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懿 通讯员高娟)“如果没有‘机器管’平台的预警,我们的租赁合同早都超时失效了,耕地的发包价格比市场价格低,村民小组收益要大打折扣!”近日,澄迈县石联村委会潭脉村民小组组长李多学在使用“机器管‘三资’”平台后说。
澄迈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风险漏洞,以数智赋能,接入“机器管”平台,按照“监管+监督”的模式,设置合同面积不等于标的物资源总面积、合同期限超过20年、集体耕地资源发包价格低于100元、合同临到期小于60天、单笔付款金额大于2万元等5类预警规则。平台按照预警规则自动进行数据比对,一旦发现问题及时产生预警,由村监委和镇纪委核实确认,截至目前,已处理48条预警信息。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针对高风险预警信息在“机器管”平台设置流转功能,经研判可直接流转到“监督一张网”平台发起办件,如该平台将石联村委会潭脉村民小组租赁合同超过民法典最长时限问题,推送“监督一张网”平台,督促村民小组与发包公司重新签订合同,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保障农村集体资金。
下一步,澄迈县纪委监委还将创新使用电子公章,在“机器管‘三资’”平台中关联电子公章模块,对于涉及产权交易合同用印,可在线上流程中嵌入属地镇备案程序,同步推送产权交易中心核实确认,支持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在线申请、审批、查询。
来源:海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