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萝吉
进入7、8月的暑假月份后,国内车市的整体增速明显放缓,7月份的同比增速,从6月的21%骤减到1.7%,而到了8月份,国内乘用车市场新车上险量总计199.1万辆,同比仅微涨了0.34%。
宏观整体销量和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宏观数字之下,8月份国内车市的结构并不稳定,中国与海外品牌、新能源与燃油车之间的较量,都出现了非常显著的新变化。
国内车市的僵局,在7月份已经出现松动,而8月份的详细数据,则基本证明车市确实已经迈向新的阶段。
新能源渗透率首破55%,
自主品牌份额基本达到65%
今年7月份,国内新能源渗透率突然抬头,达到了52.87%的历史新高,隐隐展现出了打破僵局、恢复上涨的苗头,没想到的是,这个数字在8月份就直接飙到了55.16%,直接抬升了2.3个百分点。
这个势头,颇有点2021-2024年之间新能源车攻城拔寨、份额飙升的状态,不过再细看数字的话,两个阶段的情况又明显不同。
2021-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飙升的阶段,纯电、增程、插混等各动力类型的份额,都在快速增长,而在今年8月份,在全国整体市场微涨0.34%的背景下,插混、增程车型的销量,分别同比下滑了8.5%和6.6%,插混车型甚至超过了燃油车8.1%的跌幅。
唯一实现增长的,只有纯电车型,8月份新车上险量超过70万辆,同比增长了20.5%,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保住了整体市场的正增长。
品牌阵营方面,自主品牌的份额也再创新高,达到了64.97%,四舍五入基本可以视为跨过了65%,在此之前,自主品牌的份额也已经在60-64%之间徘徊了很长时间。燃油车防守阵线被攻破的同时,海外品牌阵营,也出现了进一步失守的迹象。
自主阵营:比亚迪跌幅扩大,
吉利再度缩小差距
就在我写这篇稿子时,偶然看到了比亚迪下调全年销量目标的消息,从最初的550万辆调整到了460万辆。毫无疑问这本应是行业的大事件,但讨论热度却很低,没有达到相应的关注。
从最近两个月的销量看,比亚迪下调目标已经势在必行,7月份比亚迪国内上险量同比下滑15.2%,8月份进一步扩大到了19%,而这是在当月国内整体市场微涨0.34%、新能源市场上涨8.42%的背景下发生的。
经过7、8两个月之后,比亚迪始于2020年的野蛮增长基本可以宣告结束,目前它的任务是继续推动海外业务的同时,尽快在国内实现实现止跌。
比亚迪下滑的同时,吉利的增速却进一步加快,8月份同比增幅达到64.7%,已经是连续第三个月增幅超过60%。
银河品牌依然是主要推动力,8月份上险量9.3万辆,和吉利主品牌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但吉利主品牌也实现了12.04%的增幅,领克、极氪也同步实现增长。
不夸张地说,吉利集团是目前在燃油车、新能源车、主流市场和豪华市场表现最全面的车企,8月份国内上险量达到22.4万辆,和比亚迪当月销量(30.2万辆)的差距,已经不到8万辆。
长安和奇瑞属于自主第二梯队,8月份上险量依然均超过了10万辆,不过加到一起依然略低于吉利。其中长安集团同比增长8.45%,奇瑞同比微跌0.61%。
合资阵营
主流合资品牌中,几个主要车企的表现和7月份相似,大众品牌国内上险量14.5万辆,同比下滑16.1%;丰田品牌总计12.9万辆,同比下滑4.4%;本田品牌跌幅稍有收窄,下滑了15.1%,总计上险量5.1万辆。
至于日产品牌,自4月底日产N7(参数丨图片)上市之后,东风日产在6月份就止住了下滑态势,之后的7、8月份一直保持正增长。8月份东风日产上险量5.3万辆,再次超过东本、广本的总和。
上汽通用旗下的别克品牌,今年一直保持着相当亮眼的增速,8月份同比增长依然达到了13%,但是销量规模依然非常有限,8月份上险量只有3.3万辆,已经很难再摆脱品牌边缘化的趋势。
豪华品牌
豪华品牌阵营里,宝马品牌是唯一实现同比增长的,且增幅达到了13.78%,显得相当亮眼。但是这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宝马对部分主销车型的价格进行了回调,一度导致销量锐减。
单看销量数据,宝马8月份和奔驰基本持平,均为4.5万辆,而奔驰相较去年同期,依然下滑了19.43%。奥迪品牌8月上险量4.2万辆,同比跌幅16.9%。几个品牌的现状目前仍不乐观。
