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日,北京的天空还未散去阅兵的庄严余韵,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罕见的长文。与平日简短直接的话风不同,这次他字里行间细致回忆了二战时期中美并肩作战的历史,还提及美国“为帮助中国摆脱极不友好的侵略者”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军力结合时间节点与措辞,不难判断这里的“侵略者”指的是1940年代的日本。而特朗普选择在中国阅兵结束后,公开讨论这一段几十年来被美国主流避而不谈的话题,引发了各方关注。
这场于2025年9月3日在北京举行的阅兵式本身,正值中国庆祝重要历史节点,各类先进武器装备亮相,彰显国防实力。国内舆论一片自豪,而国际上目光聚焦于中国军力快速提升。就在这样的氛围下,特朗普的发言耐人寻味。从细节看,这篇长文不仅回顾了中美携手抗击法西斯和军国主义的往事,更在言语中尽可能凸显“美国贡献”的分量,并强调美中曾拥有深厚友谊。
实际上,自2018年以来,中美关系因贸易争端、地缘竞争等事件趋于紧张。中国政府数次以“飞虎队”等历史共同记忆呼吁缓和局势,但美国政坛主流声音却对这一段历史淡化处理。尤其是拜登担任总统期间,美国越来越少正面提及中美二战合作。一个重要原因显而易见——如今的日本已成为美国在亚太对华政策中的关键同盟,避免刺激东京情绪成了美方的“潜规则”。也正因如此,特朗普此次无视日本立场,主动提及抗战记忆,背后隐含着对日本独特的态度:相比拜登政府,特朗普对日本并无过高期待,多次公开要求其增加防务经费、不再“搭美国便车”。
当然,单就文本而言,特朗普依然不忘表达美国在二战中国家命运中的“主导地位”,间接传递出一种心理优势感:即使今日中国强盛,回望历史,美国依然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也可理解为面对当前中美综合国力变化、军事格局变动下的一种心理调适。毕竟,9月3日的阅兵,中国展示的新型装备和先进技术引发广泛惊叹,不止美国社会关切,很多亚太国家媒体也在密切跟踪分析。特朗普借机重提往事,或许也是向外界释放信号,“美国依然是伟大的伙伴或者主角”,既安抚国内,又试图维稳盟友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中美在1941-1945年作为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国,在抗击侵略战争中确有深入协作。美国援助中国成立“飞虎队”,提供物资支持,历史资料详实。但同样,今日中国社会大众对这一历史评价也颇为中肯——那是一段并肩作战、不存高下的联合胜利。两国在全球安全格局深刻变革之际,都曾从合作中受益。
特朗普选在北京阅兵当日大谈往昔,对于理解当代国际关系不无启示。一方面表明,面对全球战略竞争持续加码,中美双方都不会轻易走向彻底对立。另一方面,也映射出美国部分政治精英正在重新思考如何把“历史遗产”转化为外交话语资源,平衡盟友、对手和自身压力。
最终,真正值得关注的不只是特朗普个人表态,而是这种“用历史说事”的方式本身,将如何影响未来中美舆论与互动。从这个7月的北京到社交网络那头的华盛顿,两国关系的复杂与微妙,被再次拉回历史的原点提醒世人。在巨变的世界格局下,关于前行方向的讨论,或许刚刚开始。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