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秋补黄金期,这3种鱼才是“滋补王”,肉多刺少,营养超高!
秋意渐浓,人体进入“储备能量”的关键期。此时饮食需兼顾“润燥”与“补虚”,而鱼类作为优质蛋白的代表,不仅脂肪含量低,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微量元素,堪称秋季进补的“天然营养库”。然而,常见鲤鱼刺多肉柴,鲫鱼腥味重,草鱼脂肪偏高,均非秋补首选。真正适合秋季的“滋补鱼王”,当属鲈鱼、黄花鱼与鳜鱼——它们肉质细嫩如豆腐,刺少易消化,且营养精准贴合秋补需求,老人孩子皆宜。
一、鲈鱼:健脾养胃的“秋补冠军”
营养价值:鲈鱼被誉为“江南第一鱼”,秋季正值其最肥美时节。每100克鲈鱼含蛋白质18.6克,且富含DHA、维生素A和硒元素。堪称“黄金蛋白鱼”。
推荐做法:清蒸鲈鱼
食材:鲈鱼1条(约600克)、姜丝20克、葱白丝15克、蒸鱼豉油2勺、食用油15毫升。
步骤:
处理鱼身:鲈鱼去鳞去内脏,在鱼身两侧各划3刀,用盐和料酒涂抹全身,腌制10分钟去腥。
蒸制技巧:盘底铺姜片,鱼身放葱段,水沸后大火蒸8分钟(根据鱼大小调整),关火焖2分钟。
调味增香:倒掉盘中汁水,撒姜丝、葱丝,淋热油激发香气,最后沿盘边倒入蒸鱼豉油。
关键点:蒸制时间宁短勿长,鱼肉刚熟时最鲜嫩;用筷子戳鱼背最厚处,无血水渗出即熟透。
二、黄花鱼:补虚益气的“深海黄金”
营养价值:黄花鱼分大黄鱼和小黄鱼,秋季肉质最为紧实。每100克野生大黄花鱼含DHA高达1.1克,且富含钙、磷、铁等矿物质,其肉质呈蒜瓣状,刺少易分离。尤其适合秋季食欲不振者。
推荐做法:红烧黄花鱼
食材:黄花鱼2条(约400克/条)、五花肉片30克、干辣椒3个、八角1颗、生抽2勺、老抽1勺、白糖10克。
步骤:
煎鱼不破皮:鱼身擦干水分,热锅冷油撒少许盐,放入黄花鱼中火煎至两面金黄定型。
爆香调料:留底油炒香五花肉片,加八角、干辣椒、葱姜蒜炒出香味。
慢炖入味:沿锅边淋料酒去腥,加生抽、老抽、白糖和开水(没过鱼身),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5分钟,中途用勺子将汤汁淋在鱼身上。
关键点:煎鱼前用姜片擦拭锅底可防粘;炖煮时加盖留缝,避免鱼肉过烂。
三、鳜鱼:低脂高蛋白的“水中珍品”
营养价值:鳜鱼(又称桂鱼)蛋白质含量达17.9克/100克,脂肪含量仅1.5%,富含钾、镁等微量元素,适合三高人群。其肉质紧实无细刺,老人儿童食用安全,强健骨骼,尤其适合女性及体弱者秋季滋补。
推荐做法:松鼠鳜鱼(家庭简化版)
食材:鳜鱼1条(约700克)、番茄酱50克、白醋15毫升、糖20克、淀粉适量。
步骤:
改刀成型:鱼头切下,鱼身沿脊骨片开,剔除主刺,鱼肉斜刀切至鱼皮(不切断),再直刀切出菱形花纹,拍干淀粉抖散。
炸制定型:油温六成热时,捏住鱼尾使鱼肉展开,先炸定型再整体放入油锅,中火炸至金黄捞出。
调汁浇淋:锅中留底油,加番茄酱、白糖、白醋、少量水熬至浓稠,浇在鱼身上,撒松子即可。
关键点:改刀时刀口深度要均匀;炸鱼时先用筷子固定鱼尾,避免卷曲。
秋补吃鱼,记住这3个原则
选鱼看“应季”:鲈鱼、黄花鱼、鳜鱼均为立秋后到立冬前最肥美,此时营养储备最足,肉质和口感最佳。
做法“清淡为主”:秋季脾胃功能偏弱,清蒸、红烧、煮汤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避免红烧、油炸等重口味做法。
搭配温性食材:鱼类性寒,可搭配生姜、紫苏、枸杞等温性食材中和寒性,增强滋补效果。
秋补不必追求昂贵食材,鲈鱼、黄花鱼、鳜鱼这3种时令鱼,价格亲民且滋补效果显著。清蒸鲈鱼原汁原味,红烧黄花鱼咸香下饭,松鼠鳜鱼则让餐桌充满仪式感。趁着秋意正浓,不妨为家人烹制一道鲜美鱼菜,让健康与美味同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