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看不下去!
全红婵才刚去暨南大学报到三天,有些人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对她指手画脚!
人家一个18岁的世界冠军,为国家拿了那么多荣誉,安安心心去上个学,怎么就这么难呢?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全红婵入学风波
2025年9月13日,全红婵穿着一件简单短袖和牛仔裤,走在熙熙攘攘的暨南大学人群中。
她低调得和周围刚入学的新生没什么两样,只想安安静静完成报到,像个普通学生那样融入校园。
只是,这份低调并没持续多久。
在报到点,有同学一眼认出了她,四周的目光迅速聚焦过来。
刚满18岁的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简单打了个招呼就快步离开,手中紧紧攥着刚领到的学生证和新生礼包。
开学典礼那天,全红婵换上了学校发的黄色T恤,作为新生代表坐在第一排。
当校长念到她的名字时,全场顿时响起热烈掌声。
她立刻站起来,认真鞠躬。
能看出她有些紧张,手不自觉地捏着衣角,但脸上的真诚却没有丝毫掩饰。
体育学院院长苏炳添也特地前来和她聊天。同样身为运动员,他最能理解全红婵这些年的付出与不易。
两人没多说客套话,更像是前辈与晚辈之间拉家常。
全红婵还从家乡带来了特产送给苏炳添,并将在巴黎奥运会期间穿过、并亲笔签名的出场服捐赠给了学院。
那件衣服见证过她站上冠军领奖台的荣耀时刻,整个场面温暖而充满希望。
谁也没想到,这些校园生活的片段被传到网上后,评论区的风向悄悄变了。
有人指出她看起来胖了一些,还有人毫不客气地说她不太像运动员,倒有几分像歌手伍佰,更有人恶意揣测她“丢了国家的脸”。
甚至有位网红公开发文质疑,称她当年能夺冠不过是靠尚未发育的身材压住了水花,言语间充满不屑。
这些刺耳的声音仿佛一夜之间冒了出来。曾经被誉为天才少女的全红婵,突然成了被攻击的对象。
可事实,真的如他们所说吗?
体重遭质疑
刚满18岁的全红婵,现在身高1米60,体重48公斤。
回想四年前东京奥运会时,14岁的她还只有1米43,体重38公斤。
这本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发育现象,可偏偏成了有些人指责她的借口。
其实了解跳水项目的人都清楚,运动员的体重浮动通常不能超过一公斤。
全红婵在这方面一直严格遵守,从没有放松过。
她的启蒙教练陈华明就公开说过,全红婵每天要称重十几次,对体重的控制精细到了以克为单位的程度。
就连跳水前辈高敏都提到,发育关是每个跳水运动员都得面对的挑战。
身体变化会直接影响动作完成质量和水花效果,这可不是单靠自律就能完全控制的。
营养学家范志红也解释,全红婵的体重变化涉及遗传、训练压力和长期饮食管理等好多因素,不能简单归因为努力不够。
除了身材变化,还有人质疑她的学历,觉得她没文化不该上大学。
甚至误以为体育生不用考试就能入学,这些说法其实都不符合事实。
全红婵在体校和省队训练的时候,从来没中断过文化课学习。
因为训练安排得特别紧凑,学校专门派老师上门给她上课,她自己也会挤时间参加线上学习。
一步一步把中学课程学完,顺利毕了业。
后来,她凭着“国际级运动健将”的称号,按照国家规定的运动员免试入学政策进入暨南大学。
整个过程合理合规,根本不是别人说的走捷径。
她的跳水之路也走得并不容易,荣誉背后全是一路的艰辛。
7岁那年,她被教练发现有跳水天赋,从此和跳水结了缘。
14岁拿下全国冠军,才算真正在跳水界崭露头角。
进入国家队还不到一年,就站上了奥运会最高领奖台。
到现在,她已经参加了两届奥运会,拿了三枚金牌,还收获了不少世界冠军头衔。
这些成绩,全是用汗水甚至伤病换来的。
就像2025年5月,她因为腰部旧伤复发,没办法只能退出比赛。
那种想拼却没力气的遗憾,大概只有她自己最能体会。
全红婵的父亲全文茂是一位朴实的农民,他此前就表示,希望女儿若未夺冠也不要遭到指责。
如今看来,这份担忧并非没有来由。
而全红婵自己曾在一次采访中轻声问过,如果她不跳水了,大家还会不会喜欢她。
这个问题背后,藏着她未曾言说的压力。
别苛责成长的她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风波,暨南大学没有过多回应,而是直接用行动表达了对全红婵的支持。
学校专门为她开设了“二沙精英班”,学制最长可延至8年。
课程安排也会根据她的训练和比赛节奏灵活调整,确保她既能专注学业,又不耽误体育事业。
而全红婵社交账号的评论区里,温暖的声音也渐渐占据了上风。
不少网友留言说,无论胖瘦,她始终是那个让国旗在国际赛场上高高升起的女孩。
也有人觉得,如今看到她展露普通人的真实一面,甚至觉得更加亲切和可贵。
但这些鼓励,真的能完全抵消恶意评论带来的伤害吗?
事实上,不止全红婵,从刘翔、吴艳妮再到她,我们似乎总容易对运动员陷入两种极端的情绪。
在他们创下辉煌时毫不吝啬赞美,仿佛他们完美无缺。
可一旦表现出现波动,或只是像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自然成长,批评和质疑就汹涌而来。
很少有人真正想过,他们常年承受的压力远超常人想象,而背后付出的努力与牺牲,也往往被轻易遗忘。
全红婵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跳水。
当很多同龄人在校园里悠闲散步、与朋友畅谈时,她却在训练馆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翻腾与入水。
如今,她只不过想补上那段曾经缺席的校园时光,安静地读一本书、听一堂课,尝试像每一个普通女孩那样,体验真正的生活。
这有什么不对呢?
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学会更加尊重和理解运动员。
不必在他们巅峰时过度吹捧,更不该在他们正常成长、尝试更多人生可能时轻易否定。
全红婵早已用一块块金牌为国家争得荣誉,也为众人带来太多鼓舞与感动。
现在,或许是时候轮到我们,用最基本的善意和支持去回报她。
真心希望全红婵能够安安静静地完成学业,踏踏实实地继续训练。
无论她未来是选择在跳水的道路上再攀高峰,还是尝试新的方向、开启别样人生,都值得被平等、温暖地对待。
毕竟,就凭她曾经那些掷地有声的努力和付出,她早已配得上这一切。
结语
希望我们都能用更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全红婵的选择,多给她一些鼓励,少一些不必要的质疑。这份支持不仅仅是因为她曾为国家赢得荣誉,更因为她也是一个在努力成长、认真生活的年轻人。
参考文献:
1.南充政法:《全红婵入学了,院长是苏炳添!》2025-09-16
2.济宁新闻:《全红婵到暨南大学报到,给院长苏炳添送了一份特别“礼物”》2025-09-16
3.环球网:《全红婵现身!回应退赛原因……》2025-05-2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