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贝和华与华的翻车,是企业界的一场小型地震,也是一个清晰的信号。
这件事,如果只是被简单地理解为“傲慢”或“无知”,那未免太肤浅了。傲慢与无知只是表象,本质上,这是中国企业界正在经历的不可逆的代际断层危机。
这是一代人的落幕,也是一代人迟迟未能登上历史舞台的现实。
这不是新旧交替那么简单,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见证着老登企业家们的模式正在崩塌,而小登企业家们,还在迷雾中摸索,尚未找到一条清晰的生存与发展之路。
一、老登企业的全面失灵
老登企业家,与年龄无关,与阅历有关。他们是上一轮经济周期和单向媒体时代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信奉过去的成功经验,并将之奉为圭臬。正是这种路径依赖,让他们在全新的商业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
1、传播沟通的老登化:从广播到自言自语
你想想,在电视、报纸、杂志主宰的单向媒体时代,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我负责说,你负责听。那时的传播法则,是简单、重复、高频。华与华的“爱干净住汉庭”、“小葵花妈妈课堂开课啦”,正是这种法则的极致体现。通过高昂的广告费,将口号植入到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简单粗暴,但行之有效。
但今天的社交媒体环境,早已不是那个样子。每一个消费者,都是一个独立的、拥有发声渠道和鲜明立场的个体。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他们渴望对话,渴望共情,渴望被看见。
老登企业家们依然固守着过去的传播逻辑,他们以为花钱找个KOL,发个生硬的广告,就能打动年轻消费者。但他们不知道,这种“我教你该怎么做”的爹味,会年轻人最本能的逆反。他们习惯了单向灌输,却不知道如何与消费者平等地交流。当他们面对消费者善意的调侃或尖锐的质疑时,本能的反应不是理解,而是傲慢地反驳、高高在上地教育。他们以为自己还是那个手握话筒、站在聚光灯下的权威,却没意识到,年轻的消费者已经把话筒抢到了自己手里。
新一代的消费者,在物质层面是“吃饱撑着”的状态,他们早已不满足于产品的功能性价值,而是满世界去寻找存在感、氛围感、情绪价值。他们消费一个品牌,往往不是因为它的功能有多么强大,而是因为这个品牌懂他们,能与他们同频共振。这就是为什么那些看似“无用”的内容,那些充满个性、温度和人文关怀的品牌,能够在短视频时代迅速崛起。
老登企业家们一定要理解一个道理:短视频时代的内核,是一个“内心极度逆反”的爆发时代,年轻人惯不了你一丁点。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放下身段,回归真诚,与消费者建立真正的连接。
2、决策模式的老登化:从经验到赌博
一个有趣而普遍的现象是,许多老登企业家都有一种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经验”。他们认为,在商海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对市场的判断早已炉火纯青,数据和模型不过是辅助工具。他们习惯了一言堂式的集权管理,习惯了在会议上拍板,所有人都必须无条件执行。
这种经验主义在过去或许可行,因为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市场变化速度缓慢,过去的成功经验往往能在未来复制。但今天的商业世界,充满了指数级的变化。一个赛道可能一夜之间就完全变样,一个行业可能因为一个新技术而彻底颠覆。
老登企业家们在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时,会本能地感到焦虑和不安,他们最熟悉的配方是:寻找一个熟悉的、成功的模式,然后进行复制。他们缺乏试错的勇气,更缺乏从失败中学习的机制。他们把“创新”挂在嘴边,但骨子里却对任何可能颠覆现有秩序的改变充满了恐惧。这种决策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赌博,赌的是未来会像过去一样。
当一个企业的大脑开始固化,它的身体就会变得僵硬。无法适应扁平化的协作,无法容忍自下而上的创新。会错过无数次微小的机会,直到有一天,这些被错过的机会汇聚成一股洪流,将它彻底淹没。
3、组织管理的老登化:从螺丝钉到无魂之躯
在老登企业家的眼中,组织更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而员工,则是机器上的螺丝钉。他们信奉层级森严的架构,认为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顺畅传递和指令的有效执行。他们用KPI和绩效考核来衡量每一个人的价值,用冰冷的制度来约束每一个人的行为。
这种工业化思维在过去是高效的,它能够保证大规模生产的标准化和可控性。但今天的企业,尤其是那些需要创新、需要活力的企业,早已不是靠“螺丝钉”驱动的了。90后、00后们,他们渴望的是价值感、自主性和成长空间。他们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工具,一个数字,一个可以被随意替代的零件。他们渴望被看见,被尊重,被赋能。
老登企业家们习惯了“听话文化”,他们喜欢那些“不惹事”、“肯吃苦”、“听指挥”的员工。而那些有想法、有主见、敢于质疑的年轻人,在他们的体系里反而成了“刺头”、“难管理”。当一个组织开始排斥最有创造力的人时,它就已经失去了未来的可能性。
一个组织如果只剩下冰冷的制度和僵硬的流程,它就会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员工们虽然每天按时打卡,按部就班地工作,但他们的创造力、他们的激情、他们的活力,早已在层层的官僚体系和无休止的内耗中被消耗殆尽。这样的组织,如何能够在变化多端的商业世界中生存和竞争?
