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院的治疗室里,医生轻轻扶住小辰的肩膀,另一只手拿着银针准备在他头顶施针。小辰一见银针,顿时慌了,扭动着身子往后缩,嘴里还小声哼唧着“不要”。医生耐心安抚着,奶奶宋莲应赶紧上前,从后面轻轻抱住小辰的腰,双手紧紧攥着孙子的小手。针尖刚碰到头皮,小辰就忍不住哭了起来,挣扎得更厉害了。宋莲应一边拍着小辰的背哄着,一边用力稳住他不让他乱动。每一根针扎下去,小辰的哭声就颤一下,宋莲应的心也跟着揪一下,那针尖仿佛不是扎在孙子头上,而是扎在自己的心上。图为小辰正在做治疗。
宋莲应家住在偏远山区,儿子儿媳成婚后没多久,儿媳便怀上了孩子。得知自己即将抱上孙子,宋莲应每天都乐呵呵的,心里满是对新生命的期待。不久后,孙子小辰顺利出生,可孩子自小身体就弱,三天两头闹毛病。宋莲应从此便一心围着小辰转,事事亲力亲为。那时儿子为了贴补家用,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大小琐事全靠宋莲应一人打理。尽管日子过得忙碌又辛苦,但看着小辰一天天长大,宋莲应心里始终揣着盼头,从未想过,未来的生活竟会变得如今这般艰难。图为宋莲应和孙子小辰。
小辰7个月大时,一场变故砸向了这个家。那天宋莲应上山挖完野菜回家,还没到门口就听见小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她慌忙推门,屋里乱糟糟的,小辰躺在床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儿媳却不见踪影。她赶紧去看衣柜,里面的衣服空了,抽屉里仅有的积蓄也没了。宋莲应抱着小辰四处打听,去儿媳娘家找,托人联系,可儿媳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儿子在外打工,得知消息后赶回来过几天,又不得不回去挣钱,照顾体弱小辰的担子,一下全压在了宋莲应肩上。图为小辰。
小辰一岁多的时候,邻居提醒宋莲应:“你家小辰怎么不笑啊?逗他也没反应,是不是得去看看?”宋莲应心里咯噔一下,仔细想想,小辰确实比别的孩子安静太多,可她总抱着侥幸,觉得 “等孩子长大点就好了”,没敢往坏处想。直到小辰两岁多,还是不看人、不说话,连基本的回应都没有,宋莲应才慌了,赶紧带小辰去县里医院。拿到诊断书时,她的手止不住地抖,上面写着 “先天性神经发育缓慢、智力发育迟缓”,她怎么也不敢相信,好好的孙子会得这种病。
宋莲应和儿子实在不愿接受这个结果,又带着小辰辗转去了市里的儿童医院复查,可诊断结果依旧没有改变。医生望着满脸愁容的母子俩,语气沉重又带着几分安抚说道:“这病得长期做康复治疗,后续的费用不是小数目,你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从那以后,为了让儿子能安心在外打工挣钱,宋莲应便独自带着小辰往返于家和康复院之间,这一坚持就是好几年。小辰也格外懂事,每天要完成感统、言语、认知等好几项训练,即便累得满头大汗,也从不闹脾气,总是乖乖跟着医生认真做每一个动作。
如今小辰八岁了,恢复得不错,不仅能简单跟人交流,还能自己走路了。看到康复院里其他和小辰情况类似的孩子康复出院,宋莲应心里也燃起了希望,常跟小辰说:“你看他们都好了,咱们小辰以后也会好起来的。”可希望背后是压得人喘不过气的经济压力,家里的积蓄早就花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每个月全靠儿子几千块的打工收入支撑,有时候实在没钱,住院费都得拖着。宋莲应自己还有多年的髋关节坏死,因为没钱做手术,只能忍受着疼痛,走路时一瘸一拐,却仍一心扑在照顾小辰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宋莲应的身体越来越差,髋关节的疼痛时常让她夜里难以入眠,可第二天一早,她还是得强撑着起身,先给小辰做好早饭,再送小辰去康复院。儿子在外打工同样辛苦,省吃俭用把钱寄回家,却依旧赶不上小辰治疗的开销;家里的债务像一座大山,压得一家人喘不过气。
小辰的身体虽已恢复了一些,但后续的康复治疗不能停,每一笔费用都让宋莲应愁得辗转难眠。看着小辰努力康复的模样,宋莲应心里又心疼又无奈,她既不知道这样的苦日子何时才能到头,更怕自己哪天撑不住了,就没人照顾小辰了。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转载,侵权必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