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 李丽 大众日报通讯员 路洲 纪宗玉
近年来,肥城市围绕深度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增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健康需求这一核心目标,最大限度激发县域医疗机构的潜能与活力,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从“多张网”到“一张网”
打通医疗服务数据壁垒
为打破医疗服务的空间限制,肥城市加大信息化投入,推动两家医共体牵头医院搭建起医学检验、影像诊断、远程会诊、消毒供应、病理诊断、远程心电六大资源共享中心,将所有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网络体系。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可实时上传患者的影像、心电图等检查数据,基层医生能与上级医院专家同步开展线上会诊;镇街卫生院以往无法独立开展的医技检查项目,只需启动远程会诊服务,就能获得上级专家的专业支持,将过去各自独立的“多张检验检查网”整合为高效协同的“一张网”,真正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从“单管病”到“管健康”
构建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
慢病管理是医共体服务创新的重要方向,肥城市积极打造“医防融合”新模式,大力推进“三高共管、六病同防”,两家医共体牵头医院与卫生院全部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构建起区域一体化的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体系。与此同时,肥城市组建288个家庭医生团队,并在社区设立嵌入式“家庭医生工作站”。家庭医生团队定期开展入户巡诊,及时掌握居民身体状况,开展健康宣教与就医指导,引导群众实现有序就医、分级诊疗。
从“病人跑”到“专家跑”
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
肥城市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通过设立县乡联合门诊、联合病房,组织专家下沉坐诊、开展技术指导与带教等多种形式,帮助镇街卫生院、村卫生室提升服务能力。目前,肥城市已有60余名县级医院业务骨干长期驻点基层,3名专家担任基层医疗机构业务院长,16个“基层名医工作站”与县乡联合病房实现常态化运行
2024年肥城市基层医疗机构出院较往年同期增长7.51%,基层医疗机构床位使用率提升到89.31%,初步形成“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重病有序上转”的就医新格局。
下一步,肥城市将持续完善医共体运行机制,让优质医疗服务更均衡、更便捷地惠及每一位群众。
来源:大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