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太邑山乡被一层浓郁的秋意包裹。山间的晨雾还未散尽,乌栖村的核桃林里已传来此起彼伏的敲打声;田埂上,白芸豆的藤蔓爬满支架,饱满的豆荚垂坠其间;山脚下的小米椒地里,鲜红的果实点缀在绿叶中,像一串串燃烧的火焰。这一派“硕果满枝、产业兴旺”的丰收图景,诉说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一大早,乌栖村民郭文标的身影已穿梭在自家核桃林里。他手持长竹竿,对准枝头饱满的核桃轻轻一敲,“噼里啪啦”的声响中,裹着青皮的果实滚落草地,带着山野的清新气息。半小时后,就装满了两箩筐新鲜核桃。
大理视点 | 秋染太邑山乡 绘就乡村振兴丰收图
“今天打的是黄皮核桃,我们村的主力品种!”郭文标擦了擦额头的汗,语气里满是欣喜,“全村家家户户都种核桃,黄皮和草果这两个品种最多,每家最少600棵,我家有800多棵。”说话间,他捡起一颗核桃,剥开外皮,露出油亮的果仁,“今年行情比前两年好,价格涨了些,而且果子质量特别棒,这季节忙得累,但心里甜!”
郭文标的喜悦,沿着产业链流向更广阔的市场。在不远处的已早村,经销商李信华的核桃加工厂里,机器声与分拣声交织成热闹旋律。小院中,刚收购的青皮核桃堆成小山,一筐筐送入去皮机,转眼间褪去外衣,露出饱满的果核。“做核桃生意20多年,这两天每天收三四十吨青皮核桃,去皮加工10多吨,全销往昆明、成都等地,就盼着中秋节前能卖个好价钱,让农户们多赚点儿!”李信华边看加工进度边说。
太邑乡的丰收图景里,既有传统产业的稳健,也有新兴种植的活力。与核桃林的热闹不同,乌栖村的白芸豆种植基地里,更多的是“精耕细作”的专注。乡里的技术员站在比人还高的藤架边,指尖捏着芸豆藤蔓顶端的嫩芽,耐心讲解着管护技巧。“把顶端的嫩芽掐掉,养分就能集中供给豆荚,产量还能再提一提。”
一旁的种植户李如军听得格外认真。他今年种了30多亩白芸豆,全是村里新引进的品种。“往年种老品种,亩产也就200斤左右,今年换了新品种,加上技术员常来指导,看长势最少能到400斤!”李如军笑着算了一笔账,“按市场价算,今年光白芸豆就能多赚不少,大家种地的信心更足了!”
李如军的这份信心,源于乌栖村对“老产业”的“新改造”。乌栖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绍飞坦言,多年来,村里的白芸豆因技术落后、管理粗放,产量一直上不去。“太邑乡党委政府帮我们对接,去云龙县关坪乡考察学习,还引进了大理大学的先进技术和优质豆种。”李绍飞指着连片的芸豆田说,“今年我们试种了103亩,现在看亩产翻了一倍多,按当前价格算,每亩增收1500元到2000元。下一步,我们还要把这个品种和技术推广给更多村民!”
从“低产低效”到“高产高效”,小小的白芸豆不仅让农户看到产业升级的希望,更让太邑乡摸清“科技兴农”的路径,通过引进优质资源、强化技术支撑,传统产业也能焕发新活力。
沿着蜿蜒的山路往下走,己早村的小米椒种植基地里,连片的火红撞入眼帘。村民们挎着竹篮,指尖在绿叶间翻飞,熟练地采摘着成熟的辣椒,不一会儿竹篮就装得满满当当。这抹红色,是他们眼里“增收的颜色”。
“以前村里就种玉米、小麦,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己早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茶亚娟说,这几年村里在产业发展上寻求突破,今年种了260多亩小米椒,眼下正进入采摘期。“预计亩产1.2吨左右,市场价5元1公斤,我们靠‘党总支+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进,农户根本不用愁销路。”
这一模式,正是己早村破解“产业单一、效益低”的关键。企业提供技术,合作社负责管理,党总支搭建平台,农户只需安心种植,种苗、技术、销路难题全解决。“‘抱团发展’降低了风险,大家拧成一股绳干。”茶亚娟说。第一批辣椒已成熟待售,村民脸上满是期待。
核桃稳底盘、白芸豆提效益、辣椒拓新路,太邑乡的秋季丰收,不仅是眼前的硕果,更是乡村振兴的清晰布局。“我们紧扣‘一村一品’思路,既要守好老本行,也要闯出新路子。”太邑乡党委副书记罗向鱼说,己早村的小米椒靠着“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已经聚起了不少农户一起干,初具规模;乌栖村的白芸豆长得旺,市场也看好。“接下来,我们还会和企业把产业链绑得更紧,让特色种植的规模再上一个台阶。”
眼下的丰收只是起点,太邑乡的产业布局早已不止于“秋收”。罗向鱼表示,太邑乡将重点推进产业提质工作,持续地在己早抓好生态黑毛猪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强化养殖技术指导与市场对接,稳步提升养殖效益;在乌栖村继续探索仿野生松茸的试种,结合当地的生态条件,优化种植技术,培育乡村产业新增长点;在者摩村以云茶谷为核心示范点,整合生态、茶旅等资源,推动特色旅居康养产业落地见效,拓宽乡村振兴增收的新路径。
夕阳西下,太邑山乡的轮廓被染成金色。核桃林里的敲打声渐渐平息,装满鲜核桃的卡车驶向加工厂;白芸豆田边,农户们带着技术员的叮嘱回家;小米椒地里,最后一袋辣椒被装上货车,朝着山下驶去。
这片土地上,丰收的故事仍在继续。从传统产业的坚守到新兴产业的探索,从技术引进的突破到模式创新的实践,太邑乡正以“秋实”为笔,在山乡大地上绘就产业兴旺、百姓富足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记者:大理视点节目组
编辑:陈琳玲
值周:张辉 胡亚玲
主编:李胜
生态环保普法宣传小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四章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第四十三条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排污费应当全部专项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或者挪作他用。
依照法律规定征收环境保护税的,不再征收排污费。
第四十四条国家实行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由国务院下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分解落实。企业事业单位在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时,应当遵守分解落实到本单位的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第四十五条国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
实行排污许可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要求排放污染物;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