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口勇 Isamu Noguchi
The Artist
野口勇(1904-1988)是二十世纪极具影响力的艺术家,其人其作至今仍被视作东西方美学与文化融合的典范。他的作品形态优雅,既富有现代性的锐利表达,又展现出前瞻性的艺术视野。
野口勇赴中国,寻觅东方之根
The Noguchi Museum Archives,
143389. © INFGM/ARS
1930年春天,26岁的野口勇踏上了前往亚洲的旅程。他原本打算在巴黎短暂停留后前往日本,拜访那位素未谋面的亲生父亲,盼望在血缘中找到自己的根。然而,一封母亲的来信,像冷水般浇灭了希望——他的诗人父亲拒绝与他相见。失望与孤独骤然袭来,年轻的野口勇只得转道中国,试图在另一片文化土壤中,寻觅属于自己的归属。
年轻的野口勇与其创作的《北平毛笔画》
The Noguchi Museum Archives,
03722. © INFGM/ARS
也许正是这份被拒的孤独,成了命运的引线,把他引向了北京。有两段中国的经历烙印在他的作品中。一是站在天坛前,被那一层层汉白玉石雕和恢弘的空间秩序震撼;二是在朋友的引荐下,结识了齐白石。彼时齐白石已是66岁的长者,以线条勾勒出天地万象。野口勇在先生的画案前,第一次真正理解到“线条”的生命力——它并非冰冷的轮廓,而是呼吸、气息与时间的流动。
前景为野口勇晚年青铜雕塑作品《云峰》
左侧是他的青铜作品《理查德》
与右侧三幅齐白石系列作品相映成趣
©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Photo
© White Cube (Kitmin Lee)
这场相遇,成了他最珍贵的东方记忆。几年后,他在自述中仍回想起这段经历:天坛给予他建筑的秩序感,而齐白石传授的,则是一种超越物象的精神语言。两者共同构成了他此后创作的底色。
●点击返回
野口勇取法水墨的IN-50茶几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回到纽约,野口勇开始将那段北京的记忆,那份对水墨、对园林的深刻理解,融入到他的雕塑与设计中。他不再满足于二维平面的创作,而是痴迷于将“墨线的空间延伸”具象化。这种理念最直观的体现,便是他设计的IN-50茶几。茶几的玻璃桌面,如同平静的湖面,倒映着光影,同时也是画卷上的留白,为空间留下呼吸的余地。
茶几交叠的底座如同中国山水画中遒劲的笔触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Photo
而最动人的,是两块相互交叠的木质底座。它们的曲线流畅而富有张力,就像中国山水画中遒劲有力的笔触,更像园林里抽象的山石。野口勇将家具从单纯的功能器物中解放出来,赋予它们灵魂,让它们成为“空间雕塑”——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定义和塑造着周围的环境。
野口勇早年创作的《北平毛笔画》系列作品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点击返回
野口勇打造的Freeform Sofa系列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如果说,野口勇的茶几将“墨线的空间延伸”具象化,那么他的沙发设计,则是将这份诗意转化为可以让人感觉仿佛坐在山水画的起伏曲线中。
在他的沙发作品中,我们同样能看到他对曲线与比例的精准把握。沙发的弧线、靠背与扶手的设计,并非简单的功能考量,而是对水墨线条虚实关系的延续。
宛如水墨线条般虚实相生的Freeform Sofa系列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野口勇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形体,却又在关键之处留下“停顿”——那些恰到好处的空隙,让沙发不显得笨重,反而轻盈而富有呼吸感。这种虚实相生的设计,使得沙发不再是僵硬的家具,而是一座“可坐的雕塑”,它邀请你以最舒适的姿态,融入它的曲线,成为其艺术的一部分。
茶几和沙发的设计是一脉相承的: 线条在不同的家具上各自延展,既承水墨神韵,又合现代节奏。正因如此,即便置身当代空间,它们依然能让人感受到精致、舒适和秩序感,而不仅仅是沉默的配角。
●点击返回
野口勇和他工作室内形态各异的Akari灯
