要有三大“原罪”:首先是机械滥用,即外部的物理性破坏,如碰撞、穿刺等,可能导致隔膜撕裂,引发内部短路。其次是电滥用,主要是过度充电或过度放电,这会破坏电池内部结构,刺穿隔膜,导致内部短路。最后是热滥用,即外部热量侵入电池,导致隔膜塌陷而引发内部短路。
理解了这些诱因,我们便能更好地理解热失控的三个发展阶段。热失控并非瞬间发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物理过程。
在第一阶段,整个电池处于缓慢的自放电状态,产热量极低,温度增加不明显。第二阶段,热量释放显著加快,温度开始明显递增。此时,电池系统已经进入危险的临界区域,如果不能有效干预,危险将一触即发。到了第三阶段,温度随时间呈线性暴增,电池进入彻底失控状态。在这个阶段,任何干预措施都将为时已晚,就像一艘船已经沉入海底,再多的救援也无济于事。
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物理学目标:任何试图阻止热失控的措施,都必须在第三阶段之前进行。所以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揭示出一个道理——安全不是单纯的“被动防护”,而是一种“主动干预”。
张朝阳博士在赛力斯超级工厂内的这堂物理课,将复杂而抽象的工程问题,化解到了最底层的物理理论层面进行探讨,同时向我们证明了问界的安全性,是基于科学规律而非简单堆料。问界品牌从新能源汽车同质化的参数竞争中区隔开来,展现出了其更深层次的信任价值,这正是问界“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这一理念的支点。
何毅
车云、电动邦联合创始人
五层防护体系的立体防线
夏东老师为我们揭示了电动车安全问题的物理“病灶”,那么我更关心的是如何用严谨的工程方案来治愈这个“病灶”。问界M9(参数丨图片)所构建的“五层电池防御体系”,正是对热失控三阶段理论最直接、最体系化的工程回应。
这套防御体系由内而外,层层递进,旨在构建一道纵深防御的坚固壁垒。
第一层是电芯层,这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根本的一层。问界M9在电芯层面采用了陶瓷隔膜,它在保持锂离子正常通行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隔膜的机械强度和抗穿刺能力。这种材料上的创新,从物理层面有效预防了因外力冲击或内部滥用导致的隔膜失效,将内部短路的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
在电芯与电芯之间,问界M9布置了航空级气凝胶。这种材料的热传导系数极低,它的存在使得热量传递到相邻电芯所需的时间趋近于无穷长。这种“热阻隔”设计,能够在某一个电芯不幸发生热失控时,有效延缓甚至阻断热量向周边电芯的蔓延,为车辆的智能热管理系统赢得宝贵的干预时间。
接下来是电池包与动力系统层,它们共同构成了被动防护与主动疏导的核心。在电芯外部,问界M9的电池包采用了高强度铝型材作为箱体,并通过塑性变形吸收冲击动能。底部则使用了抗拉强度超过1300MPa的高强钢底护板,为电芯提供强有力的物理防护,抵抗刮底等外部冲击。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具备智能热管理能力。当云端守护系统检测到电池温度异常升高时,它能在热失控尚未发展到第三阶段之前,自动启动冷却,通过“热疏导”的方式迅速将内部热量排出,避免温度的指数级增长。这种“主动干预”能力,正是对夏老师所强调的“在第三阶段前进行干预”的实践。
最后,问界M9的玄武车身是为电池包提供终极保护的堡垒。其高达80%的铝合金体积占比以及9800吨一体化压铸工艺,确保了在发生碰撞事故时,车身结构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电池包的完整性。
这五层防御体系的真正价值在于其“纵深防御”的理念。问界品牌认识到单一技术无法应对所有复杂的变量,因此通过构建一个从微观材料到宏观系统的多重防护网,即使某一层防线失效,下一层也能接力保障安全。问界M9在陶瓷隔膜、航空级气凝胶等成本高昂、消费者肉眼难见的细节上投入巨大,这恰恰说明了问界正在重新定义“新豪华”——它不仅关乎材质与配置,更关乎在看不见的领域对极致安全的执着追求。这种对“看不见的安心”的打造,正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于英钊
《风度》杂志汽车事业部总经理
M8极限测试的硬核印证
对于任何一家以“安全”为核心价值的汽车品牌来说,公开进行极限测试,无疑是自证实力、赢得消费者信任的最直接方式。问界M8纯电版进行的“行业首个整车级五重连续极端场景测试”,正是将问界的安全理念从纸面推向了最严苛的考验场。
这场测试的精髓在于“连续”二字,它模拟了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复杂且连续的极端状况,而非单一独立的冲击。我们不妨重温一下这些令人震撼的测试场景:300mm负坎钝物冲击电池包前部、40km/h快速锐物刮底电池包后部、5km/h慢速锐物刮底电池包中部、700mm深度涉水以及270s整车底部火烧。这些测试,几乎囊括了电动车在日常行驶中可能遇到的所有严峻挑战,包括了来自路面的撞击、刮擦、涉水,乃至外部火源的威胁。
在经历了上述五重连续考验后,测试结果令人信服:问界M8纯电版的电池系统功能正常、整车电气系统正常,安全可靠。这个结果并非偶然,而是问界在安全设计上不妥协、不打折扣的必然产物。问界M8增程版荣获2024 C-NCAP五星安全认证,而问界M9则在C-IASI评测中,获得“G+/G+/G+/G”的安全评级。这些来自不同车型的出色成绩共同印证了一个核心事实:问界在安全领域的投入与成就,是一种平台化、体系化的能力,而非特定车型的专属功能。
这场极限测试的意义,远超其本身的结果。它将复杂的安全理念,化作了一个直观、有力的故事,告诉消费者:问界品牌不只是在参数上领先,问界的安全是经得住现实中极端工况考验的。这种直面挑战的勇气本身,就为品牌建立了强大的信任基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