4、人才使用的老登化:从压制到流失
老登企业家的组织管理困境,最终都会体现在人才的使用上。他们最典型的特征就是“论资排辈”和“重资历轻能力”。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的价值,往往和他进入公司的时间、爬过的层级直接挂钩。那些年轻、但有能力的人,往往被压制在底层,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
他们喜欢那些执行型的员工,因为他们能够忠实地完成任务,不会挑战权威。他们害怕那些有想法、有主见的人,因为这会打破他们建立的舒适区和权力结构。他们无法理解90后、00后的工作价值观,不知道这代年轻人不把工作当作生命的全部,他们追求的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是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仅仅是金钱和地位。
这种代际隔阂,最终导致了优秀年轻人才的流失。当一个年轻人发现,自己在一线拼搏奋斗的成果,最终只被一个靠资历坐上高位的中年人轻易否定时,他内心深处对公司的信任就会瓦解。当他发现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因为“不符合流程”、“没有先例”而被无情扼杀时,往往会选择离开。
这种人才的流失,不是偶然的,它是一个系统性问题,是老登企业家的组织文化与新一代人才价值观的根本性冲突。
二、老登企业家将死的内在逻辑
老登企业家们不是被某个具体的对手打败,而是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这种淘汰,源于他们内在思维模式的结构性缺陷,与外部环境变化的不可逆性之间的矛盾。
1、环境变化的不可逆:abc三股洪流
a.消费主力的代际更替
消费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70后、80后作为消费主力的时代已经过去,90后、00后正在成为新的市场主宰。这不仅仅是人口年龄的改变,更是消费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老登企业家们习惯了以“功能”和“性价比”为核心的产品思维,但年轻一代更看重产品的“情绪价值”、“社交属性”和“品牌故事”。他们购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需求,更是在表达自我,寻找认同。一个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的品牌,一个不懂他们语言的品牌,注定会被他们所抛弃。
b.媒体环境的根本性变化
过去,媒体是稀缺资源,是权力中心。电视、报纸垄断了话语权,品牌只要控制了媒体,就控制了传播。但现在,话语权下放了。每一个自媒体、每一个短视频博主、每一个消费者,都可能成为一个巨大的传播节点。
媒体环境从“单向传播”变成了“双向互动”。这意味着品牌不再能高高在上地“教育”消费者,而是必须放下身段,与消费者进行平等的对话。任何试图用过去的方式进行“降维打击”的行为,都将遭到年轻消费者本能的抵制。老登企业家们习惯的“买流量”模式,正在被“做内容”、“搞运营”所取代。
c.技术进步的加速度
数字化、智能化、AI技术的进步,正在以指数级的速度改变着每一个行业。这种变化速度,超越了许多老登企业家过去的经验和认知。他们习惯了线性增长,习惯了稳定的商业模式。但今天,一个小的技术创新,就可能颠覆整个产业。
他们要么因为看不懂、不愿拥抱新技术而被淘汰,要么因为转型缓慢、战略保守而被甩在后面。在技术面前,过去的资历和经验都失去了光环,唯一能决定胜负的,是学习能力和拥抱变化的勇气。
2、老登思维的缺陷
面对这三股不可逆转的洪流,老登企业家们所秉持的思维模式,显现出其根本性缺陷。
线性思维vs指数级变化:老登企业家们习惯于用过去的增长曲线来预测未来。他们相信,只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但今天的商业世界,充满了指数级的变化。他们用线性的思维去应对指数级的挑战,结果只能是:当他们还在为明年的5%增长而沾沾自喜时,竞争对手已经凭借一个创新,实现了100%甚至1000%的增长。
控制思维vs开放协作:老登企业家们的核心管理思想是“控制”。控制信息、控制权力、控制流程、控制员工。这种控制,在过去能够带来秩序和稳定。但在一个需要开放协作、需要跨界融合、需要快速创新的时代,这种控制思维成为了最大的阻碍。它扼杀了创造力,阻碍了信息的流动,最终导致了组织的僵化和迟钝。
存量思维vs增量创新:大多数老登企业家,其财富积累都源于对存量市场的收割和整合。他们习惯于在既定的盘子里争夺更大的份额。但今天的商业竞争,更多是围绕“增量创新”展开。谁能创造新的需求,谁能开辟新的赛道,谁才能赢得未来。老登企业家们习惯于守城,而不是攻城,他们擅长内卷,而不是外拓。
三、小登企业家未生的困境
老登企业家正在被淘汰,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趋势。但问题在于,接替他们的“小登企业家”们,却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成长困境。
1、资源壁垒:被垄断的入场券
小登企业家们,并非缺乏才华和抱负,他们最大的困境是,优质的资源已被老登们紧紧把持。
