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中东比天气还要热,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刚刚在耶路撒冷向美国议员代表团“开炮”,点名中国和卡塔尔“操控AI,发动信息战”,不到48小时,沙特和巴基斯坦就大大方方地签了一份共同防御协议,还特别强调了“所有军事手段”。
这份突然其来的“兄弟连”协议,让人不得不多想,这到底是谁在挑事,谁在结盟?故事背后,藏着的可不止是口水仗这么简单。
内塔尼亚胡的“甩锅术”:一场战略误判的现场直播
内塔尼亚胡这次的指控,说白了就是一招“转移视线”的老把戏,自从加沙冲突持续升级,他的民调一路走低,街头抗议没完没了。
就连自家极右翼盟友也扔下他走人,在这种时候,他突然跳出来说“中国和卡塔尔联合搞AI信息战对付以色列”,听上去有点像“敌人太强,我打不过,是因为他们开了外挂”。
这种说法,不仅缺乏实证,还让人怀疑他的政治算盘,毕竟,美国国会最近又来了批反华议员,以色列总理这时候主动贴上去,难免让人觉得他是在讨好美国某些政治势力,希望换点军援或者外交支持。
但问题是,美国现在的中东政策已经不像从前那么热情,特朗普再次登上总统宝座后,虽然嘴上没少支持以色列,但实际操作上更看重“成本收益”。
他不会轻易为没有证据的“AI阴谋论”站台,内塔尼亚胡以为自己“亲美反华”就能捞好处,结果可能反而让华盛顿觉得他不靠谱。
中方的回应很克制,但也很明确,我们从未参与任何所谓的信息战,中国一贯主张中东和平,不接受无端指责,这番表态不仅是对内塔尼亚胡的直接回击,更是在提醒中东国家,中国不是挑事的,是劝和的。
从地区舆论来看,内塔尼亚胡这波操作并没有赢得多少掌声,阿拉伯世界媒体普遍认为,以色列的问题不是谁在网上说了它坏话,而是它自己在加沙的做法太激进,社交媒体上不少中东网友直接讽刺:“不是AI打你,是你打人太狠。”
更尴尬的是,以色列本想利用舆论反制,却反而把自己推向了更孤立的角落,中东国家越来越看清一个事实,指责别人不会让自己更安全,反而暴露了自己在外交上的被动。
沙巴协议的出现:不是巧合,是一记精准的外交回手
就在内塔尼亚胡指控中国的消息还没冷却,沙特和巴基斯坦就高调宣布签署共同防御协议,字眼里写得清清楚楚:“包括一切军事手段”。
这话什么意思?别绕弯子,就是说,如果沙特有事,巴基斯坦不仅会出兵,甚至可能动用更重型的安全工具,包括核保护伞。
要知道,巴基斯坦是当前伊斯兰世界唯一公开拥核的国家,这一纸协议,就像给沙特撑起了一把“核级”的安全伞,这可不是普通的军售合同,而是中东安全格局的一次深度重塑。
更关键的是,这份协议的时间点非常讲究,就在以色列点名中国与卡塔尔“作战”的同一周,沙特和巴基斯坦“官宣”了联盟关系,这种“无声的表态”,比发声明还直接。
沙特等于是在告诉以色列,你要拉大旗找对手,那我们也可以找我们的朋友,不靠美国,我们自己搞安全。
沙特这些年对美国的安全承诺越来越不放心,从叙利亚战争到也门冲突,再到沙特油田遭袭,美国的“出手速度”一次比一次慢。
沙特不是不明白,靠别人,不如靠自己,而在伊斯兰世界里,巴基斯坦是个天然的“理想搭档”,既有核武器,又有庞大的军队,还和沙特有着宗教纽带,关系一直密切。
巴基斯坦这边也不是白帮忙,它自身经济状况紧张,不少基础设施项目都卡在资金上,和沙特绑在一起,不仅能换来投资和石油优惠,还能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中东事务中的话语权,巩固其伊斯兰世界“大哥”之一的地位。
这场沙巴联手,绝不是“临时起意”,更像是中东国家在告诉世界,我们不想再当大国棋盘上的棋子,我们想自己当棋手,以色列还在忙着找替罪羊,沙特和巴基斯坦已经开始写剧本了。
中东新局:推倒旧秩序,重建“自己人”的安全网
这场沙巴协议的背后,不只是两个国家的签字仪式,而是中东安全思维的一次集体升级,过去几十年,中东不少国家都把安全寄托在美国身上,出了事就找“老大哥”出手,但现实一次次打脸,当你真的遇到麻烦时,美国要么不来,要么来得太慢。
于是,“集体安全”这个概念开始浮出水面。
沙巴协议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但很可能不是最后一个,埃及、阿联酋、土耳其,甚至卡塔尔,都在往更自主的安全路径上走,未来,可能会出现一种“阿拉伯版北约”雏形,一种地区内部的多边防御机制,这对美国来说,是削弱,对以色列来说,是压力山大。
因为以色列的战略一直是“分而治之”,阿拉伯世界不团结,它就能从中获利,但现在,沙特和巴基斯坦牵手,其他国家也在观望。
如果这种合作模式推广开来,以色列面对的将不再是一个个分裂的邻居,而是一张区域安全网。
内塔尼亚胡的那番话,不仅没能团结盟友,反而让更多国家产生了“自己搞安全更靠谱”的想法,可以说,这是一种战略短视的后果,本想用“中国威胁”吓唬美国,结果吓跑的是中东的中立者。
中方在这场风波中表现得依旧稳健,不选边站队,不玩军火游戏,而是继续推动“一带一路”、深化经贸合作、促进地区调解。
这种“不高调但稳定”的姿态,反而赢得了越来越多中东国家的信赖,比起老是“开条件”的美国,中国的“朋友逻辑”显然更接地气。
接下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经济带动安全”的趋势出现,比如,沙巴协议可能带动中巴经济走廊延伸至沙特,对接沙特“2030愿景”,再叠加中国的投资和技术,这种经济+安全的组合拳,将成为中东下一阶段的主旋律。
内塔尼亚胡丢出的“信息战”指控,就像往湖面扔了一块石头,水花虽大,却也打破了平静。
沙巴协议不是回应它,而是超越它,这是中东地区对旧秩序的反思,也是对未来安全逻辑的重新书写。
中国没有主动出招,却因为“稳而有力”的存在感,成了无法忽视的变量,以色列若想真正化解困境,也许该换个角度看敌友,别总盯着谁在“发帖”,而是想想谁在“搭桥”。
中东这盘棋,已经不是单纯黑白,而是多方协作的新局,谁能看清大势,谁才不会被淘汰。
信息来源:
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签署共同防御协议,沙方回应巴方是否提供核保护伞 2025-09-18 09:49·观察者网
以总理称中国对以色列“信息围堵” 我使馆驳斥 2025-09-18 12:07·看看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