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嫱 本报通讯员 李冉
阅读提示
今年6月以来,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总工会从农民工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将技能培训课程时长压缩到2个小时,让技能学习变得轻松可行。该课程推出以来,不仅让农民工学员收获了实用技能,更让越来越多务工者重拾职业自信。
“谁能想到,就这短短2小时,不仅让我实打实入了茶艺的门,更让我清晰了职业发展的新路子,找工作的底气更足了!”9月16日,提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总工会推出的“2小时微课”,来自城阳区上马街道育英路社区的孙鲁燕,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惊喜与感激。
自今年6月开课以来,“2小时微课”不仅让像孙鲁燕这样的农民工学员收获了实用技能,更让越来越多曾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的务工者重拾了职业自信。这场以短课时、高实效、广覆盖为特色的农民工技能提升行动,为学员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助力农民工群体提升就业竞争力、拓宽职业发展通道。
精准施策压缩课程时长
今年年初,青岛市城阳区总工会复盘前两年的农民工培训成效,在汇总就业服务建议与街道工会反馈时发现,区内农民工技能提升需求迫切。为此,城阳区总工会迅速组织谋划,积极联动优质专业培训机构,以购买服务的形式,开展2025年“城工技校”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并创新设计“2小时微课”培训形式。
“以往传统技能培训周期长,少则几天、多则几周,很难适配农民工群体的工作生活节奏。”城阳区总工会保障部部长黄书玲介绍道,“2小时微课”从农民工群体的实际需求出发,将课程时长压缩到2小时,保证他们能灵活利用上下班间隙、周末休息等碎片化时间参与学习,让技能学习变得轻松可行。
据介绍,前期调研显示,部分农民工文化水平有限,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存在困难。黄书玲说:“基于这一群体特征,‘2小时微课’的每节课只聚焦一个核心技能点,剔除所有冗余内容,重点突出实操性与实用性,确保学员能真正学懂、学会、学透。”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在培训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上,城阳区总工会同样做了充分考量。传统线下培训需要承担高额的场地租赁、固定师资等成本,且受限于场地位置与规模,服务半径存在明显局限,导致不少偏远社区、工厂的农民工即便有学习意愿,也因距离较远、交通不便等问题,难以参与到培训中。
为方便农民工就近参加培训,城阳区总工会打造“流动技能课堂”,把课堂搬到“家门口”,采取“送技能进社区”方式,将教学点设在社区活动中心、党群服务站等场所,真正实现“家门口学技能”。这种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培训组织成本,还能将优质培训服务延伸到更多角落。
让培训真正“对症解渴”
走进培训室,养老护理课程的教学现场热闹又有序。养老护理主讲培训师周歆媛正蹲在四角助行器旁,手把手向学员示范:“大家看,调试高度时先松开侧边卡扣,把助行器抬到自己手肘自然弯曲的位置,记住‘手肘弯一弯,高度在腕间’,这样走起来才省力又安全。”她一边念着操作口诀,一边热情邀请学员上前尝试,耐心纠正每一个动作细节。
“我这个年纪学习能力大不如前,培训时间一长就容易跟不上节奏,2小时的课堂刚刚好!”来自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演礼村的54岁农民工吴秀竹,道出了不少学员的心声,“比如这堂课,专门教养老护理中‘四角助行器安全使用’一个技能点,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没有复杂的理论,全是能直接上手的实用技巧,跟着学特别轻松。”
据周歆媛介绍,“2小时微课”采取“理论讲解+实操演练”的模式,其中讲解与实操比重达到3:7。通过流程化拆解步骤、口诀化简化记忆、场景化模拟应用,再加上高比例的实操练习,确保学员真正把技能“学到手、用得上”。
为了让培训真正“对症解渴”,前期,城阳区总工会根据就业市场热门方向、农民工实际诉求,与培训机构共同定制出养老护理、中西式面点、整理收纳等9个实用性强、适配度高的培训课程,精准匹配农民工对技能提升的迫切渴望。
在此基础上,全区8个街道工会立足辖区产业特色与用工企业实际需求,开展“点单式”选课,自主选定1门核心课程作为重点培训方向;农民工群体无需奔波,仅需通过所在基层工会,即可在对应街道完成报名登记。随后,街道工会根据最终报名人数、学员居住分布,灵活选定培训场地,最大限度降低农民工学习的时间与交通成本。
对“技能变现”有了热切期盼
“以前总觉得转行难、学新技能难,现在才发现,哪怕只是短期的精准培训,也能帮自己打开新的通道。”孙鲁燕感慨道。如今的她,不仅没了“怕坚持不下去”的犹豫,还主动打听茶艺进阶课程,计划系统学习茶文化与茶席设计,“说不定再过不久,我真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靠这门手艺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感觉生活更有‘奔头’了。”
同样收获满满的,还有吴秀竹。“‘2小时微课’帮咱涨了不少本事,现在手上有技能,心里也有底气了!”在后期反馈里,她进一步提出:“希望工会能帮我们多找些好岗位,咱也好把学到的本事用在实处。”这份对“技能变现”的热切期盼,也为后续技能培训与就业服务的衔接指明了方向。
截至目前,城阳区总工会开展的“2小时微课”已在全区8个街道结课,累计惠及400余名农民工。不同于以往侧重“短期技能灌输”的培训,此次“城工技校”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更注重“授人以渔”的长期价值,为后续岗位应用或生活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推动培训体系的完善,在现有基础上持续优化课程内容与教学重点,构建起‘培训—就业—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让‘城工技校’的培训更贴合农民工需求、更适配市场用工标准,切实助力务工群体突破职业发展瓶颈,用技能点亮更广阔的职业未来。”黄书玲说。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