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有个杨柳村,村口老槐树下常坐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孩子们都叫他“故事爷爷”。每逢夏夜,村民们摇着蒲扇聚在树下乘凉,总要请老人讲个故事。
这晚,月明星稀,凉风习习,几个孩子又围了上来。老人眯着眼睛笑了笑,捋着白胡子说:“今儿个,就给你们讲个‘日行一善,聚沙成塔’的故事吧。”
一、落魄书生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杨柳村有个穷书生名叫李文轩。这李文轩祖上本是书香门第,到了他父亲这代家道中落,只剩三间瓦房半亩田。偏偏文轩心气高,一心想考取功名光宗耀祖,整日闭门读书,不问稼穑。
这年大比之年,文轩辞别老母,带着东拼西凑的盘缠上京赶考。一路上风餐露宿,省吃俭用,生怕多花一文钱。
这日行至山东地界,天色已晚,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文正发愁时,忽见前方有微弱灯火,走近一看是间破旧山神庙。虽蛛网密布,神像斑驳,总算能遮风避雨。
文轩放下行李,简单清扫出一块地方,取出干粮正要食用,忽听庙外有呻吟声。出门一看,是个白发老翁倒在路边,衣衫褴褛,面色苍白。
“老人家,您怎么了?”文轩忙上前搀扶。
老翁气若游丝:“三天没吃饭了,走不动路了...”
文轩看看手中仅有的两块饼,犹豫片刻。此去京城尚有半月路程,盘缠本就不够,若再分与他人...可看老翁奄奄一息,实在于心不忍。
最终,文轩将较大的一块饼递给老翁:“老人家,您吃吧。”
老翁接过饼狼吞虎咽,吃完后精神稍振,却又咳嗽起来:“小哥好心肠,只是老朽病体缠身,怕是熬不过今晚了...”
文轩见老人可怜,一咬牙:“您若不嫌破庙简陋,就在此歇息一晚吧。”说着将老人扶进庙内,把自己的外衣给他盖上。
深夜,老翁寒热交替,文轩悉心照料,几乎一夜未眠。次日清晨,老翁病势稍减,从怀中掏出一枚铜钱:“小哥,老朽身无长物,唯此一文钱,聊表谢意。”
文轩连忙推辞:“举手之劳,岂能收您钱财?”
老翁却执意相赠:“莫要小看这一文钱。你且记住:日行一善,聚沙成塔。持之以恒,必有所成。”说罢将铜钱塞入文轩手中,颤巍巍地走了。
文轩看那铜钱,不过是枚普通康熙通宝,便随手放入行囊,继续赶路。
二、考场失利
半月后,文轩抵达京城。三场考罢,自觉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必能高中。岂料放榜之日,从头看到尾,竟无自己名字!
文轩如遭雷击,失魂落魄。盘缠已将用尽,无奈只得踏上归途。一路省吃俭用,常常饥肠辘辘。
这日行至河北地界,见一老妇蹲在路边哭泣。文轩本已自身难保,但想起那老翁“日行一善”的教诲,还是上前询问。
原来老妇带孙子进城看病,钱财用尽,孩子又饿得直哭。文轩摸摸行囊,只剩最后五文钱。他犹豫再三,最终掏出三文:“大娘,给孩子买点吃的吧。”
老妇千恩万谢离去。文轩看着手中仅剩的两文钱,苦笑摇头。自己尚不知明日食在何方,却还操心他人,真是书呆子气。
又行数日,至山东境内,一文不名。饿得头昏眼花时,忽见路旁有间茶棚,招牌上写“仁义茶铺”,旁有小字:“困顿之人,可免费饮茶一碗”。
文轩疑为梦境,踉跄而入。掌柜的是个慈眉善目的老者,见状不问缘由,先奉上一大碗热茶和两个馒头。
吃饱喝足,文轩方要道谢,老者笑道:“看相公是读书人,莫非是赶考归来?”
