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批准了名为“基甸战车2”的作战计划。这次行动的规模,前所未有。过去几天,以色列调集了5个师,几万人马压向加沙城。根据以色列军方说法,他们要彻底清除哈马斯,把这个组织连根拔起。
从兵力部署来看,这场冲突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加沙城连续遭受空袭,楼宇成片倒塌,街道化为废墟。基础设施早已瘫痪,民众只能在废墟间逃生。联合国报告显示,短短一周有数十万人被迫南迁,但仍有大量平民留在城中,命悬一线。
以色列这次出动了5个师,动员了6万名预备役,装备源源不断从美国运抵战场。坦克、悍马、无人机,阵仗空前。以色列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让哈马斯彻底失去立足之地。加沙城,成了这场“终极一战”的主战场。
以色列军方发言人称,进入“基甸战车2”新阶段后,超过500个巴勒斯坦武装目标遭打击。加沙城多处高楼、隧道、武器库、观察哨全被摧毁。空袭和地面进攻同步推进,哈马斯苦苦支撑。
但这场冲突最惨的,依然是普通百姓。平民无处可逃,水电断供,物资短缺。联合国、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多次发出警告:加沙正陷入新一轮人道灾难。以军的推进虽然迅猛,但哈马斯并未被彻底瓦解,武装力量可能会转入地下,继续游击。
以色列的强硬手段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谴责。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外交官纷纷警告,以色列行动“极其鲁莽”,只会让地区人道危机雪上加霜。更有分析指出,以色列这次行动,明显不只是军事层面,更有重塑加沙人口格局、改变政治现实的深意。
就在以色列大军压境之际,欧盟突然出手,对以色列实施一系列制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宣布,部分中止与以色列联系国协议中的贸易事项,尤其是涉及37%享受关税优惠的贸易额。这个数字高达426亿欧元,对以色列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欧盟此举,说明欧洲国家对加沙局势的忍耐已经到极限。过去,欧盟大多支持以色列,但这次不少国家公开谴责以色列对加沙城的军事行动,认为其做法“令人惊讶”,只会使人道危机更加恶化。可以说,欧盟的这波操作,已经把以色列逼到了墙角。
面对欧盟制裁,以色列外交部长萨尔强硬回应,称欧盟的做法“在道德和政治上都是扭曲的”,扬言将会有对等回应。以军则继续推进“基甸战车2”行动,空袭、地面进攻轮番上阵。以色列媒体承认,这次集结的兵力、装备和火力密度,都是近年来之最。
以色列对卡塔尔的“烈焰之巅”空袭,更是让外界惊讶。哈马斯谈判代表团驻地被精准打击,导致多人死亡。美国方面还在推动所谓停火提案,结果还没谈拢,以色列的导弹已经先落下。有人说,这相当于以色列用行动表明:停火只是嘴上说说,真正想要的是彻底清除哈马斯。
在这场混战中,中国的态度格外醒目。外交部强硬发声,呼吁立即停火,坚决反对一切针对平民的暴力行为。发言人点明,中方反对升级军事行动,谴责任何违反国际法、伤害无辜的行为,对局势升级深感担忧。
中国强调要通过对话谈判解决矛盾,敦促以色列正视国际社会的呼声,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防止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危机。中国的立场没有变过,始终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当诉求,反对有关方面拱火浇油。
和美国“单边撑以”不同,中国的声音更接近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共识。这让中国在阿拉伯世界赢得好感,也让中方在中东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可以说,中国的态度,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参考。
表面看,这次以色列大军压境,似乎要迎来所谓“大结局”。但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大量分析人士指出,即使以军攻下加沙城,哈马斯武装也可能转入地下,冲突根源依旧存在。加沙的人道危机没有解决,巴勒斯坦人的愤怒不会消散,新的暴力随时可能爆发。
更严重的是,以色列根本没有拿出任何重建加沙的计划,也没有长期治理方案。冲突可以摧毁一座城,却无法带来真正的和平。内塔尼亚胡或许短期内能获得政治收益,但长期看,这场豪赌只会让以色列陷入更深的孤立。
对美国而言,他们的偏袒迟早也会反噬自身。对阿拉伯国家来说,这是一记警钟:不能再依赖外部力量,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全路径。对中国来说,坚持公正立场,推动和谈,是负责任大国应有的担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