©The Noguchi Museum/ ARS
Akari灯或许是野口勇最广为人知的设计系列。在设计这个系列时,他来到日本岐阜,与当地世代制作纸灯笼的工匠合作,将传统手工艺注入现代设计。
工匠打造Akari灯的过程
Photograph by Isamu Noguchi of
Akari being made at Ozeki,
January 1978. ©INFGM / ARS
每一盏Akari灯,都由工匠用细韧的竹条手工缠绕出骨架,再将“和纸”——一种由桑树纤维制成的轻薄纸张,剪裁、黏贴在竹骨之上。这些看似简单的工艺,却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智慧。
“即境一觉”展览现场
展出的Akari系列纸灯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Photo
© White Cube
他的理念中,光线就像水墨的线条,是“无形的存在”。它在空气中流动,与家具、空间互动,虚与实的关系因此显现。每一盏灯的弧度、纸张的纹理,甚至光影的晕染,都与野口勇对水墨的理解紧密呼应。
●点击返回
香港M+博物馆展出
野口勇雕塑作品《游戏地景》(Playscape)
Isamu Noguchi, M+ Playscape, M+,
West Kowloon, Hong Kong,
©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Photo
© Lok Cheng
如果说Akari灯以其纸、竹等东方材质和幽微的光线,在我们的日常中留白;那么《游戏地景》(Playscape)则把这种留白延伸到身体的层面。它不需你凝视,而是邀请你亲身投入的自由。光与游戏都是“生活的必要”,前者安抚心灵,后者唤醒赤子。
野口勇晚年创作的整体雕塑作品
莫埃来沼公园项目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层出不穷的物件和设施包围。游乐场也是如此:越来越多的空间退化成单一的“游具集合”,滑梯、秋干、攀爬架一应俱全,却缺少真正能激发自由想象的场域。表面上井然有序,实则失去了游戏的灵魂。野口勇以其东方式的写意精神,带来了截然不同的视角,将抽象的几何体、曲面与色块转化为可攀爬、可滑行、可穿梭的雕塑,让孩子们在其中探索、创造,发现属于自己的秩序。这里没有单一的功能划分,而是一片可以随心解读的天地。
1988年,时年84岁的野口勇视察
位于日本北海道札幌市的莫埃来沼公园项目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在野口勇看来,游戏从不是稚气的专利。与其说这是一份献给孩子的礼物,不如说是野口勇对自身东方文化根源的致敬,也是他对自身赤子之心的回应。归来半生,他依旧以最真挚的语言,去面对艺术与生活。通过创作,他让我们重新看见人类最质朴的渴望——自由与诗意。
野口勇场地雕塑作品
《游戏地景》(Playscape)项目模型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点击返回
Victoria Hawkins
白立方纽约副总监
统筹白立方画廊与野口勇基金会的合作联络,
并担纲本次展览策展。
白立方是全球画廊行业的领军者,
于伦敦、香港、巴黎、纽约、首尔、设有艺术空间。
代理来自全球33国逾70位跨学科艺术家。
展览信息
© The Noguchi Museum / ARS. Photo
© White Cube (Kitmin Lee)
野口勇个展“即境一觉”
展期:2025年9月12日-10月18日
地址:香港中环干诺道中50号
白立方画廊
文、 编辑|Nicole Wu
设计丨 Darki
助理|孔钧达
图片由野口勇基金会及白立方画廊提供
展内齐白石作品均由“一濤居”慨借
你对野口勇的哪一件作品最感兴趣?是如山水般起伏的家具、如月光般温柔的Akari纸灯,还是他融合东西方美学的的雕塑?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心目当中最能代表“东方线条”的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
会“魔法”的欧托尼耶来了!巨型玻璃项链,只有这里能“戴”它
在海边的美术馆,这群阿姨发起了一场编织革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