文轩长叹一声,将落第之事道来。老者安慰道:“功名有定数,不必过于挂怀。老朽这茶铺开了三十年,专济困顿旅人。若相公暂无去处,不妨暂住几日再做打算。”
文轩感激不尽,在茶铺帮工数日。临别时,老者赠他二百文钱做盘缠。文轩推辞不过,收下后忽然想起什么,从行囊中取出那枚铜钱:“晚辈身无长物,唯此一文钱乃长者所赠,聊表心意。”
老者接过铜钱,眼睛一亮:“这铜钱...小哥从何得来?”
文轩将山神庙之事说了。老者抚掌笑道:“缘分!真是缘分!那老翁乃是家兄,已云游多年矣。他既赠你此钱,必有深意。你且好生保管。”
文轩虽不明所以,但还是郑重收回了铜钱。
三、一文钱起家
回到杨柳村,李文轩羞愧难当。老母却无半句责备,反安慰道:“功名虽好,做人更重要。我儿平安归来便是福气。”
为谋生计,文轩只得放下书生架子,在村口摆了个代写书信的小摊。生意清淡,勉强糊口。
这日收摊时,文轩忽见地上有一文钱,拾起看时,正是那枚康熙通宝。奇怪,明明记得放在家中匣子里,怎会在此?
正疑惑时,邻村张老汉急匆匆走来:“李先生可见一枚铜钱?那是给我老伴抓药的钱,不小心丢了...”
文轩虽不舍,还是将铜钱归还。张老汉千恩万谢:“这一文钱可是救命钱啊!”
当晚,文轩梦见了山神庙老翁。老翁笑曰:“善有善报,不忘初心。”醒来后,文轩若有所悟。
次日,文轩用最后几文钱买了纸张,写了几幅字画到市集售卖。恰逢当地乡绅刘老爷为母亲祝寿,见文轩字迹工整,便请他到府上抄写寿屏。
文轩尽心尽力,字字端正。刘老爷大喜,赠银五两。文轩归家途中,见一孩童跪在街边卖身葬父,要价正好五两。
围观者议论纷纷,都说孩童可怜,却无人解囊。文轩握着怀中温热的五两银子,思忖良久,最终全部赠予孩童。
众人皆笑他傻,文轩却道:“救人急难,胜造七级浮屠。”
奇怪的是,自那日后,文轩的运气似乎好转起来。先是刘老爷又介绍了几桩抄写的活儿,后有城中书铺请他代抄古籍,生活渐趋稳定。
文轩不忘“日行一善”,虽自己不算富裕,但见到他人有难,必尽力相助。或帮老人挑水,或教孩童识字,或省下口粮接济邻里。村民们都称他“善人李先生”。
四、聚沙成塔
三年后,又逢大比之年。文轩本想再试,却因母亲病重无法远行。为筹医药费,他日夜抄书,眼熬得通红。
这日,文轩抄完一套《资治通鉴》,送至书铺。掌柜的清点后,忽然“咦”了一声:“李先生,你这书中怎夹着一枚铜钱?”
文轩一看,正是那枚康熙通宝,忙道:“抱歉,想必是不小心夹带的。”
掌柜的却摆摆手:“此钱非同寻常啊。”说着取出放大镜仔细观看,“这...这莫非是传说中的‘罗汉钱’?”
文轩不解何意。掌柜的解释道:“相传康熙年间铸有一批特殊铜钱,钱文中‘熙’字少一竖,是寺僧为铸佛像熔炉中所出,被称为‘罗汉钱’,可辟邪保平安,极为珍贵啊!”
文轩细看,果然“熙”字少了一笔。想起这些年的经历,恍然大悟:原来老翁所赠竟是如此宝物!
掌柜的出价十两银子欲购,文轩却婉拒了:“此乃长者所赠,不敢出售。”
回家途中,文轩忽见一群人围在河边。原来有孩童落水,已被救起但昏迷不醒。郎中也摇头叹息:“怕是没救了...”
文轩挤进人群,下意识地摸出那枚铜钱,放入孩童手中,默默祈祷。奇迹发生了,孩童忽然咳嗽几声,醒了过来!
