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首堂“必修课”,山东航空学院外国语学院学院党委深刻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将军训作为“思想铸魂工程”的实践载体,以“时代精神”为底色、以“家国情”为脉络、以“青春志”为注脚,在汗水与传承中为2025级学子厚植精神底色,在磨砺与成长中锚定人生航向。
系统谋划强根基,注重前期筹备
军训成效好不好,前期筹备是关键。自6月起,学院党委便将军训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清单,成立由党委书记、院长任双组长的军训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思想教育、后勤保障、安全督导4个专项工作组,先后召开3次党委会专题研究方案,5次学工联席会细化任务分工,形成“党委统筹、部门联动、师生协同”的工作格局。
8月中旬,针对新生特点与今年军训新要求,学院组织学生工作队伍、新生班主任、承训教官召开“军训+育人”专题研讨会,提出新工作法——以“立德树人”为主线,贯穿“思想引领”与“军事训练”维度,聚焦“仪式教育、实践锻炼、文化浸润”抓手。9月初,学院召开新生班主任助理培训会,从“角色定位、沟通技巧、应急处理”等方面开展专题辅导,这支由20名优秀学生、学生干部组成的“引路人”队伍,提前深入新生群,通过“一对一”线上答疑、宿舍走访等方式,提前搭建起“师长—学长—新生”的情感联结桥梁。
温情护航润心田,打造温情港湾
军训期间,辅导员、老师与学生干部组成的“护航团”全天候驻守训练场,他们手机24小时畅通,随时准备应对各类突发状况——当新生扭伤脚踝时,辅导员樊雅琳二话不说背起学生奔向医务室;当新生中暑晕倒,学长学姐一边将其扶到阴凉处一边奔走购买冰镇绿豆汤;当拉练期间新生身体不适时,跟练的老师与学生干部立刻采取应对措施,给予关怀与照顾;更有夜间倾心交谈,辅导员与新生围坐操场边,倾听烦恼、分享经验、疏导情绪。她们在烈日与汗水中,用行动诠释了“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的深刻内涵。
思想引领聚合力,厚植家国情
军训不仅是体能的淬炼场,更是精神的播种机。学院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任务贯穿全程,以“历史纵轴”与“时代横轴”为经纬,在军训中深植家国情怀的精神根脉。
家国情怀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融入血脉的精神原乡,成为新时代青年奔赴星辰大海的底气与方向。组织新生参加校级开学典礼暨军训动员大会,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班会,让“知校、爱校、荣校”的情怀扎根心田。组织拉练,将军事训练与劳动教育、国防教育深度融合,让家国情怀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精神力量。学院将“个人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勾连,在队列训练中强调“令行禁止”的纪律意识,让新生懂得集体二字的重量,让新生在战术演练里体悟“团结协作”的深刻道理。
严管厚爱促成长,锻造热血青春
今年,外国语学院的军训管理坚持严字当头、爱在其中:一方面严格遵循军训管理要求,每日进行考勤登记、训练考核,对迟到早退、作风松散等问题零容忍;另一方面建立谈话制度,辅导员每天与5-8名新生谈心,及时疏导训练中的畏难情绪,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位新生因低血糖晕倒,辅导员第一时间送医并陪伴输液;有位同学因想家躲在被子里哭,班主任得知后特意安排同乡学姐陪她散步谈心。
军训期间的特色活动更是成为学生成长的“加速器”:叠军被大赛中,新生们依据教官的教法反复练习;医疗救护培训中,学生们认真学习心肺复苏、止血包扎技能;军歌比赛中,外国语学院深情演唱《强军战歌》,表达对祖国诚挚的热爱……
以训为始,向光而行
外国语学院将以此次军训为崭新起点,持续深化思想引领,夯实育人根基,将迷彩精神内化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底色,外化为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广阔天地中绽放绚丽光彩,让国防教育在新时代育人工程中焕发蓬勃生机。
记者 潘理溱 通讯员 梅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