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前,中华民族在存亡危难中奋起抗争,用热血铸就了一段永不褪色的民族记忆。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刻,警钟再次长鸣,提醒我们铭记历史、居安思危。9月18日,为增强全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提高对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及应急处理能力,根据全省统一部署,无锡市成功组织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活动,同步开展疏散掩蔽、救援抢修等实战演练,全面检验城市防空应急能力,切实增强市民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警报响彻云霄,万人同步演练
上午10时整,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划破无锡天际。全市500多台警报器、10000余台应急广播参加了防空警报统一试鸣活动。此次防空警报试鸣,从10时至10时19分,预先警报、空袭警报和解除警报依次鸣放,整个过程严密有序,警报鸣响率达到100%,音响覆盖率超过98%。
在经开区华庄中学的防空疏散演练现场,警报声响起后,近2000名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迅速疏散至校园地下人防工程。走廊里脚步声密集却丝毫不乱,老师们不时提醒“注意脚下,保持距离”,同学们神情专注,动作敏捷,整个过程井然有序。短短几分钟内,所有学生均已安全到达指定区域。参与演练的初三(8)班查星宇告诉记者:“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真正明白了人防教育重在增强公民防空意识和应急能力。”他郑重地说,自己今后将主动学习更多人防知识与应急技能,既为保护自己,也为帮助身边的人。来自新吴区春星小学二(3)班的陈颜熙在演练中虽然起初有些紧张,但仍果断随大家迅速撤离。她清楚这一天所承载的历史:“很多年前,日本人占领了东北,许多中国人牺牲了。”她认为演练既保障安全,也提醒大家铭记历史,并坚定地表示:“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保卫祖国”。
同一时间,各市(县)区在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天一实验小学、蠡园中心小学等地同步组织开展人防工程平战转换、人防专业队伍临战训练、人员疏散隐蔽、重要目标防护等演练。据统计,全市2万余人参加活动,参加演练装备120余套,真正实现“在演练中强化意识,在行动中凝聚力量”。
人防服务民生,实效普惠于民
人民防空为人民。无锡市国动办紧紧围绕战备效益与社会效益深度融合,持续推动人防工程“平时好用、战时管用”。今年以来,新增地下人防停车位6800个,全市人防停车位累计超过15万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新竣工人防工程标识标注率达到100%,方便市民快速识别使用。
此外,中小学人防智慧接送系统建设稳步推进,滨湖区、新吴区、江阴市投入人防专项资金建成6个中小学人防智慧接送系统项目。这一系统平时缓解校园周边交通拥堵,战时可作为应急疏散通道,是实现“平战结合”的创新举措。市国动办还持续推进住宅小区人防工程维修资金监督管理,目前全市已有近900个小区建立专项账户,切实保障群众使用权益。
构建智慧人防,筑牢护民之盾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灵锡”App打造的“人防应急智能导引系统”目前已稳定运行多年,持续为市民提供便捷的人防电子地图导引、知识查询与学习服务。市民可随时通过系统实时查看周边人防工程的位置信息,并一键发起导航,轻松获取防护常识和政策法规,真正实现了“指尖上的安心防护”。
从早期防空洞到现代智慧人防,从单一战备功能到多元民生服务,无锡人防始终紧跟城市发展脉搏。市国动办主任缪学军表示:“我们要始终牢记人民防空是国之大事,是国家战略,是长期战略。每一次警报试鸣,都是对历史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警醒。我们要让每一条疏散路线都清晰明了,每一处人防设施都维护到位,让这座‘护民之盾’真正成为老百姓安心生活的保障。”
94年过去,硝烟已散,警钟仍长鸣。无锡通过一年一度的防空警报试鸣和实兵演练,不仅检验了人防战备能力,更让“勿忘国耻、居安思危”的意识深植人心。从历史走向未来,无锡将继续加快人民防空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助力构建“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现代人防体系,守护万家灯火,共筑美好家园!
记者:宋轶
编辑:旷宇
校对:缪敏
责 编:金钟
编审:俞纯
来源:江南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