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AI的不断发展,现在很多软件基本上都涵盖了AI功能,从Photoshop修图到Premiere剪辑,从Blender建模到Illustrator等等都开始加入AI功能,网上也出现了像豆包,Deepseek等软件,我觉得将来AI的普及一定是一个趋势。
因此零刻GTI15 Ultra 同样内置了AI功能,不仅如此,还可以在本地部署一些AI软件来运行,我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只不过我目前对很多AI工具保持谨慎的态度,担心隐私泄露和数据安全问题,所以我更多从新人方面来体验下这款产品的AI功能。
这台体积仅1.3L的迷你主机,官方宣称拥有高达99 TOPS的本地AI算力,这个数字是上一代产品的近三倍。让我既期待又怀疑:这么小的机身,真能带来质的改变吗?
本地AI性能实测
零刻GTI15 Ultra自带了一套完整的AI软件,不需要折腾复杂的安装配置,开机就能直接使用。系统里预装了DeepSeek等多个AI软件和模型,甚至连一些特色智能体都准备好了,对刚接触AI的人来说特别友好,特别省心。
实际用下来,本地AI的响应速度比我预想的要好。有一次我提了个专业问题,系统用了12.7秒就给出了答复。虽然比网页版慢了一点,但考虑到所有计算都是在本地完成的,这个速度我已经很满意了。最让我喜欢的是它的模型管理功能。我既可以输入API密钥调用云端模型的算力,也能选择不同风格的智能体,甚至还能导入自己的知识库来训练定制模型。这些功能考虑得很周到,为我的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常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Stable Diffusion来生成概念图。使用相同的提示词和参数设置,生成一张512x512的标准尺寸图片,GTI15 Ultra仅需42秒即可完成,而我的旧设备需要80秒以上。这种性能提升在批量处理时尤为明显:生成10张产品概念图的总时间从原来的20分多钟缩短到6分钟以内。更难得的是,在连续生成20张图片后,系统温度依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当然,想要更好画质和细节的图片就要增加迭代步数,如果迭代步数再高那处理时间就成倍增长所以本次将对比常见分辨率和50以下不同迭代步数的生成时间。如果想进一步提升以上设置生成的速度的话,完全可以利用显卡坞+独立显卡的方案,性能提高了,时长自然会更加缩短。
我日
智能语音交互体验
零刻GTi15 Ultra 吸引我的特点之一就是他的四阵列降噪麦克风和DNN神经网络降噪算法。极大的提升了AI语音交互能力对于一个经常需要多任务处理的人而言,语音交互功能对我来说特别实用。如果我可以通过口述的方式让AI助手帮我把语音转成文字,甚至能准确识别专业的设计术语和产品型号的话,这能我省去了很多手动输入的时间,大大的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为此我特意使用豆包AI来进行个实验:
在人为用手机播放模拟制造70-90分贝的噪音环境下,进行AI人声语音识别,豆包AI依然能保持92%左右的识别准确率。只有当我刻意压低声音时,才会出现个别词语的识别错误。
最实用的还要数协助会议记录。有一次讨论会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我全程使用豆包AI进行实时转录。会后检查时发现,它不仅准确记录了讨论内容,还能自动区分不同的发言人。我只需要花十分钟左右修改一些专业术语的拼写,就完成了一份完整的会议纪要。这个功能至少为我节省了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这样出色的语音识别表现,离不开其先进的降噪技术。这套系统采用四麦克风阵列设计,配合专用的B1降噪芯片,以及混响消除、啸叫抑制、DNN神经网络降噪算法和回声消除等多种技术的加持,在实际使用中展现了卓越的性能。在这样的语音指令识别准确率和极快的响应速度下,无论是撰写设计说明、整理会议记录,还是快速记录创意灵感,都能帮我节省大量时间,让创作过程更加流畅高效。
本地vs云端AI的切身感受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逐渐总结出本地AI的几个显著优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响应速度的差异:比如我在处理一份客户保密合同时,本地AI的修改建议几乎是实时呈现的,而同样的操作如果使用云端服务,总要等待几秒的延迟。
隐私保护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作为设计师,我经常需要处理客户提供的原始设计稿和商业数据。过去使用云端AI时,上传这些敏感文件总是让我提心吊胆。现在有了本地AI,我可以放心地让系统分析财务预算表、客户资料等机密文件,完全不用担心数据外泄的风险。
以往出差时,在高铁上网络信号时断时续,我经常为无法连接云端AI而着急时,但是现在本地AI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依然可以稳定工作,顺利完成方案修改。这种离线可用的特性,在关键时刻显得尤为珍贵。
当然,客观来说云端AI也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云端AI在知识更新速度和功能丰富度上仍有优势。因此,我现在形成了这样的使用习惯:日常的设计优化、文档处理等常规工作交给本地AI完成;而需要最新行业资讯或特殊功能支持时,才会转向云端服务。这种组合使用的方式,既保证了效率,又兼顾了功能的全面性。
万兆网络的效率革命
零刻GTI15 Ultra将之前的双千兆网口升级为双万兆网口,我一开始并没有认识到这里面的区别,当我第一次将GTI15 Ultra连接到工作室新部署的万兆网络时,整个工作流程立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直观的感受来数据传输速度的变化,以往处理大型项目时,我不得不先将数百GB的素材下载到本地硬盘,这个过程往往要耗费数个个小时的时间。但是现在一个20GB的设计项目文件包,只需要不到1分钟就能完成传输,相比以前的3-4分钟,效率提升十分明显。
体验总结
零刻GTI15 Ultra通过强大的本地AI算力,为我提供了一个既高效又安全的工作环境。99 TOPS的AI性能让许多以前只能在云端运行的任务得以本地化,而豆包AI的智能语音交互则让操作更加自然流畅。加上万兆网络的加持,这台迷你主机确实成为了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在实际使用中,从文案创作到图像处理,从语音交互到数据分析,它几乎覆盖了我所有的日常工作需求。虽然价格不算便宜,但对于追求效率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笔投资绝对物有所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