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中医古籍《石室密录》的内容翻译成白话文,旨在使这部珍贵的中医古籍更加贴近现代读者,让更多人能够轻松理解并受益于其中的中医智慧。希望通过翻译能够架起一座桥梁,连接古代医学与现代人群,让中医之道得以传承与发扬。文中提及的药方与方剂,仅供学习参考之用,如需应用,请务必查阅原著并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卷四(御集)
扬治法
论气沉血滞
天师说:扬治法,是针对那些气沉而不能上升、血滞而不能流动的情况。气得到扬举就能舒展,血得到扬举就能活动。如果气沉抑不扬,就必然会出现呃逆(指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制的一种病症)或半身不遂(中医病症名,指一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之类的病症。必须用药物来扬举它们,使气舒展、血活动。
药方如下:当归三钱、白芍三钱、黄芪三钱、白术三钱、柴胡五分、熟地五钱、升麻五分、人参一钱、茯苓一钱、川芎一钱,水煎服。
这就是八珍汤。妙处在于气血平补,如果用甘草而不用黄芪,那就不是八珍汤了。气血平补,没有偏颇,然后再用升麻、柴胡来扬举,使气血流动,自然就不会有气并血而成半身不遂的病症,也不会有血并气而成呃逆的病症了。这就是扬治法的重要性,所以我又专门设立这一法门。
如果只补阳而不补阴,那么阳气旺盛而阴气就会更加消耗; 如果只补阴而不补阳,那么阴气旺盛而阳气就会更加衰微。所以必须阴阳兼补,扬治法才能有益,不能与发散法混为一谈。
张公说:阐发得如此细微,真是无可挑剔啊!
痰治法
天师说:痰治法,是针对痰塞于咽喉之间的情况而设立的。虽然这是小病,但大病往往由此而生,所以古人另外设立法门来治疗。然而,古人所立的方子,都只是治疗痰的表象,没有触及到痰的根本。因此,我设立了二陈汤,来治疗上、中、下三焦新病、久病、暂时或长久的痰症,但效果并不显著。现在,我另外设立三个方子,一个治疗初起的痰症,一个治疗已经发病的痰症,一个治疗久病的痰症。虽然痰病有很多种,但都不能超出我的这三个方子的治疗范围。
论治初起之痰
初起的痰症,就是伤风咳嗽吐痰。
药方如下:半夏一钱、陈皮一钱、天花粉一钱、茯苓一钱、甘草一钱、苏子一钱,水煎服。两剂药就可以消痰了。
这个方子是治疗上焦的痰。其实,上焦的痰,只在胃中而不在肺。去掉胃中的痰,肺金之气就会清肃,火就不会上升了。
论已病之痰
已经发病的痰症,痰在中焦。必须观察痰的颜色是白是黄来辨别,这一点非常重要。黄色的痰,是火将要消退的迹象;白色的痰,是火正旺盛的表现。火旺盛的,应该用寒凉的药;火将要消退的,应该加祛逐的药。我现在立一个方子,都可以治疗。
药方如下:白术三钱、茯苓五钱、陈皮一钱、甘草一钱、白芥子三钱、栀子一钱。如果是火痰,加枳壳五分;水煎服。
这个方子其实是健脾的方子,不是祛痰的方子。然而,痰多的原因,大多是由于脾气湿。现在健脾,水湿之气就会下行,水湿既不留于脾中,又怎么会向上涌出呢?何况又加了消痰的圣药,痰哪有不安静、不迅速消亡的道理呢?
论久病之痰
至于久病的痰症,绝对不能按照脾湿生痰的理论来治疗。因为久病不愈,没有不肾水亏损的。不是肾水泛滥为痰,就是肾火沸腾为痰。这是久病之痰,应当补肾来祛逐它。
药方如下:熟地五钱、茯苓三钱、山药三钱、薏仁五钱、芡实五钱、山茱萸三钱、北五味子一钱、麦冬三钱、车前子一钱、益智仁三分,水煎服。
这是治疗肾水泛滥为痰的圣药。如果是肾火沸腾为痰的,加肉桂一钱。这个方子的妙处,全在于补肾的药物,同时又兼有祛湿、化痰的药物。水进入肾宫,自然变化为真精,又怎么会有升腾为痰的情况呢?这是治疗下焦有痰的方法。
有了这三个方子,再看是什么病症,就可以根据病情出入加减,治疗痰症就没有什么遗漏了。
张公说:这三个方子非常妙,可以作为治疗痰症的圣方。然而,我还有方子。初起的痰症,可以用天师的方子。已经发病的痰症,我的方子也很好,并附在后面。
药方如下:白术三钱、茯苓三钱、陈皮一钱、天花粉二钱、益智仁三分、人参三分、薏仁三分。有火的,加黄芩一钱;无火的,加干姜一钱,水煎服。
这个方子也是健脾去湿的,而且不耗气,不助火势,两剂药痰症就会自消。久病的痰症,用我的六味地黄丸汤加麦冬、五味子,确实有奇效,可以与天师的方子一起流传千古。如果是无火的,加附子、肉桂就可以了。
论顽痰
华君说∶我还有两个方子,治疗痰症久而成老痰的。
第一个方子,药方如下:白芍三钱、柴胡一钱、白芥子五钱、茯苓三钱、陈皮三分、甘草一钱、丹皮二钱、天花粉八分、薏仁五钱,水煎服。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用白芥子为君药,薏仁、白芍为臣药,柴胡、天花粉为佐药,使老痰无处可藏,自然渐渐消化。这个方子可以用八剂,老痰无不消除的,方名“消渴散”。
第二个方子,治疗顽痰成块而塞在咽喉的,这就是顽痰;留在胸膈而不化的,就是老痰。
药方如下:贝母三钱、甘草一钱、桔梗三钱、紫菀二钱、半夏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三钱、神曲三钱、白矾一钱,水煎服。
这个方子的妙处在于贝母与半夏同用,一燥一湿,使痰无处藏身,而且又有白矾来消块,桔梗、紫菀来驱邪,甘草调和中央,哪有不奏效如响的呢?这两个方子也不可废弃。
(注:对于火沸为痰反而加肉桂这一点,有人认为这是火不及而被水所折的现象。李子永注)
来源:《石室密录》(清·陈士铎)
翻译:小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