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八十岁的容庚重登讲台,白发唐装的身影刚站稳,一句“研究学问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便惊了全场。
更令人哗然的是,他随即在黑板写下十字箴言:“成名有捷径,生财有大道”。
![]()
图片来源网络
在1970年代的中山大学中文系课堂上,这句看似颠覆传统治学观的话,让旁听的学子面面相觑。
“捷径”:不循旧路的治学智慧
容庚口中的“成名捷径”,从来不是投机取巧的旁门左道,而是“找准方向+主动破局”的治学智慧。
这智慧早在他青年时便已显露,民国初年,20多岁的容庚在东莞中学教书,痴迷古文字却苦于资料匮乏。
![]()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金文研究受限于体例,学者多零散考证,尚无系统典籍,他索性凭着一股韧劲,手抄历代金文资料,用钢板蜡纸油印成《金文编》初稿,冒失地寄给了学界泰斗罗振玉。
这一举动在旁人看来近乎莽撞,却成了他治学路上的“捷径”,罗振玉见书稿体例新颖、考据扎实,竟亲自回信赞赏,不仅资助他北上求学,还将其推荐给王国维。
1922年,容庚携稿入北大读研,三年后《金文编》正式出版,王国维亲作序言,称其“铨释精确,体例谨严”,这部书也成为中国首部突破传统体例的金文大字典。
这种“主动输出、借力成长”的思路,正是他“捷径”的核心,比起闭门造车等待认可,不如主动创造被看见的机会。
![]()
图片来源网络
1926年,34岁的容庚被聘为故宫古物鉴定委员,成了委员中最年轻的一位,彼时学界对青铜器断代争论不休,有人奉宋代金石学为圭臬,有人笃信新出土实物证据。
容庚没有陷入派系之争,反而把争论当成“积累素材的捷径”:白天他穿梭于各学术沙龙,认真记录不同观点的论据。
夜晚则泡在故宫库房,对照实物逐一验证,为了留存史料,他还想出“曲线救国”的办法给看守库房的工作人员递香烟、借相机,悄悄拍下所有青铜器的细节照片。
![]()
图片来源网络
这份“钻营”并非为了私利,而是为了构建更严谨的研究体系,历经八年整理,他的《商周彝器通考》问世。
首次将考古学方法融入青铜器研究,理清了商周彝器的断代标准,直接推动这一领域迈入近代学术范畴。
后来容庚对弟子坦言,自己一生真正拿得出手的就是《金文编》和《商周彝器通考》两本书“其他都是充数的”。
这种对核心目标的专注,正是“捷径”的另一层深意:不贪多求全,集中精力攻克关键难题,反而能事半功倍。
“大道”:以藏护宝的生财逻辑
如果说“捷径”是他治学的方法论,那“生财有大道”则藏着他对文物的赤子之心。
容庚从不讳言自己“懂赚钱”,但他的“生财”始终围着“护宝”打转,抗战爆发前,北平琉璃厂的古董商们都知道。
这位戴眼镜的学者眼光毒辣,且出手“精准”,有次他听闻某商号有一批濒临外流的青铜器,当即四处筹措,借得一千银元扫购半条街的旧货、
![]()
图片来源网络
挑出珍品后转卖部分藏品,再用赚来的一千银元精选更有价值的文物。
这种“低买高卖”的操作,在文人圈子里曾引来非议,但容庚从未辩解,直到《容庚传》披露细节人们才知晓,他“挟破书游福隆寺”二十年。
每次淘货都优先选择濒危的国宝级文物,有个古董商曾想将一件商代青铜觚卖给外国收藏家,容庚得知后连夜登门,软磨硬泡将其留下。
事后坦言“那笔钱是我三个月的薪水,不吃不喝也要保住它”,他的“生财大道”,本质是“以藏养藏”的智慧,用对文物价值的深刻认知,在乱世中为国家留存文脉。
箴言终解
这份“大道”的终极归宿,是毫无保留的奉献,1949年后,容庚开始分批捐赠文物,1956年,他将50多件珍贵青铜器捐给中国国家博物馆。
其中包括商代晚期的“宰甫卣”等国宝,1979年,他又向广州市博物馆捐赠95件青铜器、一批甲骨及百余幅书画,晚年还陆续向广州美术馆捐出大量书画,总计达1083件(套)。
![]()
图片来源网络
捐赠时,他对博物馆工作人员说:“门打开自己拿,真伪不问我”,这份坦荡背后,是对国家的绝对信任。
有人翻出他“生财有大道”的话攻击他,他只是淡然回应:“赚钱是为了藏宝,藏宝是为了捐给国家,何错之有?”
这番话,道破了他一生的底色:治学求“捷径”是为了更高效率地钻研学问,生财走“大道”是为了更长久地守护文明。
结语
如今再看容庚八十岁时写下的十字箴言,哪里是什么“狂言”,分明是一位老者用一生沉淀的通透。
他打破了“治学必苦”“文人耻于言利”的刻板认知,证明智慧能让学问之路更通畅,良知能让财富之用更高尚。
![]()
图片来源网络
这位白发唐装的老者,用油印书稿开启治学之路,用相机留存文物记忆,用慧眼在乱世藏宝,用赤诚将国宝献国。
他的“捷径”与“大道”,早已超越了个人成败,成为中国文人守护文脉的精神范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