今年前八个月,BBA三个品牌的同比跌幅,全都处于17%左右,三者很难得地实现了“共进退”,累计销量也处于36-38万辆之间,非常接近。
接下来值得关注的,是上汽奥迪、一汽奥迪分别推出了全新一代A5系列,此外上汽奥迪还推出了高度中国化的纯电轿车E5 Sportback,这些车型的定价都非常务实,基本脱离了BBA传统的定价习惯和体系,同时功能配置也在贴近中国品牌。
这一系列新产品,对于整体海外豪华品牌都非常重要,如果奥迪能通过价格体系、产品定义的转变来扭转颓势,意味着宝马、奔驰等其它品牌,也可以通过类似措施来提振销量。
二线豪华品牌中,雷克萨斯经过7月份的同比下滑后,8月份跌幅进一步扩大,达到了11.55%,这也是雷克萨斯为数不多跌幅超过10%的一次。即便如此,雷克萨斯当月上险量依然达到1.5万辆,稳坐二线豪华品牌第一。
虽然8月份整体市场陷入停滞,沃尔沃的跌幅却进一步收窄,8月上险量10802辆,同比下滑2.9%,两个层面的表现都明显优于凯迪拉克。
至于路虎品牌,国产与进口车型加到一起,8月总上险量已不足4千辆,同比大跌33.8%,前八个月累计销量的跌幅,则达到了27.7%,在豪华市场已经趋于边缘化。
新势力品牌
各阵营车企中,销量数字变化最大、各家竞争最精彩的,还是要数新势力。
7月份被问界单品牌反超的特斯拉,8月份重新拿回新势力第一,上险量5.69万辆,不但大幅反超问界,也超过了鸿蒙智行的整体销量。
不过环比大涨,并没能扭转同比的颓势,特斯拉8月同比跌幅依然高达11.2%,这已经是近半年以来特斯拉第四次跌幅超过10%,其1-8月累计销量,也达到了7.5%。接下来的悬念,就是Model Y L到底能不能把特斯拉带回增长轨迹了。
鸿蒙智行8月份虽然又被特斯拉反超,但其销量却同比大涨了31.35%,而更好的消息,是百万级豪车尊界S800,在第一个完整销量月份实现986销量,成功超越奔驰S级和宝马7系。
这也并不是尊界S800的极限,目前这款车每周新增订单稳定在400台左右,不久的未来,很可能实现月销1500辆以上,甚至更高。
抛开特斯拉,中国新势力品牌目前的第一名是零跑,8月上险量达到4.87万辆,同比大涨84.37%,增速相较之前已经有所放缓,其1-8月累计销量的同比增幅,依然高达107%。
上市不久的纯电轿车B01,很好完成了开拓10万内轿车市场的任务,8月份上险量超过8900辆,以一己之力,将零跑的销量从4万辆左右,直接拔高到了逼近5万的规模。
得到YU7加入后,小米8月份销量也创下新高,达到3.6万辆,其中YU7的销量超过了1.6万辆,而这仅仅是其开始交付的第三个月份,依然存在着大量的订单积压。
不出意料的是,小米也遇到了特斯拉相似的情况,Model Y在国内上市后,很快成为主销车型,而Model 3的销量被明显分流。8月份小米首款车型SU7的上险量,成为去年10月份以来第一次跌破2万辆,虽然暂时还高于YU7,但很可能9月份就会出现逆转。
目前小米SU7已经上市一年多,期间没有进行任何改款升级,产品力、性价比都已经有些落伍,如何在SU7、YU7之间进行平衡,也是小米需要认真处理的一件事。
小鹏品牌8月份上险量3.5万辆,被小米反超,至于能否重新超越小米,就看全新P7的表现了。
至于蔚来汽车,新上市的乐道L90,表现比预期中还要好,8月份上险量直接破万,达到11066辆,成为蔚来汽车史上表现最好的一款车。它的加入,让蔚来汽车的单月销量,直接从此前的2万辆出头,拔到了3.3万辆,再次重回新势力第一梯队。
乐道大涨的同时,理想遭遇乐道L90、问界M8的双重打击,8月份上险量同比大跌41.4%至2.8万辆,成为2024年3月以来,第一次单月跌破3万辆。
和乐道L90同期上市的理想i8,上个月销量只有2623辆,两款车型算是冰火两重天了。而更值得担忧的是,8月份理想只有L6一款车销量过万,且销量只有10906辆,其它的L7、L8和L9,销量都不足5千。
目前的理想,遭遇到了最严峻的时刻,大六座SUV产品被鸿蒙智行压制,L6、L7的份额也被各家车企积压,首款纯电SUV i8出师不利,意味着未来的i6也很难乐观。
总结
8月份的车市数据证明,市场内卷依然不息,没有任何车企是稳定无虞的,比亚迪和理想都走过了自己最辉煌的时期,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将从提升销量转变为尽快止跌。
与此同时,哪怕处境再艰难的车企,依然有翻身的可能,蔚来通过一个爆款直接回归第一梯队,而全新ES8则还没有开始发力,属于蔚来的时代,已经开启。
2025年还有4个月的时间,各家车企还将带来哪些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