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在《哈哈哈哈哈》里抢陈赫锅铲那种“可爱”翻车,而是——在一个商业剪彩现场,愣是把老板的脸剪黑了。
想象一下:你是公司老总,花了不菲代言费请来一位“叔圈天菜”,本想讨个好彩头,结果这个“活宝”全程笑嘻嘻,剪刀都不会用,剪完彩还把彩带往地上一扔。
这不是喜剧,这是事故。
更离谱的是,李乃文不但没慌,反而笑得更灿烂了。
一时间评论区翻车,网友集体喊话:“李叔,综艺那一套,不能乱用。”
这场“喜剧式剪彩”,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9月14日,沈阳,某男装品牌新店开业现场。
天气晴朗,红毯铺地,主持人慷慨激昂,嘉宾阵容强大。
站在C位的李乃文,一身米白西装,头发略显花白,但气质依旧出挑。旁边是品牌高层,个个西装革履,神情庄重。
主持人一声令下——剪彩开始!
其他嘉宾动作利落,一剪即断。
只有李乃文,剪刀在手,像是拿反了方向。
他皱着眉头瞅了半天,试了两次都没剪动。
现场观众开始骚动,旁边的老总脸色逐渐僵硬,嘴角下撇,目光频频扫向他。
这时,一位高管实在看不下去了,伸手帮他拉直彩带,这才“勉强”完成任务。
可事情远没结束——剪完彩,他竟然随手把象征“彩头”的彩带往地上一扔,扭头就走。
老总们当场变脸,观众一片哗然。
有人低声喊:“这……是不是不太吉利?”
更有粉丝高声解释:“他又闯祸啦!”
可这一次,没人笑出声。
李乃文的“闯祸体质”,在综艺里是笑点,在现实中却是槽点。
他不是没“出过事”。
在直播时掏出烟、拉长人中装成于和伟;在《五哈》里说错词,把“CP”说成“PC”,全场社死;扫楼宣传时,误把工作人员包包当礼品送出,急得满头大汗。
这些“翻车”,在节目中反而成了流量密码。
但剪彩不一样。
这不是综艺拍摄,是商业合作,是品牌押注,是金钱换信任。
他砸的,不只是自己的招牌,还有品牌的面子。
有网友调侃:“他不是剪彩,是剪人情。”
其实,李乃文的翻红并不靠综艺起家。
早在《我不是药神》《悬崖之上》《大秦赋》里,他就凭精湛演技打下口碑基础。
尤其在《南来北往》中饰演的“贾金龙”,外冷内热,观众直呼“叔圈天菜”。
多年配角生涯,他终于等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
可谁能想到,真正让他被全民记住的,是在综艺里“闯祸”时拉长人中模仿于和伟的那一幕。
尝到甜头后,他一头扎进综艺圈:
《五哈》里追着范志毅撒娇;《你好,星期六》里被泼一脸水还笑得合不拢嘴;《地球超新鲜》里抢功劳、偷镜头,被陈赫调侃“综艺怪物”。
李乃文变得越来越“综艺感”,却也越来越“戏感”消失。
当他出现在正剧《归队》里,演一个沉稳的抗联战士,观众却满脑子都是他“闯祸后拉人中”的表情包。
弹幕里刷满了:“乃文叔别跑”、“这是综艺彩蛋吧?”
演技没变,是观众“滤镜”碎了。
娱乐圈,不缺演技派,也不缺综艺咖。
难得的是一个能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的人。
李乃文的“闯祸人设”,本是他天然呆的延伸,也确实带来了不少快乐。
可当“人设”变成“包袱”,当“闯祸”成了默认操作,他的“有趣”就开始让人疲劳。
这不是第一次明星因为“综艺感”翻车。
陈赫当年靠《跑男》走红,无戏可拍;贾玲曾因《王牌对王牌》频繁“搞笑”,被质疑“不正经”;甚至连黄渤,也曾坦言:“综艺多了,观众会忘了我是演员。”
综艺是双刃剑,红得快,塌得也快。
而剪彩这事,不只是“剪不断理还乱”,更是直接剪掉了观众对他的最后一点“敬意”。
李乃文这场“剪彩事故”,无疑是一次警钟。
不是说演员不能上综艺,也不是说艺人不能搞笑。
但任何“人设”,都要有边界感。
综艺里的一时“放飞”,如果不懂收敛,不懂切换,就会变成现实里的“不敬”“不懂”。
尤其50岁了,已不是初出茅庐的新人,应该更懂得分寸。
观众可以包容小失误,但不能接受“无礼貌”。
不是谁都能靠“闯祸”走红,更不是谁都能“闯祸”一辈子。
“闯祸”有时是笑点,有时是笑柄。
希望李乃文还能找回那个曾经让人肃然起敬的“老戏骨”,而不是继续沉迷在“搞笑中年”的幻觉里。
综艺可以放松,不代表礼仪可以放弃。李乃文的翻车,是人设失控的代价,更是对职业边界的淡漠。
搞笑不是万能,敬业才是底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