资金壁垒:创业不再是几个年轻人攒点钱就能开始得了的。技术创新、市场推广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但资本市场对年轻创业者并不友好,他们更愿意投资那些有“成功经验”的老登们,而不是那些看起来“不靠谱”的年轻人。
渠道壁垒:传统行业的渠道,被老登们经营了数十年,形成了坚固的护城河。小登们即便有好的产品,也难以进入主流渠道。而新兴的互联网渠道,流量费用越来越高,流量规则越来越复杂,年轻人即便擅长,也难以与大资本进行流量战争。
关系壁垒:许多传统行业,依然是靠关系和人脉来运作的。老登们经营了几十年的关系网络,是小登们无法比拟的。这使得小登们在市场竞争中,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
2、经验缺失:无法复制的历练
小登企业家们,虽然是互联网时代的宠儿,思维活跃,但他们普遍缺乏完整的企业管理历练。
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他们擅长从0到1,但往往在从1到100的过程中,暴露出管理经验的不足。他们擅长快速迭代、试错,但缺乏系统性的组织管理、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等传统经验。
他们中的许多人,是在互联网的快车道上成长起来的。他们擅长营销、擅长融资、擅长讲故事,但对于传统制造业、供应链、线下渠道的理解,往往是浅尝辄止。他们对B端业务的复杂性缺乏深入了解,这使得他们在进入传统产业时,容易犯下致命的错误。
3、社会环境制约:被误解与被规训
小登企业家们,还面临着巨大的社会环境制约。
信任缺失:社会对年轻企业家缺乏信任,更愿意将光环和荣誉赋予那些已经成功的“老炮”。媒体更愿意报道成功的老登,而不是正在成长中的小登。这使得年轻的创业者们,即便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也很难获得足够的关注和认可。
价值观的捆绑:整个社会依然在用传统的成功标准来衡量年轻人。许多年轻人即便有创业的梦想,也会因为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最终选择一份稳定的工作。在他们心中,“稳定”和“安全”的优先级,往往高于“梦想”和“自由”。
四、代际断层下的社会面貌
老登企业家将死,小登企业家未生,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在呈现出独特的面貌。
在企业层面:传统企业转型步履维艰,新兴企业难以做大。老登企业因为固有的模式而缺乏创新,只能在存量市场内卷。而小登企业,即便有了好的模式,也因为资源、经验的限制,难以突破规模化的瓶颈。
在行业层面:传统行业缺乏新鲜血液,创新动力不足,整个产业升级变得缓慢。而新兴行业,因为缺乏深厚的沉淀,往往呈现出一种浮躁化、泡沫化的倾向,短平快、赚快钱的模式大行其道,缺乏深耕精神。
在社会层面:就业市场出现结构性矛盾。老登企业招不到能与他们同频共振的年轻人,年轻人也找不到能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工作。这导致了人才的错配和浪费。消费市场出现严重的割裂,老登企业的产品越来越不受年轻人欢迎,而小登企业的产品,又难以触达更广泛的人群。
五、在断层中寻找新大陆
首先,老登企业家的自我革命。
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智慧。老登企业家们必须学会放下,放下权力,放下过去的成功经验,放下对“控制”的执念。这不是简单的放权,而是赋能。要学会与年轻人平等对话,理解年轻人的工作价值观,并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老登们要做的,是成为一个“伯乐”,而不是一个“皇帝”。他们要用自己的经验和资源,为年轻人保驾护航,而不是成为他们的天花板。
其次,小登企业家的加速成长。
小登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思维并非万能。他们要学会向老登们学习,学习他们对传统行业的理解,学习他们对供应链、对渠道、对组织管理的经验。
这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融合”。他们要用自己的互联网思维,去改造、去升级传统行业,将线上与线下、传播与产品、创新与管理进行深度融合。要学会从边缘领域切入,积累管理经验,并专注于长期价值,避免短期投机。
最后,社会环境的优化。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改变对年轻企业家的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提供更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降低创业门槛,打破资源垄断。媒体要承担起责任,更多地去报道那些正在成长的、有价值的小登们,而不是只关注那些已经成功的“老炮”。
必须承认,老登企业家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但我们不能让他们的时代就此落幕,而是要让他们的经验成为小登们成长的基石。
老登企业家将死,这是历史的必然。
小登企业家未生,这是当下的困境。
而我们正在做的,就是用我们的思考和行动,去加速他们的诞生,去弥合这个断层,去迎接一个全新的、充满活力的商业时代的到来。
——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