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麦播季,不少老农念叨:“宁晚种不早种,宁稀播不密播。
”这话有道理,可真能照搬?早播麦田麻烦多。秋天气温高,病虫害正活跃,纹枯病发病率比晚播高30%-50%。
蚜虫也爱往早播地钻,虫口基数能翻一倍。更愁人的是麦苗旺长,冬前疯长耗光养分,抗寒物质攒不够,冬天一冻就蔫巴。去年邻村老李家早播,亩成穗数少了15%,减产两三百斤。
早播还容易“头重脚轻”,麦苗挤着长,根系扎不深,后期一刮风就倒伏。
晚播就没风险?过晚也不行!麦苗越冬前要是长不到三片叶,抗冻能力差,容易“挨冻受饿”。
生长周期短了,干物质攒不够,麦粒瘪、产量低,去年山西有块地晚播20天,亩产少了近200斤。晚播得看“火候”。日均温12-15℃最稳妥,病菌害虫歇了劲,麦苗长得敦实。
冬性品种得赶在日平均14-16℃播,半冬性品种16-18℃更合适。
北方麦区10月中下旬,黄淮海南部10月15日到25日,西南10月25日到11月5日,各有各的“时间表”。播种密度更得巧。
密了争阳光抢肥料,麦苗瘦巴巴,麦粒小得像芝麻。稀了也不行,地里空着长杂草,养分全被“偷”走。地力好的地块,每亩4万-6万基本苗就行;地力差的,得加到7万-8万。
分蘖强的品种能稀点,分蘖弱的得密点,这是老把式传下的“窍门”。现在技术帮大忙。
水肥一体化管子顺着根铺,手机点一点就能精准送肥。物联网探头盯着地温墒情,全国60多万农技员在线指导,种晚了也不怕。晚播麦田有“法宝”:换良种补时间,提高播种质量,适当加播量,多施点肥,再科学管一管,照样能打高产。
河北老张家去年晚播10天,用了“四补一促”技术,亩产跟往年差不多。
咱国家地大不同。
河北山东北部10月中下旬播,新疆陕西10月上旬就开种,西南最迟11月15日。
自家地小或有机器的,还能看品种、天气、墒情再调调。
种麦像做饭,火候最关键。早播不是绝对差,晚播也不是万能药。
适期晚播强过盲目晚播,合理密植好过稀密极端。想知道你家麦区咋调整?
点关注,下期聊具体地块咋操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