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每日幸运签#
最近,不少人翻手机账单时都吓了一跳,自己没买东西,账户却被悄悄扣了钱,少则几十,多则几千。山东济南的韦先生就是这样,他花 0.5 元试用了爱企查的会员,之后再也没用过,直到两个月后查支付宝账单,才发现已经被连续扣了三个月的钱,每月 59 元。更让人吃惊的是郭女士,她开通试用会员后被自动续费 28 个月,累计扣走 1652 元,直到两年多后才发现。
这样的情况不是个例。有网友一查支付软件,发现 “免密支付 / 自动扣款” 项目多达 15 个,涵盖视频会员、理财软件等好几个领域。这些扣款大多来自 “首月 1 元”“0.5 元试用” 之类的优惠,用户当时图便宜开通,转头就忘了,钱就被每月自动划走,有人半年被视频平台扣走 150 元,还有人被办公软件直接扣走 5199 元年费,一开始还以为遭遇了诈骗。
自动续费变成 “吞金兽”,根源藏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商家的隐蔽操作,爱企查的自动续费说明藏在浅灰色的小字里,不仔细找根本看不见,很多人开通时根本没注意到。有些平台甚至把规则埋在几十页的服务协议里,还会默认勾选自动续费,用户一点确认就上了套。更让人无奈的是,不少人被扣费前收不到任何提醒,韦先生被扣了三个月,既没收到短信,也没有 APP 推送,只能在账单里自己发现。
另一方面,监管和维权的难度也不小。现在活跃的 APP 有 260 万款,监管部门很难一一排查。虽然规定里要求商家用显著方式提示自动续费,还要提前提醒,但到底什么样算 “显著”,并没有明确标准,商家正好钻了空子。就算发现被扣费,维权也不容易,爱企查的人工客服只对会员开放,非会员只能找智能客服,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有人无奈的吐槽说,自己知道开了自动续费,但日子一长就忘在消息里了,最好续费的时候能弹出付款页面,让自己选要不要续,不然总被钻空子。有人直接质疑,为什么扣费前不发信息提醒,说白了就是怕用户取消,故意偷偷扣钱。
还有人提到,很多 APP 付款时会跳转开通免密支付,一不小心就掉坑里,首月免费看着划算,后面每月几十几百地扣,根本吃不消。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光关于爱企查的投诉就快 1 万 5 条,大多都和自动续费乱扣费有关。
消保专家指出,商家这种做法其实很短视。虽然短期能靠隐蔽扣费赚钱,但伤害了消费者的信任。问题的关键还是规则太模糊,违法成本太低,让商家有恃无恐。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光要完善法规,明确什么是 “显著提示”,还要提高违规成本,让商家不敢随便套路用户。各级消协也可以帮消费者集体维权,毕竟个人找平台理论太难了。
其实消保部门早就提醒过,除了水电燃气这种高频的小额服务,开通会员、游戏这些自动扣款时一定要多留心,尤其要看清首月优惠后的约定。大家可以定期查查支付软件,支付宝在 “我的 - 设置 - 支付设置” 里能找到自动续费,微信则在 “我 - 服务 - 钱包 - 支付设置” 里,没用的授权赶紧关掉,每月核对账单也能及时发现问题。
自动续费本来是为了方便,不想却成了麻烦的源头。说到底,商家要是真为用户着想,就该把规则摆在明处,扣费前主动提醒;而我们自己也要多上点心,管好手机里的扣款授权,毕竟守住钱包,还是要靠自己多留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