众人皆称奇,文轩却悄悄取回铜钱离去。自此,他更确信此钱非同寻常。
母亲病愈后,文轩用积攒的银两在村中开了间蒙馆,教穷苦孩子识字读书。他收费极低,对特别贫困的甚至分文不取。
蒙馆越办越好,声名远播。连县太爷也闻其善名,特地题赠“乐善好施”匾额。
五、善有善报
十年弹指一挥间。文轩的蒙馆已发展为义学,资助了无数贫寒学子。他本人虽无功名,却深受乡民敬重。
这年黄河泛滥,杨柳村也遭水灾。房屋倒塌,田地被淹,村民流离失所。文轩开仓放粮,自家存粮很快告罄。
眼看灾民日增,文轩心急如焚,决定变卖家产购粮救灾。正当他清点物品时,忽听门外车马喧哗。
原来是当年那个卖身葬父的孩童,如今已是江南富商,特地前来报恩。得知灾情,立即捐银千两,粮百石。
更巧的是,曾任文轩学生的几个书生,如今有的为官,有的经商,闻讯后纷纷捐钱捐物。一时间,四方便利源源不断汇聚杨柳村。
文轩统筹安排,不仅助村民度过难关,还重修水利,预防未来水患。工程浩大,所需资金甚巨,但每至关键时刻,总有意外之援。
最奇的是修建堤坝时,资金短缺,工程眼看要停工。文轩愁眉不展,夜不能寐。这晚忽梦山神庙老翁,笑曰:“聚沙成塔,水到渠成。”
次日,工人在河底挖出个陶罐,内藏金银若干,正好解了燃眉之急。众人皆称奇,文轩却知这是善行感召所致。
水患过后,县太爷上报朝廷,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善行可风”四字赐予文轩。杨柳村也更名为“积善村”,以彰其德。
六、福泽绵长
文轩晚年儿孙满堂,学生遍布天下。虽始终未得功名,却活得比许多达官贵人更加充实快乐。
八十大寿那天,四方来贺。席间,有学生问:“先生一生行善,可曾有过犹豫?”
文轩笑道:“怎会没有?饥肠辘辘时,见人饥饿;自身难保时,见人困顿。但每每想起那山神庙老翁‘日行一善,聚沙成塔’的教诲,便觉助人乃本分,不应计较得失。”
又有人问:“那枚罗汉钱何在?”
文轩从怀中取出一个锦囊,倒出那枚康熙通宝。历经数十年,铜钱越发润泽,隐隐有金光流动。
“此钱陪我大半生,屡次显灵助人。但我深知,非钱之神异,乃善之感应也。”文轩郑重道,“今日当众立誓:此钱将为镇村之宝,代代相传,见证积善之风!”
在众人欢呼声中,文轩将铜钱交给村长,供奉于村祠之中。
是夜,文轩又梦老翁。老翁笑道:“汝已悟道矣。善行如涓流,日积月累,可成江海;善心如种子,代代相传,可成森林。切记: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文轩醒来,神清气爽,披衣而起,提笔写下“日行一善,聚沙成塔”八字,悬于堂中。
翌年春天,李文轩无疾而终。送葬队伍绵延数里,四方百姓自发前来,白茫茫一片如雪覆大地。
下葬时,忽见一对白鹤盘旋上空,久久不散。村中老人皆言:“李公善行感动天地,这是接引仙鹤啊!”
尾声
故事爷爷讲到这里,捋着胡子问孩子们:“你们可知那枚罗汉钱后来如何了?”
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猜测着。
老人笑道:“至今仍供奉在积善村的祠堂里呢!而且啊,每个新任村长上任,都要手持那枚铜钱发誓:‘日行一善,不忘初心’。”
“那我们现在去的积善村,就是原来的杨柳村吗?”一个小女孩问。
“正是。”老人点头,“而且李文轩的后人至今仍在村中行善。去年疫情,他们捐出全部积蓄购买防疫物资,可是立了大功呢!”
月光下,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着头。也许他们现在还不完全明白“日行一善,聚沙成塔”的深意,但这颗善的种子,已经悄悄种在了心田。
老人望着满天星斗,喃喃自语:“善行如星,虽单颗微弱,汇聚成河便可照亮黑夜。代代相传,便是人间不灭的明灯啊...”
夜风拂过老槐树,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应和着这个古老的道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