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大学、天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天津市文史研究馆
承办单位:天津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天津市书法家协会、天津美术馆、天津市美术家协会、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政府、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
开幕式时间:2025年9月23日上午10:45(左右)
展期:9月23日——-10月11日
地点:天津美术馆一号厅(天津市河西区平江道60号)
前言
时维乙巳,孟秋清晖,文脉赓续,艺道昭彰。
今岁适逢王学仲先生百年诞辰,谨以丹青翰墨为舟,手泽文献为楫,溯游于先生浩瀚静深之艺文江海,旨在仰止其融贯中西、守正出新的巍峨高峰,缅怀他崇德尚艺、为国为民之光辉一生。
王学仲先生,是集诗人、学者、书法家、画家于一身,底蕴深厚、成就卓著的一代艺术大师,是中国精神在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当代士人典范。作为诗人,先生文笔捭阖古今,信手拈来,沉郁苍凉,尽显汉魏风骨;作为学者,他深研东西方美学传统,覃思精研构建“黾学”体系,滋养后学无数;作为书法家,碑帖兼修,诸体俱臻,东渡西行,薪传文心;作为画家,融传统笔墨于现代意象,涉笔处皆具襟怀高格。
本展依先生治学脉络与创作维度,特设诗人、学者、书家、画家四大篇章。遴其手稿、讲义、草图、笔记、书画精品及文献实物近百件,试图由纵向文脉承传与横向艺路互鉴的双重语境中,使观者循着墨痕笔意,穿越时空与先生对话,感受那份融汇百家、自成一格的学术气度,体会立于东方却胸怀世界的文化先觉者如何以毕生实践,铸就令人景仰的人文高峰。
斯人虽远逝,来者尤可期。愿观者循此每一纸绢素中悟到先生“扬我国风 励我民魂 求我时尚 写我怀抱”的文化自觉,每一笔痕墨迹间触及穷其一生镌刻的“欧风汉骨,东学西行”之学术丰碑。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黾园灯火,永昭后学。
《汉骨民魂》 孙列 作
王学仲(1925年9月23日-2013年10月8日),谱名学仲,表字黾子,别号呼延夜泊,晚号黾翁。1925年生于山东省滕县(今滕州市),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起在天津大学任教,创立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兼任南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及日本筑波大学客座教授,王学仲艺术研究所荣誉所长,曾任联合国世界教科文卫专家组成员、国家文化部国画创作组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二届、第三届副主席、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代书画学会名誉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第十一届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届、十二届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南开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和日本国立筑波大学客座教授、俄罗斯美术研究院荣誉院士等职。
在先生勤勉的一生中,不仅创作了大量的国画、油画、书法、篆刻作品,出版了《夜泊画集》、《王学仲美术、书法、文艺论文集》、《王学仲画集》、《王学仲书艺》、《中国画学谱》、《书法举要》、《墨海四记》、《黾勉集》、《王学仲散文集》、《三只眼睛看世界》、《王学仲短诗选》、《王学仲书画旧体诗文选》、《王学仲诗词选》、《吼哈》等近百种诗歌、辞赋、散文、小说、文论和书画作品集,并培养了一大批在全国文学艺术界享有盛誉的弟子门生,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了新中国的文学艺术事业和教育事业。王学仲长期深入地继承了中国书画的优良传统,提出“碑、帖、经三派论”,这是继明代董其昌“南北宗论”,清代康有为“南帖北碑论”之后,对中国书法理论的卓越贡献;他借鉴了西洋艺术的诸多营养后提出“世界美术思潮中心东移刍论”,横亘于中西艺坛的广阔视野之上,提出“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的“四我精神”;自觉地将诗、书、画熔为一炉,大胆革新,成功地总结出“表象、意象、气象、空象、色象”的“五象论”,开创了中国现代文人画派,创立了囊括哲学、伦理学、美学为一体的“黾学”学派,并阐释“蔽明论”、“归衡说”学旨。
王学仲曾获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颁发的世界文化和平大奖、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届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第七届造型艺术成就奖(我国当代文艺界的最高奖)、天津市首届鲁迅文艺奖。建有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山东省滕州市王学仲艺术馆、山东省曲阜市王学仲绘画馆、江苏省徐州市王学仲艺术展览馆(黾学书院)等地多处收藏、研究王学仲艺术、黾学弘旨的馆所,传道授业、恩泽后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